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布科》剧照 |
幺红、戴玉强在《图兰朵》首映 |
歌剧电影《图兰朵》日前举行了全球首映。近千市民、学生和艺术家一起先睹为快,观看了中国首部西洋歌剧电影。该片首映后,将于4月16日登陆全国院线,还将参加2014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映。
“《图兰朵》,不仅将歌剧节的足迹从舞台延伸到了大银幕上,更让舞台表演艺术牵手数字传播技术,展现了中国表演艺术创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会长谷国庆如是说。
大银幕歌剧讲述“中国故事”
这部由意大利歌剧大师贾科莫·普契尼创作的巅峰之作,是在世界舞台上上演最多、也是“最中国”的一部西洋经典歌剧。该剧讲述了中国公主图兰朵为报祖先之仇,给所有前来求婚的异国王子都出了三道谜语,王子若全部猜中便可迎娶公主,若猜不中则被处死。流亡中国的鞑靼王子卡拉夫猜中所有谜底,公主却拒绝认输,但卡拉夫最终凭借勇气和炽热的爱情,以第四道谜语“融化”了图兰朵冰封的心。
“无论是东方题材的故事本身,还是贯穿整剧的民歌《茉莉花》曲调,《图兰朵》都散发着浓浓的中国魅力,其中著名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更是广为传唱,可以说是中国观众不能不看的一部歌剧。”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邓一江介绍。
首映上, 著名歌唱家戴玉强第一次尝试坐在台下观看自己的演出。既是台上的演员,又是台下的观众,双重身份的观演体验让他感触良多,“我唱了一辈子歌剧,可以说歌剧是我的生命,但我越唱越觉得‘难’。国内的歌剧行业因为国家大剧院等众多艺术机构的推动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整体文化氛围还是不够,进剧场欣赏歌剧的人还是少数。歌剧能滋养人的灵魂,但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舞台艺术要怎么发展?因此,大剧院拍摄歌剧电影很有远见,能让更多人了解歌剧,我对歌剧电影的上映以及其影响充满期待。”首次观看的普通观众们则表示,观看歌剧电影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数字高清”填补国内歌剧技术空白
歌剧被称为“音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门类于一体,因此想要在银幕上完美展现歌剧艺术的魅力并非易事。为呈现出最完美的舞台效果,摄制团队启动了8至9台高清摄影机进行现场拍摄,覆盖舞台正前方、上方、侧面等角落。不同于普通演出录制中的边录边切镜头,歌剧电影拍摄是对所有机位的演出内容进行拍摄,最后根据舞台表演、音乐演绎的需要来进行剪辑。想要拍摄到舞台上所有的精彩瞬间,工作必须细微到每一台设备的放置和每一个镜头的调动。摄制团队通过前期彩排、灯光合成等各阶段,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并做出详细到每一秒的分镜头脚本,最终达到“一段咏叹调,从远景推近到最后定格在歌唱家特写,恰好音符正好完结”的精准效果,摄影师介绍到。
与现场演出不同,歌剧电影屏幕下方中文字幕的配置更符合观众的观演习惯,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并且,在歌剧电影中,除了能欣赏到整部演出,还有额外的惊喜,包括彩排、场外取景、后台花絮、主创人员采访等内容,这些丰富的内容都是观众在剧场欣赏歌剧演出所看不到的。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因为镜头的捕捉,观众能更清楚地观察到演员生动的表情,从而更深层次地融入表演之中”。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认为,“这样的方式使得演员和观众更近了,即使坐在剧院后方也能看清每一幕,而音响跟现场看歌剧一样”。曾看过国外歌剧电影的中国广播艺术团作曲家刘莫凡、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则都表示,“与他们相比,中国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电影毫不逊色。”
院线公映助力艺术普及
大都会歌剧院总经理皮特·盖尔博曾介绍,歌剧的高清转播为大都会歌剧院带来的效益远高于预期,买票进影院的全球观演人数也比项目启动初期增加了4倍,观众的平均年龄更从65岁降至59岁。而在英国,通过影院放映的芭蕾舞剧《爱丽丝梦游仙境》吸引4万观众,歌剧《纳布科》吸引了3.5万观众,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更超越《007天幕危机》位居全英票房第二位,仅次于《霍比特人》。并且,电影放映也并未影响舞台演出的票房收入,据英国《舞台》杂志报道,电影《悲惨世界》的广获好评反而带动了剧院同名剧目的票房销售,激发出年轻观众对于剧场演出的兴趣。
“歌剧电影为那些没有机会进入一流剧院的观众创造了机会,此前他们或因经济条件或因地域条件而受限。此外,歌剧电影把小众艺术拉进大众传播通道,有可能拓展歌剧观众群。”谷国庆说。
另外,歌剧电影相对商业大片而言,具有“成本低、风险小”的特点,这也是电影发行公司看重的优势。歌剧电影让歌剧不再受到舞台场次、演出成本等限制,一方面丰富影院观众的选择,另一方面推动观众了解作品,进而了解艺术家、经典唱段甚至幕后故事、时代内涵,让他们理解和喜爱上这门艺术,“促进歌剧艺术传播同时收获更多未来的观众。我们希望能在歌剧和电影之间搭一座桥,相互借力,扩大传播影响力。” 谷国庆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