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Movie > 电影评论
电影 | 电视 | 音乐 | 戏剧 | 视频

《摔跤吧!爸爸》:建立在偏见上的反偏见狂欢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逆规则
  • 手机看新闻
 《摔跤吧!爸爸》海报

  搜狐娱乐独家专稿(文/逆规则)从故事上看,《摔跤吧!爸爸》是一个俗套的励志奋斗片。梦想未竟的摔跤全国冠军,坚持把两个有天赋的女儿也培养成全国乃至世界摔跤冠军。但放在印度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影片在简单的励志奋斗之外,便有了更加深层次的意义。

  人们认为女子不如男,女孩练摔跤不仅可笑,也不可能有前途。父亲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带女儿去比赛,人们笑话他,女孩哪能打过男的呢。他想申请点资金,买个摔跤垫,当地官员不办事不说,还损他。吉塔得全国冠军后,去了国家体育学院,教练让她忘掉老爸教的“过时”技巧。教练认定,能拿个奖牌就不错了,得冠军是妄想。在国际赛事接连失利后,教练又认为吉塔不改量级的话,就没获奖希望……全是偏见。

 吉塔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

  然后,偏见一个个被击倒。每个偏见被击倒的时刻,都生成一个燃点或泪点。这部电影,是属于偏见分子与反偏见分子的狂欢。那些不看好马哈维亚、不看好吉塔的人,是面目模糊的蠢货。那个国家队教练,不仅蠢得具体,而且坏,像反派一般。我们观众,被引到蠢坏的侧面或反面,像那个叙述者一样,见证、辅助了马哈维亚与两个女儿的摔跤事业,在高潮处,享受了一把逆袭的快感、胜利的狂欢。

  把偏见一方塑造得太过简单粗暴,这样的反偏见方式,其实也是种偏见。人物有原型可考,故事有真实出处,而它是改编出来的电影。真人真事是重点,但更重要的重点,是改编。性别歧视、官僚问题、城乡对立,这些自是印度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它们构成了那些偏见的土壤。到电影中,基于戏剧套路的需求,偏见被放大,构成戏剧冲突、情绪的爆发点与落脚点。片中的父亲,为了梦想,为了训练,不顾及女儿情不情愿,导演和编剧像那位父亲,为了让情节波荡点,为了好看一点嗨一点,也不管把教练弄成傻逼似的算不算偏见了。

 马哈维亚与女儿载誉而归

  马哈维亚厉害,俩女儿没辜负他,他们最终实现了梦想。编导还编了些歌曲,来削弱老马的父权意味,即便这样,也堵不住热衷政治正确的人的嘴:老马身上流淌着印度式的男权、父权遗毒,是个糟糕的男人与父亲。他们过于在乎怎么做、怎么实现才是正确的,哪怕理想的实现方式,在老马的村子里只是空中楼阁。编导也像老马一样厉害,戏剧功力爆棚,遮蔽了意识上的简单粗暴。就我目力所及,绝大多数的观众被这部电影给折服了。

  为什么能折服?因为除了偏见,它堪称完美。甚至连它的偏见,也是单纯的、可爱的,那些恶意可以被原谅,至少可以被理解。马哈维亚和女儿的励志路程,细腻而专注,闪耀着追梦者的纯洁光芒。在冲向冠军的途中,没有杂乱的支线打扰,竞技和情感互为一体,共同上升。前面的小高潮,像鞭炮,持续响了一些,接着哑一阵,最终迎来炸裂式的璀璨烟火。

  它的好看,它的振奋,依赖于现实,依赖于对现实的反抗与逃离。能够强烈感染中国观众,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相似的现实境况,以及挣脱现实的热烈欲求。

yule.sohu.com true 搜狐娱乐 https://yule.sohu.com/20170505/n492645023.shtml report 2512 《摔跤吧!爸爸》海报搜狐娱乐独家专稿(文/逆规则)从故事上看,《摔跤吧!爸爸》是一个俗套的励志奋斗片。梦想未竟的摔跤全国冠军,坚持把两个有天赋的女儿也培养成全国
(责任编辑:张尧 UK029)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