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9时,第十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交易会,在宁波影都开锣。尽管交易会与中国电影论坛同时异地举行,但仍有近百名媒体记者欣然前往。但高涨的热情却立即被现场给镇住了:在一间看似仅够“一室一厅”的屋子里,只有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上海电影集团在此“摆摊”,8部交易影片的展示海报也很难令人兴奋起来。
记者比买片者多
据宁波市电影公司经理梁家骥介绍,参加交易会的供片单位仅有中影集团公司与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两家单位,其它各省、自治区电影公司和放映单位的110多名“买主”,已分布在影片的放映点“搜片”。而来此现场的记者普遍发现:记者竟比电影人来得多。而记者想起,去年刚刚开过的第五届长春电影节的交易会上,参加交易的国内外影片已经过百。相比之下,中国电影界最具权威、最具说服力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似乎有些寒碜。
说是交易,其实牵强
记者了解到,此次影片交易会上中影公司只带来了6部国外大片,比如《必死无疑》、《爱情万岁》、《星际之门》、《跳舞街》、《本性可移》等,无论是质和量都只能算得上,一次普通的电影发行交易会。另外,因为购国外片的渠道只在中影公司一家,所以对于全国与会的“买主”来说,可选择余地是有限的。当记者问到:“影片这么少,怎么卖得出去?”宁波市电影公司的负责人说:“因为就一个中国电影发行公司上门,按惯例每个公司都会要点,《詹天佑》的交易势头很不错。”看来,这次参加交易会的影片虽少,但却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不走市场,早晚没戏
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宁波市电影公司的梁总也表示出一丝忧虑,他告诉记者,金鸡电影节上的影片交易,只是行业圈内的交流,并不是一个很有商业性的市场运作,这也是比较尴尬的地方,如果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仍然这样搞的话,那么其“生命力”如何,就不好说了。(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