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933
上网只花6毛钱
首页- 邮件- 短信- 商城- 搜索- 新闻- 体育- 财经- IT- 女人- 生活- 健康-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求职- 出国- 校友录- 游戏
明星追踪影视天地音乐无限霓裳艳影日韩先锋欧美流行专题聊天专访视频漫画宝动漫只约陌生人
精彩回顾
·关咏荷哭笑不得
·孙楠痛斥“模仿秀”
·昔日孩子王今日名演员
·李玟:我是美女我有才
·袁洁仪:内地男人稳当
·刘晓庆化妆秘诀揭秘
·悲观的周星驰
·“动人故事”又是炒作
·黎明追女仔“四部曲”
·将张艺谋赶下神坛的人
 更多...
 
首页 >> 娱乐 >> 明星追踪 >> 人物专访 >> 大人物 >> 大人物

风骚2000曝光人物:陶喆
2001-03-29 20:51:51 赵雅芬 
两年前,多数人都还不知道陶喆这个名字 。如今,只要是对流行音乐有所接触,想不认识陶喆也难。  

在台湾流行歌坛之中,陶算是「十项全 能」,他作词、作曲、编曲、制作,集幕后的音乐本领于一身;他深知自己的嗓音特质,游唱于真假音之间收放自如;交错在台湾与美国的成长环境,更让他的音乐丰富多元,不论是西方的节奏蓝调或是台湾传唱已久的国台语老歌,他都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渗透人心。

很多人都以为,陶是个洋腔洋调的ABC ,但深入他的音乐作品中,又不时会发现他运用中西合璧的音乐特性,甚至蕴含古老的中国 古调。陶的成长和音乐一路相随,他的爸爸陶大伟唱西洋歌曲也钻研儿童歌曲,他的妈妈王复蓉是京剧名伶,这两大音乐派系,可能早已深入他的音乐基因。不过,陶说,真正启发他音乐思维的,则是七○年代台湾的民歌 运动,及八○年代美国音乐的新浪潮。

陶在美国出生,五、六岁到十三岁的期间,几乎都待在台湾。当时,台湾流行音乐吹起两大风潮,一是刘文正、凤飞飞等艺人当道 ,舞台秀味浓厚,另一派代表是创作派的崛起 ,包括了罗大佑及校园民歌的兴起。陶说 ,他小时候听的音乐很杂,他喜欢当时杨耀东又唱又跳的〈星期六〉,也对齐豫的〈橄榄树 〉印象深刻,但罗大佑那时期的作品,从〈鹿港小镇〉、〈之乎者也〉到〈亚细亚的孤儿〉 却是陶至今难忘的佳作。

十三岁转移到美过生活,陶接受的是美式音乐的熏陶,从「文化俱乐部」的乔治男孩从八○年代跨越九○年代。不过,陶音乐 听得多,却从没想过当歌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电影系毕业后,陶跌破家人眼镜的去当了一年多的警察,之后,他在专门提供给电影业界信息的电影公司「Exhibitor Relations」上班,也在乐器行打工,而他会跟台湾流行音乐发生关系,是六年前他在洛杉矶一家乐器行的奇遇记。

有一天,陶去逛乐器行,恰巧看到一位台湾男子在买乐器,那男子跟老板用英文沟通 半天没结果,陶就上前充当翻译。之后两人礼貌性自我介绍,陶才发现对方是制作 人王治平,而王治平也从此改变了陶的人生方向。在王治平的鼓励下,陶辞去了美国的工作,回台湾踏入音乐领域,一个人独自在新店租房子玩音乐。他笑说:「那时候满辛苦的,常常要自己扛着机器上下三楼高的家, 跟人家约地点,常搞不清楚台北市的街道方向,有时作音乐跟人家签合约,有的中文字我不懂,又不好意思问人家,就只好逐字查汉英辞典。」

那段时期,陶接的案子很多,负责的工 作也很杂。回想起来,陶说他帮过傅薇当合声,帮伊能静编曲,也帮何雨雯制作过专辑 ,当时他参与过的专辑无计其数,还常常担任新歌曲的试唱人。有不少圈内人那时注意到陶的歌声,就是因为他试唱的歌曲不仅编曲丰富完整,这个主唱者还唱得有如专业歌手的水准。

在台湾待了半年后,陶决定回美国。他说:「一方面是那半年我累积的人脉够了,另 一方面,我觉得我在台湾听不到可以刺激我的音乐,我知道只有回到美国我才不会骄傲,也可以再继续学习。」

回到美国后,陶接的最满意的一个案子 就是陈淑桦的「淑桦盛开」专辑。这张充满美式风味的专辑不仅让陈淑桦脱胎换骨,也让更多圈内人注意到陶的表现。当时和陶有多次合作关系的金瑞瑶,开始邀约陶当歌手。陶笑说,那时找他当歌手的公司不少,但他当时开出的条件对许多公司而言都是 「天方夜谭」。他要求签他的公司要为他成立一家新的唱片公司,同时他要握有主控权。「 跟这圈子接触这么久,我知道我不适合生存在台湾唱片环境的体系之下。金瑞瑶很了解我的想法,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纵然陶跃进幕前的成绩一鸣惊人,让他第一张专辑及相隔两年才推出的第二张作品都 成为票房佳片,他也成为目前唱片界最抢手的 幕后创作与制作人选,但这个年仅三十一岁的 「流行音乐人」看待流行音乐,却是从深层的文化角度来观察,且忧心忡忡。

陶表示,现在歌坛买气低迷,唱片公司束手无策,但真正着手改善的业者却少之又少 。长久以来,写词写曲编曲制作等幕后人员汰换率很低,整个环境故步自封,自然流露疲态 。他也引用伍迪艾伦在电影《名人录》的说法 :「要了解一个社会,从这个社会大众崇尚的名人就可以端倪出来」,来传达他心中的无奈 。他说:「流行音乐不仅是娱乐,也是文化的 象征。台湾流行音乐的影响力特别广泛,一旦它成为包裹着糖衣的毒瘤,那是很可怕的事, 但它会不会成为毒瘤,跟教育、媒体都息息相关。」

抱着「音乐大革命」使命,想为台湾流行音乐注入新气象的他,即使在音乐上可以如愿的 「说出自己的心声」,但一旦迈入宣传期,他也难免要挣扎于各个通告的「意义」与「效用 」之中。他坦承,每张专辑耗尽四个月的宣传期之后,他都坚持要回到美国「调养元气」,以免脑力与创意都被榨干。「这样接近病态的宣传环境,我的确不喜欢,也不应该去适应。 如果我适应了,我想我就成了病人了。」

我来补充两句订制搜狐短信新闻
发手机短信,推荐此新闻给我的朋友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