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社区 | 在线 | 企业
搜狐首页 >> 娱乐频道首页 >> 明星追踪 >> 娱情快报 >> 专题:明星与娱乐圈的性丑闻 >> 追踪报道
性交易事件引发讨论:失去公信媒体将会怎样
2003-07-13 09:18  来源: 北京青年报

  近一段时间“皇阿玛涉嫌性交易”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尽管其以离奇的情节、跌宕的变化一度吸引了众多媒体、“娱记”和读者的眼光,然而当事件的女主角周璇抛出“我从来都没有说过张铁林对我有性要求”、“都是媒体炒作,我和张老师都是受害者”的说法准备“撤退”时,人们仿佛才回过神来:原来又是“炒”啊!

  忙乎了半天却被周璇“倒打一耙”的媒体,难道不该追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这样一件原本上不得台面的事情趋之若鹜?为什么没有人从一开始就对这件事坚决地说“不”,是真的没有发现其中漏洞,还是另有原因?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性交易”事件的最早报道者:我没有追问真假,因为如果我不报别的媒体也会报

  周璇是谁?要在半月前问这问题,如果有人知道的话,反应大概会是:“呦,是那个唱《花样年华》的‘金嗓子’吗?”可现在再问,似乎连地球人都知道跟一桩“性交易”事件有牵连!

  整个事情起于6月28日,当时以歌手身份在成都出席自传签售仪式的周璇,“突然”向现场采访的多家媒体记者哭诉了自己被一位演“皇阿玛”的著名演员要求进行“性交易”一事,随后四川、广东等地的媒体开始沿着“皇阿玛是谁”、“张铁林说不认识周璇”、“周璇说有证据表明自己见过张铁林”……这样的线索开始了你来我往的一通“热炒”,其间还夹杂着不少像杂志记者要告周璇、张铁林这种“支线故事”的发生,直到7月5日周璇“紧急约见”《天府早报》记者,说“我从来都没有说过张铁林对我有性要求”、“都是媒体炒作,我和张老师都是受害者”……至此,喧嚣了一个星期的“性交易”事件终于有了偃旗息鼓的迹象。

  通过在互联网上的仔细搜索,记者找到了对此事最早的报道———刊载于6月29日的成都某报。7月8日下午,记者设法与这名同行取得联系。提起周璇“从来没说过‘性交易’一事”时,这位已经做了几年娱记的同行说:“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反正当时(6月28日)她当着很多四川媒体说了这事,我们虽然都很惊讶,但是又觉得这的确是一条爆炸性新闻。”

  记者问:“你有没有追问过她这件事情的真假?”

  这位同行迟疑了一下:“我没有追问,因为当时还有很多媒体,如果我不报别人也会报;再说她当着那么多媒体记者哭诉,就算她说的是假话,也应该由她自己负责。”他还说周璇其实也很可怜,因为她在那本自传中的经历实在很惨。记者又问:“那你有没有核实过周璇经历与书中情节是否一致?”他的回答仍是“没有”。

  ■“炒作”中的接棒者:拒绝解释“录音证据”与“电话核实”的惊人相似

  成都某报在6月29日率先将“性交易”事件捅出去后,当地其他媒体也纷纷对此事展开狂轰滥炸式的“追踪报道”,其中成都另外一家影响颇大的报纸还刊载了“周璇当着记者的面给‘皇阿玛’打电话”的报道。

  这篇报道是这么写的:为证实自己所言非虚,周璇当着记者的面拨通了那位大腕的手机,电话中传来该大腕霸气十足的声音:“是你啊,璇子……哦,我在跟人吃饭,一桌人看着我呢!”周璇寒暄了一番后问:“×老师,为什么你不肯做我的嘉宾啊?”

  “你不懂事,办事是要讲规矩的……”

  “是不是因为我不答应你那方面的要求,你就不来了?”

  该大腕匆匆回答:“现在不谈这个事,我吃饭呢。”随即挂断了电话。

  这篇报道于6月30日见报,从时间上推测记者采访应该是在29日进行的,然而此番对话与周璇于7月3日在媒体见面会上公布的、录于6月22日的“录音证据”却非常相似:

  周:现在您旁边有人吗,我跟您说说话好吗?

  ×:我在饭桌上吃饭呢,这么多人看着我。

  周:是吗?那天晚上我对您期望特别高,那么支持我,但是我好伤心……

  ×:你想得过于简单了,不是你想请谁就请谁,你想几号去就几号去。你办事要懂规矩,不要瞎闯乱撞。

  周:是不是我不能跟您怎么样,您才不愿意帮我的?

  ×:你不要这样讨论,这样讨论也是不合规矩的。

  7月8日下午,记者又拨通了这位同行的电话:“为什么那个核实电话和录音证据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张铁林都在吃饭、都有很多人看着他,而且他还在重复‘要懂规矩’的说法。6月28日周璇已经把事情向媒体捅出去而张铁林也知道了这事,可为什么他在电话中的态度和他同时对其他媒体的反应会完全相反?周璇真的当着你的面给张铁林打电话了吗?”

  这位同行沉默了片刻后表示拒绝回答这个问题。记者又问:“你之前认识周璇吗?在她公布这盘录音证据之前你有没有听过?”这次他的回答是:“我不想再在这件事上说什么!”随即挂断了电话。

  ■没有采访过当事人的煽风点火者:为什么要去核实?娱乐新闻没有必要去核实真假

  此事被炒开之后,很快受到经济更发达、媒体竞争更激烈的广东媒体的热捧。报道增加了很多绘声绘色的“细节描写”,比如“皇阿玛”深夜如何赖在周璇房中不走、如何通过暗示表达“特殊要求”等等。这样一来,“皇阿玛”向周璇提出“性交易”要求一事更像是板上钉钉、确凿无疑的了———可这些广东记者又是如何知道这些细节的?

  记者与一直在“关注”此事的广州某报同行取得联系。记者问:“你是去了成都采访过周璇么?”他的回答是:“我没去过成都,也没采访过周璇。”记者奇怪道:“那你文章中那么多细节性描写是怎么来的?”对方笑了一阵才说:“是四川媒体报了这事后,我打电话给那边的同行,他们跟我说的。”

  记者又问到那个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第一诉求。在报道涉及普通人隐私的事件时,媒体都会尽可能地去

  核实,以免惹出官司,可从这件事看,为什么没有哪家报纸有这样的举动?”他的回答出人意料:“为什么要去核实?娱乐新闻没有必要去核实真假!”按他的说法,娱乐圈这样的事并不少见,基本上都是只有当事人双方、没有第三者旁证的事情,即使想核实也很困难,所以每次遇到这样的事大家都会先捅出来,等影响扩大后再接着炒。

  记者不甘心:“难道娱乐新闻就能游离于新闻规律之外?”这位同行说:“从理论上说当然不是这样,但是事实却是如此。哪些是真哪些是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就喜欢看这种事儿!”

  ■最早将此事做成网上专题的搜狐娱乐:炒这事其实也没伤害到谁,当事人、媒体、受众各得其所

  在这次爆炒“皇阿玛涉嫌性交易”事件中,网络媒体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搜狐网站最早将此事做成专题,每天将此事各方反应汇集在一起,此外网站还分别采访了周璇和张铁林。搜狐网站娱乐频道的工作人员说,这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最热的专题。记者在该专题看到,仅网友留言就已超过了两万条。

  对于热炒“性交易”事件,搜狐方面觉得这对媒体来说没有什么可指责的。“我们的确就是在炒这件事,因为从网友的反应看,他们对这样的事很关注,尽管未必会相信。”曾电话采访了周璇的搜狐娱乐频道工作人员王先生告诉记者,“其实无论这件事情后来被证明是真是假,都不会影响它成为一条受人关注的新闻。”

  “我们之所以要炒这件事,是因为知道它不会伤害到哪一方:周璇不用说了,以前谁知道她是干什么的啊;媒体也是受益者,因为登了这样的东西报纸肯定更好卖,点击率也会更高;公众在这件事中满足了他们对明星私生活的好奇心,所以是各取所需。”

  “那张铁林呢,他又从中获得了什么?”记者问。

  王先生说:“他虽然没有获得什么,但也没失去什么;尽管这事在刚出来时对他名誉有影响,但是后来证明他其实并没有做这样的事,是清白的,这也就不是一件坏事了。”

  事实证明,“各取所需”一词听着虽然有些刺耳,却也不是没有道理。7月5日,周璇在放话“与张铁林和解”的同时,还借《天府早报》披露出如下信息———

  对于自己今后的打算:把第二本书《我的星路》写完,然后把单曲《被回忆宠坏》尽快推出来,以报答歌迷的支持,而对于其他的事情不会再感兴趣。此外记者还得知,她那本自传在“性交易”事件前后的销售量也有强烈的对比。

  ■谁没有“搭理”此事:这件事从一发生时就觉得是无聊的炒作

  6月28日到7月5日这一周正是“性交易”事件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几天,就连国外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件事。中新社网站日前引述了澳大利亚一媒体对此事的评论:“不知中国的媒体是不是病了,竟然将一件明显是利用中国媒体浮躁情绪来炒作自己的假话连篇的做秀,当做绯闻大肆渲染,搞得沸沸扬扬,令主角一夜之间知名度大增名扬天下。”

  其实这话过于绝对,国内仍有很多媒体从头到尾就一直没“搭理”此事,尤其是那些最具影响力的严肃媒体,更对此事嗤之以鼻。《中国青年报》一位记者就说:“这事刚出来我就觉得是无聊的炒作,两年前不也有过类似的一出戏么,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模特借着与一位著名导演的绯闻迅速出名,现在的情形跟当时如出一辙。热闹了半天,证明果然是一场闹剧,报道这样的事情,只会损害媒体形象!”

  记者在搜狐、新浪等网站上看到,不少网民都认为国内某些“娱记”跟国外“狗仔队”已经越来越像:在题材选择上不管是否恶心,只求轰动效应;瞄准受人关注的明星隐私,没事也要“造”出点事。

  而北京一位资深娱乐新闻同行告诉记者的话更是惊人:“有时国外‘狗仔队’比有的国内娱记‘素质’高多了!要是在国外发生这种事,在没拍到现场照片或拿到录音等关键性证据之前,‘狗仔队’还不敢写,因为这会惹官司。但是这件事呢?周璇的照片和录音根本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娱记却敢大炒特炒。”

  “另外,这种事一般当事人很少自己往媒体枪口上撞,而国内娱乐圈哪次不是由当事人先向记者‘爆料’?两年前模特名导绯闻是这样,这次的‘性交易’事件还是这样,目的还不就是要出名么!”

  ■冷眼旁观的学者:“狼来了”的次数叫得越多,公众就会越不相信你

  当初面对媒体声泪俱下的周璇目的达到后“班师回朝”,开始忙碌她的第二本书和单曲,临走还不忘把“炒作”的屎盆子扣在媒体头上。事情虽已结尾,然而它真的没有伤害到什么吗?娱乐新闻是否真能不受新闻真实性原则约束而自由发挥?7月8日晚,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蔡雯。

  蔡雯教授说:“你不觉得媒体的公信力是整件事情最大的受害方么?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记者想尽办法采访,结果却证明是一场闹剧,稍有头脑的读者都会对此觉得无聊和厌烦,这样必然损害媒体在读者心目中的可信度,而这是媒体发展的最重要基础。”

  记者问:“连新闻系的学生都知道真实是新闻最重要的东西,可为什么这个在时政、经济等新闻领域都必须遵守的原则,到了娱乐新闻圈却起不了多大作用?”

  蔡雯的回答是:“只要是新闻就必须遵守真实性原则,娱乐新闻也是一样。之所以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仍处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媒体市场竞争虽然激烈却呈无序状态,媒体尤其是娱乐媒体经常单纯追求市场效应,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不惜把那些低俗、无聊的东西当成新闻来‘炒’。但是媒体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对热点事件的关注上,还体现在通过这种关注所传达出的社会责任感上,所以你会发现绝大部分严肃的、有影响的媒体根本不会介入这样的事情。”

  记者又问:“两年前模特名导绯闻事件发生后,媒体、公众都意识到原来这是‘炒作’,可这次‘性交易’事件大家仍是如此关注,而娱乐圈肯定不会放弃‘炒作’法宝,您认为媒体和读者还会第三次踏入‘同一条河’么?”

  蔡雯说:“不会。我觉得时间的推移以及媒体和公众的逐渐成熟,人们会越来越厌烦这样的事情。肯定会有这么一天,娱乐圈又爆出什么事,而所有的人都会下意识地说,这是‘炒作’,不要去管它。一旦失去公众的信任,类似的炒作自然也会不了了之。就像‘狼来了’的寓言一样,喊的次数越多,别人就会越不相信你。”(曾鹏宇)

  





相关连接
  • 反思“丑闻事件”张铁林:这回是我下回是谁 (07/10 10:11)
  • 张铁林、周璇不约而同把矛头指向媒体 (07/09 16:31)
  • “性交易”事件奇峰突起 张铁林:我在静观其变 (07/08 14:44)
  • 周璇想全身而退 张铁林:不会就此罢休 (07/08 11:47)
  • 张铁林:真相已经很明白了 (07/07 15:15)
  • 周璇深陷丑闻 声言以后决不提张铁林 (07/07 11:31)
  • 张铁林的两个空门:不承认和不回答 (07/07 09:56)
  • 张铁林:这个女人太恶毒 和解纯属一厢情愿 (07/07 08:55)
  • “性交易”事件出现转折 张铁林称又是炒作 (07/07 08:39)
  • 张铁林:不排除采取法律手段的可能 (07/07 08:28)
  • 张铁林:不能就这么完了 周璇欠一个解释 (07/07 08:14)

  • 去东京迪斯尼,过桃色圣诞节!

    精彩相册[男][女]
    活力社员[男][女]
    魅力情人[男][女]
    美女 天若有情
    帅哥 不帅照脸踢
    ·和弦铃声:  
    很爱很爱你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疯狂音效:  
    宝贝该起床了 甘撒热血写春秋
    订阅任何彩信服务
    三天内退订不收费!!!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文章搜索

    全球华语榜中榜
    搜狐彩信最新推荐
    ·[] 原来的我
    ·[] 口哨青年
    热门词:必杀功 林忆莲
    精彩订阅
    新闻资讯
    十问导演张艺谋-《十面埋伏》里究竟埋着什么?
    订阅 娱乐无限,了解详情
    搜狐商城
    ·影视|央视:《天龙八部》
    ·音乐|珍藏蔡琴
    ·书籍|暴笑-八戒日记
    ·影视|蓝色的诱惑
    ·影视|中毒(终结篇)
    ·影视|爆笑:我爱我家
     
    -- 给编辑写信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67 或6286 网友信箱 诚聘英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