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6届柏林电影节 > 第66届柏林电影节影评
电影 | 电视 | 音乐 | 戏剧 | 视频

《萨拉热窝之死》:揭开波黑历史伤口

来源:搜狐娱乐
电影以萨拉热窝事件100周年纪念时的虚构事件,揭开波黑地区那个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愈合的伤口
电影以萨拉热窝事件100周年纪念时的虚构事件,揭开波黑地区那个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愈合的伤口

丹尼斯-塔诺维奇用镜头让世界关注他的家乡,并附上自己的悲悯和思索
丹尼斯-塔诺维奇用镜头让世界关注他的家乡,并附上自己的悲悯和思索


  搜狐娱乐独家专稿 (帼杰/文)丹尼斯-塔诺维奇在2013年凭借《渺生一页》获得当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新作《萨拉热窝之死》仍是把镜头对准他的家乡前南斯拉夫,以萨拉热窝事件100周年纪念时的虚构事件,揭开波黑地区那个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愈合的伤口,反思百年来这一地区冲突不断、流血不断的原因。

  塔诺维奇的电影向来很短,这次85分钟的片长,用多条线索呈现了今日萨拉热窝。其中有谈话节目嘉宾的枯燥分析,有欧洲政客的夸张描述,以及以萨拉热窝一家传统悠久的豪华酒店为中心,鲜活的平民生活折射出的萨拉热窝。

  剧本改编自贝尔纳 - 亨利-莱维的舞台剧《欧洲酒店》,这座建于1984年,见证过冬奥会辉煌,接待过各种欧洲政要和好莱坞明星的豪华酒店,正在看不见的地方逐渐衰败。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100周年纪念之际,酒店接待了一位来自法国的重要客人,酒店经理奥马尔喋喋不休的向客人介绍酒店的辉煌历史,后者正满脑子想着接下来的政治演讲,显得十分不耐。

  此时,酒店天台上正在录制一期关于纪念萨拉热窝事件的谈话节目,女主播Vedrana先后与历史学以及一个英俊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青年男人进行了对话,在与后者的对话中,两人就历史遗留问题发生了巨大争执,从节目录制的镜头前一直发展到镜头之外。

  奥马尔在酒店洗手间见到了前来俱乐部玩乐的银行家,通过对话我们知道这家外表光鲜的酒店负债累累岌岌可危。员工们正在策划一次罢工,他们觉得此时酒店既有外国政要又有新闻媒体,正是被关注的好时候。奥马尔借助黑帮摆平了罢工的前领导人,却无法控制事情接下来的走向。员工们选出的新领导人是大堂女经理拉米的母亲,一直跟在奥马尔身边勤恳工作的拉米不能阻止母亲参与罢工活动,并眼睁睁看着母亲被黑帮的人带走,求助奥马尔的时候又受到骚挠,同时,这个美丽的大堂经理还要费力摆脱一夜情对象—酒店新来的厨子的狂热追求。

  与表现波黑地区罗姆人生活的《渺生一页》非常不同,《渺生一页》故意启用非职业演员制造“真实”和现实的冲突感。《萨拉热窝之死》非但没有用非职业演员,反而强化了戏剧设计,导演成功兼顾多个情节主线,几条主线各自出彩,又环环相扣。影片情节发生在一天之内,很复杂、很容易被讲的分散,但在导演流畅的斯坦尼康运动镜头下,影片像有一个磁力漩涡,所有情节旋转着被紧紧吸附在这个内核周围,愈陷愈深,旋转越加急速,戏剧冲突越来越明显,直至最后爆发。导演剧构能力非常强大。

  戏剧化设计痕迹很明显,也妙趣横生,让这个并不轻松的话题有了可看性和娱乐性。不时出现的讽刺小段子,让人忍俊不禁。例如酒店的监控里,法国政客在声情并茂的准备着接下来的演讲 ,那样虚伪和浮夸,而监控屏幕前的当地人保安却正在用智能手机的屏幕吸毒。这样的黑色幽默时常出现在影片中。

  既然是“萨拉热窝之死”,就必然有死亡存在,导演并没有刻意设置悬念,但随着剧情推进,观众自然而然惦记猜测这件事,谁都有可能死亡,谁都有杀人动因。最后的结果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千疮百孔的城市,混乱的社会秩序,惶惶人心,这些在今天波黑并没有真正消失。尽管女主播在和年轻男人争执的时候强调“暗杀在今天没有任何用处”,但人们内心留下的伤痛和空洞以及并未真正消除的仇恨,似乎除了死亡,别无他解。2014年6月28日,是千千万万个日子中的一天,这个被导演一步步推进到悲剧境地的故事是众多故事中的一个,造成这个局面的是角色所代表的每一个人,是他国,是自我。像女主播自我反思的质问--“为什么每次都是别人的错”“我们不该为自己的局面负责么?”

  影片结束在监控镜头中空无一人的酒店大厅,一切随着悲剧落幕,但远远没有完结。丹尼斯-塔诺维奇再次用自己的镜头,让世界关注他的家乡,并附上自己的悲悯和思索。

yule.sohu.com true 搜狐娱乐 https://yule.sohu.com/20160216/n437505975.shtml report 2629 电影以萨拉热窝事件100周年纪念时的虚构事件,揭开波黑地区那个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愈合的伤口丹尼斯-塔诺维奇用镜头让世界关注他的家乡,并附上自己的悲悯和思索搜狐娱乐
(责任编辑:杜渐 UK028)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