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罗马尼亚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第五部长片《毕业会考》亮相戛纳主竞赛单元 |
![]() |
书面考试有标准答案,人生的考试却没有 |
![]() |
《毕业会考》亮相戛纳获好评 |
搜狐娱乐独家专稿(文/帼杰)罗马尼亚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2007年不到四十岁的时候就凭借《四月三周两天》拿到了戛纳金棕榈大奖,那才是他第二部长片。5年后,涉及女同情节的《山之外》又将两位主演捧上影后宝座,同时还获得当年的最佳编剧。今天他的第五部长片《毕业会考》亮相戛纳主竞赛单元,不负众望好评如潮,这应该是今年竞赛单元除了《托尼-厄德曼》之外唯一不太存在争议的好作品。
在《山之外》之后,《毕业会考》回到《四月三周两天》的罗马尼亚现实社会议题。主人公罗密欧是特兰西瓦尼亚小镇上的医生,一心想把女儿艾丽莎送去英国念大学。艾丽莎成绩优秀,只等高中毕业会考结束,就可以顺利的开始罗密欧倾尽心血希望女儿能过上的生活。然而谁都没想到会考前夕,艾丽莎受到性侵犯,这让一切变得一团糟打乱了所有人尤其是罗密欧的计划。为了解决这种状况,罗密欧放弃了他一直坚守的一些原则,在折中与妥协之间寻找女儿的出路,以及自己的出路。《毕业会考》不仅仅是艾丽莎需要通过的考试,也是一个成年人遇到生活难题时需要给出的解答。
然而书面考试有标准答案,人生的考试却没有,没有一条清规戒律能告诉人们什么是生活正确的唯一的标准。为了女儿的前途,罗密欧放弃了很多人生信条,甚至做那些与平时教育艾丽莎背道而驰的事情。这场人生困局,需要在让步与妥协里左冲右撞才能找到出路。
像往常一样,蒙吉使用了他最擅长的手持长镜头,锲而不舍的盯着男主角的每一次犹豫和妥协,苦苦探寻背后的衡量准则。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无比冷静克制,从“毕业会考”这一件事,牵扯出了罗马尼亚一系列社会问题:考试作弊、收受贿赂、人际关系、社会治安等等。罗密欧身边有四个女人:母亲、妻子、女儿和情妇。生病的母亲、貌合神离的婚姻、情人的承诺和女儿的前途,罗密欧面对的是一份如此复杂艰难的人生试卷,而在自己交付这份试卷的同时,他还要重新定位对女儿的教育。
需要坚守的道德和人生不得不做的妥协,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人性主题。蒙吉对叙事的控制力,让他将人生中这个特殊选择的时刻冷静表达出来,并拷问自己和观众,若面对同样的境遇,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影片最后,导演给出了一个寓意深长的结尾,我们没有从电影里得到明确的答案,因为这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但蒙吉用影像把我们拉进了深沉的思考,这便是影片最大的成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