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剧 drama > 综艺
电影 | 电视 | 音乐 | 戏剧 | 视频

跨越重洋的民间剪纸交流之旅

来源:搜狐娱乐
  • 手机看新闻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中国流传了3000多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可以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剪纸。2016年11月6日至19日,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曾畅畅老师在北京常青藤联盟教育科技研究院和中国驻美大使馆的支持下,接受美国“世界艺术家”机构的邀请,在美国马里兰州开展了为期13天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交流活动。

  此次,曾老师赴美民间剪纸交流之旅,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大学生,从学校到艺术馆,从敬老院到家庭,一共上课近50次,近1000位美国朋友体验了中国民间剪纸的艺术魅力。

  一、缘起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在享受高科技新技术的同时,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对曾老师们的深刻影响,便利的交通和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让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在与各放异彩的外国文化相碰撞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自问:曾老师们是谁?曾老师们从哪里来?曾老师们要到哪里去?在传统的中华文明中,去找曾老师们的魂,在泱泱的文化艺术中,去寻曾老师们的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是曾老师们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生命基因,她延续和传承了中华文脉,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2011年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加入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教育学会高中、初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青藤联盟教育科技研究院共同立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组,开始了中国民间剪纸传承之路。

  六年来,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着力于“民间剪纸”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课程化研究,进行了持续全面的教学实践,并形成了民间剪纸校本课程体系,编写了双语版的校本教材,让剪纸课堂成为民族文化共生、交流、融合、共享的殿堂,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师生双方获得文化的提升,让剪纸成为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孩子们的一项基本艺术技能。民间剪纸课也成为七中初中学校的一个教学亮点,尤其在进行对外交流的时候,剪纸课是让外国师生体验中华文化的最佳方式。如今,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剪纸课堂已走向世界,向美国、英国、新加坡、德国等多国的师生开放。这次,更是跨越重洋来到美国,深入课堂,走进家庭,让更多的美国朋友认识和体验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刻内涵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

  二、传艺

  这次在美国的剪纸教学活动,因中美文化背景的不同,给曾老师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这也促使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反复斟酌。

  曾老师根据中国民间剪纸的突出特点和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精心准备了一小时左右的讲稿。在讲稿中,她主要介绍了中国剪纸的历史、艺术特点、创作方式并分析了中外剪纸创作的异同等内容。在剪纸创作体验环节中,她准备了多种风格、多种类型,从简单到复杂的剪纸创作种类。从15分钟就能完成的中国结,到既有中国风格又有个性化的五折团花,再到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牡丹、荷花等花卉类型和老虎、喜鹊、鸡、鱼等动物类型的剪纸创作,更复杂的还有最具中国民间剪纸特色的“抓鸡娃娃”的创作。在出发之前,曾老师不仅剪裁好了上千张大红纸,还剪好了大量的大样,让美国朋友可以直接在大样上剪出花纹。

  除了文化背景带来的挑战外,语言交流是另一大挑战。此次曾老师的教学对象完全不懂中文而且年龄跨度从4、5岁到90岁,这对于她来说也是从来没有过的教学体验。带着挑战,带着中国文化瑰宝,带着无限的期待,曾老师踏上了这次跨越文化的越洋之旅。

  此行赴美交流活动的第一站是马里兰州的安纳波利斯地区。在到达的第二天,曾老师来到了当地的一家敬老院。教室安排在老人们的艺术活动室,10多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和曾老师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曾老师首先给这些老人展示了她带去的剪纸作品:两幅以十二生肖为题材的长卷,三幅传统的喜鹊闹梅和年年有余、福气多多的独幅剪纸,通过对剪纸作品的欣赏来简要介绍了中国民间文化里寄托的对生活、对幸福、对自然的美好愿望。在接下来的剪纸创作体验环节中,曾老师和老人们一起体验了中国结的折剪和五折团花的创作。两个小时后,让曾老师高兴的不仅是老人们看着自己剪纸作品的笑脸,还有是这个艺术活动室里展示出了他们今天的剪纸作品,增添了几分喜庆的中国元素。第三天,曾老师和当地的中国老师进行了剪纸的教研,她向老师们传授剪纸的基本技巧,还把她十多年剪纸教学的经验倾囊相授,就是希望能通过这些在海外的中华儿女把优秀的中华文明传播给更多的人。

  接下来的几天,曾老师还去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不同学段的学校,深入到美国学校的课堂,与孩子们亲密接触。虽然每天的课都安排的很满,每节课的时间也比较短,但和孩子们在一起总是觉得非常的愉快。在他们的眼睛里,曾老师看到了美国小朋友对中国剪纸艺术的几分新奇和十足的跃跃欲试。正是这些积极的回应,给予了她更多的鼓励和作为一名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曾老师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在两个美国家庭进行了家庭工作室形式的剪纸交流。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这项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围坐的大桌子作为工作台,还铺上漂亮的桌布,还有可口的小点心、水果、各种饮品,亲朋好友把这次活动作为一次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也作为一次友好的聚会,一边在学习剪纸的同时,还进行着亲切的交谈,为艺术的交流增添了浓浓的情感氛围。

  结束了在安纳波利斯地区的教学交流后,曾老师来到了第二站——圣玛丽城。圣玛丽城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城,在当地的一个小学里,曾老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教学活动。

  在第一天工作室教学中,曾老师尝试了本次剪纸创作难度最大的“抓鸡娃娃”。在创作过程中,“抓鸡娃娃”这个胖乎乎、虎头虎脑的剪纸形象受到了美国朋友的喜爱,但又不敢下手剪,曾老师一边告诉大家剪纸娃娃的口诀:梅花眼、蒜头鼻、月牙嘴,一边在白板上示范了几种娃娃头部的纹样画法。经过详细的讲解和亲自示范,一个个大眼睛、笑呵呵的有着中国民间艺术特点的娃娃逐渐在美国朋友的巧手下活了起来。

  在小学的各年级授课中,美国小学生认真感受来自异域的不同文化,用他们的小手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开始剪纸创作。孩子们常常举起小手叫到:CIC老师,曾老师需要帮助!这时,曾老师都会耐心地帮助他们修改纹样,教剪纹样的巧妙方法。每到课堂教学快结束的时候,当一个个花样被展开的时候,总能带给大家大大的惊喜,孩子们眼睛都瞪大了,惊讶于自己也能剪出如此美丽的花朵来!这时候曾老师都会给他们大大的赞扬!每次课后,孩子们都会骄傲地举起他们的作品和曾老师一起合影,还抱着曾老师问:CIC老师,你明天还来吗?听着他们稚嫩的声音用新学的中文对曾老师说:谢谢老师!曾老师都感到百倍的欣慰,为了教师这个职业和中国的民间文化而自豪。

  在美国的第三站,曾老师来到坎伯兰地区。在她到来之前,当地的WAE还在报纸上对本次活动进行了预告,介绍了剪纸文化和活动的安排。在这里,曾老师走进小学、中学、大学和社区,和不同的小大朋友一起度过了快乐的剪纸时光。尤其是小学,这个小学是中文沉浸式学习的试点学校,从幼儿园到六年级都有一个汉语班,这个班的孩子都用汉语来学习除了英语之外的课程,看着金发碧眼的美国儿童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齐齐的背诵九九乘法表,再看他们在剪纸课堂上用剪刀剪出具有中国民间特色的图案,真是觉得沟通无界限,文化无彼此!

  最后一天,是在当地的艺术馆进行的,与家庭学校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及当地的艺术家们一起领略了中国剪纸艺术的魅力。

  三、感悟

  在美国交流的这些天,曾老师进入了八所大中小学,走进了五个家庭,马不停蹄地上了近50次课,与上千人在课中课后进行了或浅或深的交流,这个过程使她比以往去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有了更多了体会和感悟。

  首先是对美国基础教育的看法有所改观,之前的道听途说都是美国的学生很自由也很轻松,但这次曾老师深入学校看到的却是严格的纪律要求,甚至对音量都进行了定级,学生们在课堂上也几乎都是全情投入,认真倾听,表现出了对教师和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在学习上,很多学生都很执着,并有创意,才能让这次交流能顺利圆满的进行。好多小朋友在看到自己居然剪出这么美的花朵之后,都说要把这个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有个小女孩说:曾老师要把这朵花作为圣诞礼物送给曾老师的妈妈,哦!不!圣诞太远,曾老师要在感恩节就送给她!真的是太可爱了!

  让曾老师记忆深刻是在最后的一天课中,有位小男孩迟迟未能完成他的作品,当所有的大人小孩都完成作品,准备拍集体照的时候,只有他一人还在剪团花,大家并没有催促他或笑话他,而是给予他鼓励,曾老师也走上去帮助他完成作品,安慰他不必着急和难过,当他完成的一刹那,他流下激动的泪水,在座的50多位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及艺术馆的工作人员都为他的成功而鼓掌!

  每节课后,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还是成人,都会仔细地清洁桌面和地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美国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只有相互补益才是最好的交流。

  四、延续

  此次,由北京常青藤联盟教育科技研究院支持的曾畅畅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赴美文化交流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13天的剪纸交流活动中,中国民间剪纸已在很多美国朋友中播下了种子,曾老师收获的不仅有来自美国孩子们和朋友们满满的爱心,更为重要的是收获了丰富的剪纸教学经验。而对于北京常青藤联盟教育科技研究院来说,这次活动不仅是中美文化的一次有益接触,也是中美教育的一次有益碰撞。今后,北京常青藤联盟教育科技研究院将支持更多的优秀教师走出国门,延续这种文化、教育的沟通方式,为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巅,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多有益的贡献。

yule.sohu.com true 搜狐娱乐 https://yule.sohu.com/20161128/n474368488.shtml report 6401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中国流传了3000多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最普及的
(责任编辑:董文 UK026)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