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933
上网只花6毛钱
首页- 邮件- 短信- 商城- 搜索- 新闻- 体育- 财经- IT- 女人- 生活- 健康-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求职- 出国- 校友录- 游戏
明星追踪影视天地音乐无限霓裳艳影日韩先锋欧美流行专题聊天专访视频漫画宝动漫只约陌生人
财神占卜
性别:
出生时间:
春暖花开GGMM激情相约
无限量手机短信储存站
听得到的幽默让你开怀
短信追踪美伊最新动态
[张信哲] 舍不得对不起
[陈慧珊] 怕你怕我怕
[那 英] 醒时作梦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本版最新内容
·狂野耍帅尽力使坏 陈晓东一改以往乖乖形象(图)
·拍<爱上一个人>MV触动心事 陈慧琳哭成泪人(图)
·滚石乐队举行巡回演唱会 将首次赴中国内地演出
·任贤齐个唱花样百出:舞台上竟搭起喷水池(图)
·《像雨像雾又像风》演唱者梁雁翎 准备复出歌坛
·将胸罩戴在头上 陈奕迅拍摄MV“不顾尊严”(图)
·首届COSPLAY大赛启动 视觉系摇滚炫在北京(图)
·听歌坛怪杰“强词夺理” 雪村自称对钱“很抠”
·全国歌手电视大奖赛竟提前泄题 监审组取消分数
·怕出意外临时取消签售活动 羽泉"惹怒"重庆歌迷
 更多...
 
首页 >> 娱乐 >> 音乐无限 >> 泛音世界

要把经过的辉煌都忘掉 朱哲琴决意退出流行歌坛
2002-05-02 16:44:22    文汇报

 SIEMENS:待机大图 屏保大图

  无论是从朱哲琴的照片、影音图像中,还是见到她本人,她的外表在多数时候都处于沉静之中。然而表情越沉静,她欲动的眼神就显得越发不羁———像隔岸观火的火苗。
  
  朱哲琴把一个人趴在窗前向外观望,称作她童年的“嗜好”。这种仅以她的注视与外界发生关联的状态,对于朱哲琴日后性格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关系。
  
  朱哲琴祖籍湖南,生于广东,在家排行老三。哥哥、姐姐比她年长很多,他们都不跟她玩。在哥哥姐姐们去放幻灯,或者到田里去找青蛙的时候,她只能在家呆着,听收音机,看书,或一个人唱唱歌。她身上潜伏着一种孤独的特质,那是在任何环境中,她内心独自发出的声响。
  
  父亲生前是中国第一本自然科学杂志《科学》的主编,朱哲琴从杂志里读到了很多科幻故事,让她对世界充满奇思异想。父亲给她取下“哲琴”这个名字,似乎已含有了哲学与音乐结合的意味。
  
  七岁时,朱哲琴考入了广州著名的“小云雀”少年合唱团。在那里,她正规地接触到西洋古典抒情曲———舒伯特、施特劳斯的多声部合唱。那时合唱团可以随便唱四个声部,哪个声部缺人,她都可以顶。
  
  “小云雀”的歌声一直伴随她读完高中。高中毕业后,她承袭了父亲的文学底蕴,考入广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大学时代,她迷上了哲学,并以哲学探索生命意义的执著,开始追求她歌声的方向。
  
  在她十岁左右,大陆传进邓丽君的歌。朱哲琴很喜欢邓丽君,她从模仿邓丽君开始唱港台歌曲。渐渐地,她的兴趣又转向了欧美流行音乐。
  
  大学期间,朱哲琴在广州新音乐人聚集的一家歌厅“扑通100”唱惠特尼·休斯顿的歌。1989年,朱哲琴利用暑假在北京当时最好的“王府饭店”歌厅“驻唱”。只唱了两个多月,老板要给她加薪水,让她继续做下去,当时她还在上大学,就没同意。那个阶段对她唱现场有决定性的作用。
  
  进入90年代,广州“新空气”音乐组合提倡“做自己的歌,走自己的路”,带动大陆原创歌曲之风,广州也在那时成了中国流行音乐的一个中心。
  
  在中国第一个宣传“环保”的晚会上,由谢承强作曲、陈哲作词的《丹顶鹤的故事》,使朱哲琴有了第一首成名曲:“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
  
  这首歌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黑龙江畔的女大学生徐秀娟,毕业后立志回家乡养鹤,当一只小鹤深陷泥潭后,她为一只鹤献出自己22岁的生命。这种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与朱哲琴的内心气质极为相通,使她的声音飘荡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间的惺惺相惜。
  
  她回忆道:“第一次在首都体育馆唱完,全场一点声音也没有,也没人鼓掌,也没有人叫……”这支毫无反应的歌,后来却很轰动。“我的每个作品出来,别人都好像很谨慎,不敢表态……”朱哲琴的现场演出不大可能火爆,她的声音首先会使人沉浸于宁静、高远之中,给人留下沉思。
  
  1990年,广州电视台推荐朱哲琴代表广东参加全国第四届“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丹顶鹤的故事》改名《一个真实的故事》,朱哲琴获得亚军。
  
  按照一般规律,歌手得奖后,应当抓住时机,立马挣钱、走穴去了。朱哲琴在大奖赛后,也参加过几次巡回演出,但朱哲琴很快就发觉:“这种生活没办法与我理想中的生活靠近。”她回绝了各种民间“走穴”,谢绝了唱片公司与她签约出唱片的意象,决意退出流行歌坛,走一条独立音乐人的路。
  
  一个声音改变另一个声音
  
  1990年歌手大奖赛后,朱哲琴大学毕业了。当时有人叫她去北京发展,她举棋不定。“四川国际电视节”来了邀请,让她去唱主题歌。四川之行成了朱哲琴音乐之途的重大转折———她认识了何训田,从此两人开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何训田,1953年生于四川遂宁市,他8岁开始自学音乐理论并尝试作曲。12岁,他为买一把30块钱的小提琴,去当过纤夫。1978年何训田考入四川音乐学院。80年代初,何训田的室内乐《两个时辰》在德国获奖。
  
  何训田的作品曾被许多国外著名乐团首演,还赢得过“美国国际新音乐作曲家比赛1989—1990”组委会惟一授予的“杰出音乐成就大奖”;获得过英国IBC授予的“金星奖”和美国ABI授予的“世界音乐成就大奖”;而在国内,他的名字并不广为人知。在他制作《黄孩子》、《阿姐鼓》和《央金玛》之前,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是谁。当时何训田是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教授,担任四川“国际电视节”的音乐总监。
  
  那时也是何训田寻找音乐之途的转折点。他创造了音乐的自由,他的音乐却没法传播。听到朱哲琴的声音之后,他马上就觉得时机到了。
  
  何训田建议朱哲琴到四川音乐学院学习。四川,为向往自然的朱哲琴打开一片新天地。1991年,朱哲琴开始在川藏地区旅行。而四川音乐学院的那种修炼,成了她最大的一笔财富。她虽然很贫困,但是一点不浮躁,她一直是跟音乐在一起。她的音乐欣赏是全方位的:从古典音乐,到早期宗教音乐,到古典印象派和浪漫派,以及现代派作品,还包括民俗音乐。
  
  这是何训田与朱哲琴共同制作《黄孩子》的阶段:在精神上,他们饱满、充实得如同丰收后的粮仓,但物质生活上的贫瘠却有如收割后的空寂的粮田。何训田整天是熬粥,吃稀饭。有次他劝朱哲琴,你回广州你妈那儿吃点好东西去吧!他怕饿坏了她。
  
  1992年,何训田与朱哲琴的第一张唱片《黄孩子》,由香港“雨果”唱片公司出品。这张24K金CD(当时内地的音乐出版物以及主要购买力还以磁带为主),不仅在音乐性与文化内涵上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同时在录音质量及欣赏音乐的方式上,为其后他们的音乐走向国际奠基了一块超越视野的平台。可以说《黄孩子》是来自他们心灵故乡的最原始的共鸣。
  
  那个时期的朱哲琴也是最纯净、朴实的,在她灌录音乐时,录音棚里的灯全关了,她一个人在漆黑中静静吟唱,一曲唱完,她已泪流满面……布达拉宫的体悟
  
  1993年,更注重张扬朱哲琴的声音能量、寻找更深层次人类精神的音乐制作,成了朱哲琴与何训田第二张专辑《阿姐鼓》的创作动机。这时何训田已从四川音乐学院调入上海音乐学院担任作曲、指挥系主任,他们的创作基地迁至上海。
  
  何训田这样讲述《阿姐鼓》的由来:我姐姐十三四岁就到西藏去了,后来哥哥也去了。他们回家的时候,总要讲述许多西藏的事情。有一次,讲起一个“阿姐鼓”的故事:“这个鼓,用的是一张少女的皮,她本身是愿意做奉献的,所以就选中了她作这个鼓。我听了这个故事后,觉得很震撼。现在写的歌词是很隐讳的,如果不讲,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姐姐不见了,妹妹就去寻找她,寻找的途中,遇见一个老人告诉她六字真言,她继续寻找的时候,天边传来了鼓声,她也明白了这件事……”
  
  1994年夏天,朱哲琴为体验《阿姐鼓》的创作,打扮成破破烂烂的那种形象进藏了。她戴的是何训田的妈妈送给她的旧毛线帽子,两边有两个长带子;穿着破棉袄、旧背心……刚去时她是很活跃的,到处乱跑乱跳,结果因为缺氧,很快就晕倒了。连续去了多次之后,她的状态越来越好。这不可思议的地方,渐渐促成了朱哲琴对宇宙、生命的了悟。
  
  一天深夜,她来到布达拉宫山脚下,独自蜷坐至天明。同伴们到处找她,开车到每个饭店去找,又去一片森林里找,到处都找不到。但第二天她回来了,她兴致勃勃地说:她一个人坐在布达拉宫前面的角落里,一直在看各种东西,看月亮和星星……早晨四五点钟,听见远处传来叮叮咚咚的声响,不知是马还是牛拉着车子,是去天葬的人,经过那个地方……她在那里感受了奇妙的一夜。
  
  中秋节的上午,在前往哲蚌寺的路上,经过一个藏民的小院时,朱哲琴看到一位藏族母亲在给婴儿抹酥油:黝黑的小屋中,一双满是皱纹的手,为躺在羊皮袄上的粉嫩的身体擦油……听着人们晨起安抚已逝灵魂的早祷声,看着日光下双手拥抱着初生的婴儿,她也许就在那一刻体验到:“最后的死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很温馨的时光……”
  
  从西藏回来,朱哲琴唱起《阿姐鼓》中的歌,她已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悟……传递简单温暖的幸福
  
  有人问朱哲琴:“听说你是个非常注重感觉的人,在录音的时候如果呆两三个小时还没感觉,就可能不唱。”朱哲琴纠正说:“呆六个小时。”她是个很善于寻找感觉的人。
  
  人们从朱哲琴演唱会的宣传带上,看到她搂着一只藏人肩背的奶桶,纤长的十指把那只普通的奶桶敲击成汇集音符的器乐。那是在哲蚌寺的院子里,快要下班了。那个地方很静很静,有一点声音就能传出来,比如窗子关上,有一个木头的插销,很滑,很光亮,很响,她就一直在那儿听那个声音。然后她看见了那个奶桶,敲了起来。寺庙里就是那个桶的声音,那个声音特别干净、透亮,最后她就忘了同伴都在旁边,她一直专注于自己敲打的声音,一直在那个节奏当中。
  
  于是这些声音留在了、融进了、汇成了朱哲琴的歌声。她的音域有如高原的天气一般变幻莫测;她的嗓音和西藏人拔地而起的高音一样直上云霄。
  
  1995年5月,经过21个月潜心制作的《阿姐鼓》,随着天边传来震人心魄的鼓声,由台湾“飞碟”唱片公司,透过美国“华纳”向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发行,成为写入国际唱片史上的第一张全球发行的中文唱片。
  
  《阿姐鼓》在全球发行时,说英语的人没法把“朱哲琴”这样的音念准,于是,朱哲琴有了另一个跨越语言文字和国界的名字Dadawa。她说:“当初一读出这个名字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大家都认定是我。‘达娃’在藏语里是月亮;‘达达’让人想到西语里的‘达达’———超现实主义。”于是,朱哲琴以Dadawa的名字登上世界舞台,演绎了一出“阿姐鼓的传奇”。
  
  何训田讲到朱哲琴与西藏的奇特情缘时说:“在西藏,很多寺庙是不准女人进去的。我们去的时候,他们不但让她进去,所有不让外人参观的地方也让她进去看。那些高僧还让她到最隐秘的地方去,有些地方就是男人也不能进去的。我不理解,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也许朱哲琴也无法解释这是为什么,她只知道每当她唱起《拉萨谣》,她的喉咙里便有一阵哽咽,“喝过的美酒都忘记了,只有青稞酒忘不了;穿过的衣衫都忘记了,只有氆氆忘不了;经过的辉煌都忘记了,只有酥油灯忘不了……”
  
  她曾伫立于布达拉宫山下的村落之中,看见人们整夜燃着酥油灯,听见家家户户的风铃摇晃,看见月光洒落在身旁,及一盏盏终夜未眠的灯,心中充满莫名的欢悦……在那里,朱哲琴写下这样的心愿:我希望我可以将这种简单温暖的幸福,带给全世界的人。
  
  因为音乐,她认识了西藏;因为西藏,她认识了自己。
  
最新推荐:激情世界杯,韩国明星、卡通图片节
世界杯短信特快:世界杯专题新闻 中国队新闻追踪
连环手机图片: 幽默故事循序报道,感受轻松乐在其中
我来说两句   推荐给我的朋友(短信或Email)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