95933
上网只花6毛钱
首页- 邮件- 短信- 商城- 搜索- 新闻- 体育- 财经- IT- 女人- 生活- 健康-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求职- 出国- 校友录- 游戏
明星追踪影视天地音乐无限霓裳艳影日韩先锋欧美流行专题聊天专访视频漫画宝动漫只约陌生人
精彩回顾
·关咏荷哭笑不得
·孙楠痛斥“模仿秀”
·昔日孩子王今日名演员
·李玟:我是美女我有才
·袁洁仪:内地男人稳当
·刘晓庆化妆秘诀揭秘
·悲观的周星驰
·“动人故事”又是炒作
·黎明追女仔“四部曲”
·将张艺谋赶下神坛的人
 更多...
 
首页 >> 娱乐 >> 明星追踪 >> 人物专访 >> 大人物 >> 大人物

王家卫:市井的迷途
2001-05-14 16:01:07 傅强 来源:南方网

我对王家卫的印象开始于大学时代,同学心血来潮,要作同性恋研究,准备在月黑风高之夜到东单公园作一次FIELD TRIP,为了寻找感觉,专门让一个中关村的盗版小贩找来了一套《春光乍泄》的VCD,光盘质量不好,每次放到一半,电脑就要死机,气得他大骂奸商误人,又去买了一套,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用了三天才看完,差点让我同学无法按期交上学期论文。后来又有人对我说,《重庆森林》是一部好电影,得了一个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值得一看。为了防止死机,我就花了三块钱到我们学校的体育中心去看,电影还算好看,美中不足是镜头晃得就像发作了癫痫症,而且投影屏幕尺寸太大,害得很多人跟着大幅度地晃脑袋,就像集体服用了摇头丸。这对我产生了一些深远的影响:别人一提《重庆森林》,我就要触景生情地拚命摇头。再后来我听到这个名字的频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前一段时间,我到网上聊天,几乎所有的人都要用一个乐百氏广告句型对我说话:“今天,你看《花样年华》了吗?”

五迷三道的四不像

  看过了一些王家卫的作品,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同为华人影坛人气最旺的导演,王家卫与张艺谋的作品具有一种共有的倾向,这就是对画面造型情有独钟的铺陈渲染,张艺谋是摄影师出身,而王家卫则要拜杜可风的神来之笔所赐,在醒目得近于夸张的静态视觉图景背后,导演运用电影语言建构故事的低能就在被巧妙地隐藏着。张艺谋到底老派得近于老实,对于传统电影教育的虔诚每每让他忘记藏拙。而精灵古怪的王家卫就要讨好了许多,他干脆抛弃了对完整结构的企图,于是逃避逻辑淡化线索就成了一道投机取巧的终南捷径、不二法门,他拿出了一套后现代的行头,通过晦涩的片断编排,在乐此不疲地示范着根本无的放矢的解构把戏,有人于是就开始惊喜地欢呼:二十世纪末的香港也有了现代的电影艺术!

  常常有人对我说,王家卫的电影,不是对规则的革命与反叛,而是对封闭一种建构的力不从心。其后果就是,电影成了一种五迷三道的四不像,辜负着现代电影创新的种种美好主张,结构的迷幻变成了故弄玄虚,叙事的自由变成了为所欲为,镜头语言的自我实现变成了静态画面支离破碎却充满自得的炫耀铺陈,故作姿态的颠覆就成了空手套白狼式的投机,说白了就像有人练气功不得法造成的“自发功”现象。王家卫的电影,说到底是对六十年代新浪潮艺术的生硬模仿,充满自恋倾向的冗长镜头恣肆泛滥,有时候简直不像电影,而像MTV。其剪裁的技巧确属上乘,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切换也说得上流畅,但是明显缺乏电影本身的张力,整部电影于是松散得象一大块松软的豆腐,看似珠圆玉润,用绳子一提就要碎成烂渣,像一堆零散堆砌的精美图片,单摆浮搁时美轮美奂,连成一体立刻开始不知所云。

细节把握的天才

  平心而论,王家卫在细节把握方面的感觉实在算得上天才,但是其电影却又严重缺乏纵深上的推进能力,于是层次就变得游移而暧昧,更多的是在同一平面上的游走与奔忙,大量精巧而富于才气的镜头相互拥塞,却找不到宣泄奔流的入海口,完全沦落成了气氛烘托的文学青年把戏,王家卫就不觉得可惜可叹?就是真的有艺术电影的企图,也被拖回到了高级抒情的老路。未遂的呼应与封闭的企图,都因为挖掘或者推进的不足,变成了生硬的巧合、简单的重复。据说,王家卫拍片有着极为强烈的随意性,没有固定的剧本,演员则成了由他即兴迸发的灵感驱动的玩偶,我以为,这只是娱乐业人士制造个性用以混淆视听的噱头,远非某些人所说的创作方式上的特立独行。可以看出,王家卫的电影的成片每一个镜头都已经过处心积虑的取舍,情节的衔接更是完全出于刻意的设计。镜头语言的巧妙运用就是在掩盖意义的生硬组合,缺乏准备的惊奇就像抚养私生子一样被尴尬地制造着,却被一个个视觉谎言得过且过地掩饰,所幸的是,一部电影只有两个小时。

不高明的骗局

  也常常有人告诉我,王家卫的电影有深度、有内涵。但是电影究竟在表现什么呢?对此我也有我的看法。近来网上时常流传王家卫电影对白的片断甚至全本,比如说《阿飞正传》里那一段关于无脚之鸟的陈述,还有《东邪西毒》等等,都每每被人口耳相传,津津乐道,甚至高山仰止几有醍醐灌顶之态。但是审视之下,其意义与观念却实为老生常谈了无新意,主要就是旧式文人的感时悲秋和商品社会里玩世不恭的市井讥议的古怪组合,裹上了一层脑筋急转弯式急智的糖皮,工业化时代的时髦皮鞋里塞的是一只裹了一半半大不小的脚,还是那些香港快餐排挡的汤汤水水,硬是给灌进了贴着洋标签的酒瓶。本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几句话,辅之以光怪陆离的镜头骗局,却以一种猴子吃麻花的形式被拼凑得迷离诡谲桀曲骜牙,为观众制造了一种艰辛证道的心理假想,就好像驴子被蒙着眼拉磨,晕头转向之后还以为刚刚经历了万里跋涉的西天取经。更令我感到惊讶的是,王家卫是如此乐此不疲地通过直接而突兀的语言为主观的意图寻找支点,不惜凌驾于画面与情节的自我表现意志,这是过分倚赖小聪明造成的武断与唐突。

  王家卫的电影,尤以《花样年华》为甚,无处不在渲染着可望而不可及的冷艳浮华,在镜头的背后,弥漫的是他在遥远“上海梦”中的憧憬和迷失。以他的年纪和经历,对于“十里洋场”、“东方巴黎”的繁华盛世并未有所身受,倒是文革的粗暴话语与香港的后殖民文化在他的意识中纠葛成死结,于是回忆被无情地架空了,虚无得就像霓虹的一点残芒,虚构着一种空洞无物的的历史感,从内心的臆测出发,在香港的匆忙夜景里,像丧家之犬一般寻找可供投影的墙壁。王家卫的电影,并没有找到可以让他皈依的情感与推理的前提,而是在幻觉与实景之间挣扎扭曲,终成一种在自恋中穿凿附会的迷局。

  如果说艺术是真实的谎言,那么王家卫的电影,就是一个并不十分高明的骗局。

我来补充两句订制搜狐短信新闻
发手机短信,推荐此新闻给我的朋友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