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 TV > 内地电视
电影 | 电视 | 音乐 | 戏剧 | 视频

《念念不忘》有一种爱 不必出声字字心声

来源:搜狐娱乐
  • 手机看新闻
朱自清与同学合影 

  搜狐娱乐讯 北京卫视大型文化传承类节目《念念不忘》自播出以来,电视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家风、家教、教训”的宗旨引人深思,名人后代用书信与先辈“对话”的方式更是让网友赞不绝口。写信已经消失在许多人的生活里了,这个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钟爱签到式的问候。节目致力成为碎片化阅读时代的深度整合者,将这场家书与情感“碰撞”的文化声响回馈于观众内心。

  本周三21:25,讲述人于丹和主持人郎永淳的“丹淳”组合将继续为大家解读名人家书。人们常说,在一个薄情的世界里,你得学会绝情地活着,因为世界已经足够坎坷,人有深情岂不是更颠沛?本期的主人公朱自清恰恰是一个众人皆醒我独醉的深情之人,他因为多情而有尊严,因为多情而追寻自我,所以跟父亲之间有敏感的冲突。郎永淳将从读《背影》开始,从描述父子关系的这篇文章带大家走近朱自清。

  给你一个背影自己体会

  1922年的某个暑假,朱自清带妻儿回家看望多年不见的父亲,几经敲门后,父亲朱鸿钧却怎么都不让他们进门。在家门口站了许久,父亲在家人的劝说才让步,但也并不理睬朱自清。《背影》里有一段说“但是后来经过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记了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他们父子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两年的不相见呢?

  朱自清原名自华,在北大期间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自清。北大当时作为五四运动的中心,对于中国产生的旧伦理是有很多反思和抨击的,父子间开始出现了一些观念上的冲突,青春叛逆期的朱自清渐渐有了挣脱父亲约束的想法,后来他也是这么做的。毕业后,朱自清做了一个决定,彻底激发了父子间的矛盾。

  于丹也回忆起自己的青春期,也曾离家出走、住校不回家,父女俩都在北京,但就是不见面。过了很久,甚至是父亲去世多年,方能明白那个含蓄的背影里满满的爱。

  也许父爱就是这样一种冷峻的存在,不如母爱细腻温柔,只是沉默寡言地张开翅膀,为全家挡风遮雨。等到自己慢慢长大,有一天也能碰到头顶的翅膀时,看见了年华衰老的父亲,才开始理解那种严肃写在脸上、疼爱藏在心里的,叫父爱。

  泥石流般的父爱如山

  还有一种父爱如山,是稳如泰山般的存在。朱自清二十三岁时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了,在《儿女》里他把孩子比喻成拴住野马的缰绳,甚至还给叶圣陶写信:实在无法忍耐孩子的折磨,有时觉得还不如自杀的好。(孩子听了想打人)

  老大阿九两岁半的时候,特别爱哭,一不见了母亲抑或见了生人就哇哇哭,朱自清为此很是懊恼,有一回特地骗妻出门,关上门按在地上就是一顿打,不仅如此,老二阿菜也难逃“魔爪”,因为缠着母亲的缘故,刚满周岁的他被父亲按在墙角哭了三四分钟,还因此生了好几天病。(这可是亲爹啊)

  朱自清的第一任妻子与他一起走过短短12年的婚姻后去世,不知不觉儿女也已初长成,朱自清开始有了深深的忏悔和回不去的遗憾。于丹感慨,朱自清之所以美好,就是他坦然的亮出自己的不完美,他书信里的自责、忏悔贯穿了一生。年轻的时候,他对自己的父亲忏悔;而他自己成为长辈以后,又开始对孩子忏悔;前妻去世,他对前妻忏悔;甚至他离开自己年轻的续弦的时候,他心里对她也有遗憾和忏悔。

  其实人生大体就是这样,被种种多情惹来的烦恼,提醒着你,曾真诚的走过这一生。

  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因信回响,只因念念不忘。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闰儿”之子朱小涛先生在故乡扬州回信,陪伴着故居,向世人讲述着像那潺潺的溪水一般,无声的滋养着后人的家风家训。北京卫视6月21日21:25《念念不忘》看“丹淳”组合带大家走进朱自清的家书世界。

yule.sohu.com true 搜狐娱乐 https://yule.sohu.com/20170620/n497795598.shtml report 2170 朱自清与同学合影搜狐娱乐讯北京卫视大型文化传承类节目《念念不忘》自播出以来,电视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家风、家教、教训”的宗旨引人深思,名人后代用书信与先辈“对话
(责任编辑:刘书兰)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