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冰与留守儿童 |
搜狐娱乐讯 4月19日晚22点10分,辽宁卫视《归来》栏目片尾曲娓娓延续,守在电视机旁的陈女士,此刻与陈一冰的感受或许雷同,脑海中孩子点滴经历还一幕幕闪现。但与前两期不同的是,栏目组并未过多介绍,见到父母的孩子们将何去何从。回到父母身边的孩子是否习惯?杨明瑞是否仍沉迷于电脑游戏?韩靖是否忍不住又欺负弟弟了?杨钰脘还总是把心事藏得更深?
历时三个月,横跨10余省市,驱车8000公里,辽宁卫视社会实践类栏目《归来》以寻找留守儿童全貌为宗旨,虽以公益立意,却不按常理出牌,虽首次尝试呈现“不一样的留守”,却表达了“最真实的留守”。
有网友吐槽:本以为又是一档拿着纸巾擦鼻涕的节目!没想到这次险些看哭了!不是因为他们有多惨,而是不仅看到一个接地气不做秀的陈一冰,更看到了一群真实的留守儿童!
更有网友袒露了“他们需要被关爱而不是被同情“的义正言辞,“或许他们没有意识到,留守儿童一定是家长坚实而巨大的心灵边疆,他们或许是独辟蹊径的孤城,向四方展开,各有千总镇守。”公众的感慨、专家的盛赞、媒体的热议,将节目推向全媒视界!
公众感慨:万万没想到,他们是没有语言的少年,却能直面陌生来者
当陈一冰在学校询问有多少孩子是留守儿童的时候,公众惊呼“万万没想到“ !没想到来自凤凰的平
常中学里,四分之三的孩子与家长不得相见。
“震惊、迷茫、恐惧”,陈一冰最真实的反映,让他不知所措。
接下来,更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将面对不一样的留守儿童:
霸道,暴力,花钱大手大脚,爱吃西餐披萨,沉迷于电脑……这些关键信息怎么也不能和留守儿童产生关联。暴力韩范儿韩靖,冰面三道杠杨钰脘,网瘾少年杨明瑞,栏目组给孩子们起了不同的外号,却形象的给孩子们下了定义。
首播一开始,陈一冰就被当成了救命的稻草:“改造”!
“我不太想见他们,可能时间太长了”。这是一管牙膏可以花掉20元钱,爱吃披萨爱玩电脑的杨明瑞最单纯的回答。
“没有什么好了解的“,”我自己一个人也挺好的。“这是出自独居四年的小女孩杨钰脘最自立的回答。
“我不想上学,我想早点去打工。“这是对弟弟拳打脚踢,成绩滑落,经常逃学的韩靖最倔强的反抗。
他们成为最让人意想不到的00后留守儿童,他们正经历着“低头人生,交流即死亡的时代”,他们在精神方面匮乏,他们平淡亲情,渴望沟通但又不知如何是好。
网友感叹:如果看到他们懂事,会更让人觉得心痛!然而,也有网友睿智地指出,这就是一群孩子,正如我们也曾经是孩子一样。
这个节目让观众看到一个真实的留守,也间接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代人的奋斗和牺牲背后,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改变的渴求,虽然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留守的子女,但在努力把最好的一面留给子女,努力让下一代不再留守,这就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勤奋和刻苦,是中国崛起的核心力量。我们要看到留守,也要看到留守背后的坚持,无数的黄皮肤走出去,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随之改变,这是一种令人尊重的力量。
专家盛赞:真实而定调准确、写实而不失温情
沈从文曾说:“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分皆在交通、物产、经济的情形下面,成为那个城市荣枯的因缘。在一个地方,却以另外一种意义无所依附而独立存在。”
陈一冰,一个用情绪控制情感的人,他理解孩子们通过胡闹来表达情感,但他最极限的爆发也只是采取了训练队里“最团队”的方式:一人犯错,全体受罚。五岁离开父母,十七岁时进入国家队,七年时间没有见过父母。或许,陈一冰是最有发言权的带队者。他用最不秀的方式,表达对孩子们的关爱。
因为陈一冰的内心深处,也把自己当做一个留守儿童,他童年时代挥汗如雨的背后,是否也曾经羡慕过旁人在父母膝下撒娇的日子,虽然日益坚硬,却能够准确的理解这种心理的空虚和缺失。
因此,我们相信,陈一冰的眼泪和情绪都是真实的,而恰恰是因为真实,所以在眼泪中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温情,而不是虚假的表演,这样的情绪更有感染力。
媒体热议:正视中国时代蜕变,留守成为最切身的“见证者”
媒体曾经将《归来》与各大卫视真人秀栏目进行了如下对比:如果说《爸爸去哪儿》唤醒的是亲子关系,《花样年华》呼唤的是对青春期孩子的成长关注,《变形记》更多的是反驳城市家长对儿童价值观的教育,那么辽宁卫视则开创了2015年新风气,《归来》将成为正视中国时代蜕变的见证者。
正如其所说,《归来》栏目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关爱,不只停留在同情层面,更多的是通过嘉宾的感同身受、真实经历唤起全社会的共鸣;不仅希望改变留守儿童”被同情“的大众视角,更是希望以一种平视的视角、陪伴的方式,以“公路秀”为载体,引发更多人关于亲情回归的思考,这也是“归来”这两个字的本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