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对我说个谎》剧照 |
2月23日,北京国话先锋剧场,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出品的小剧场话剧《请你对我说个谎》圆满完成了全国巡演北京站的演出。制作人林红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部小剧场情感话剧,对于林红智、对于辽宁人艺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林红智第一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进行艺术创作,也是辽宁人艺建院30余年首次尝试制作人制运作的剧目。
转变思路并不容易
D·H·劳伦斯说过:“我相信我的剧作会有观众,只要能找个人把他们赶进来。”劳伦斯要找的那个人,就是制作人。在戏剧艺术发达的西方国家,制作人制早已是戏剧创作的常规方式;在中国,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制作人制也已经成为上海、北京等地专业院团和全国各地民营团体将作品推向市场的成功手段。
2014年初,辽宁人艺经过审慎的调研和周密的策划,终于开始了制作人制的尝试。“制作人制在国内许多院团中已经非常成熟,辽宁人艺其实一直也有尝试的打算,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做成。去年底,剧院领导特意到北京人艺和国家话剧院进行了深入调研,终于做出了决定。”林红智说,辽宁人艺的剧目一直以严肃的主旋律、“文件戏”为主,这些剧目多是在大剧场演出的大戏。连小剧场剧目都很少创作的剧院,转变思路进行创作制度上的创新,并不容易。
据林红智介绍,辽宁人艺实行的制作人制和其他剧院的方式并无二致,都是以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运作为主旨,以制作人为核心,从剧本到演员、剧场、宣传,都由制作人进行选择,剧院不再一味地投钱,而是参照“无息贷款”的方式将经费借给制作人,在制作人的市场化运作下实现盈利。
第一次要走得稳些
新的制度一出台,马上得到了辽宁人艺创作者们的积极响应。很快,6份可行性报告交到了剧院艺委会,等待艺委会的审查和最终决定,这其中就有林红智对于创作《请你对我说个谎》的设想。
林红智是辽宁人艺的“老人”了,一直从事音乐创作,经常出现在辽宁各大晚会的主创名单中。在院团工作多年,各种资源都不缺,林红智对当好戏剧制作人并不担心。对于经常让制作人挠头的剧本问题,林红智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妹妹林蔚然是优秀的青年剧作者,创作过京剧《少年马连良》,话剧《马路上的天使》、《秘密》等优秀作品。
在林蔚然的几部作品中,林红智“要”来了《请你对我说个谎》。
《请你对我说个谎》是一个讲述丈夫、妻子、第三者——所谓的“小三”之间感情纠葛的剧本。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惊心动魄的场景,没有上纲上线的道德批判,更没有时下流行的夸张恶搞,谈笑间,《请你对我说个谎》已获得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优秀戏剧剧本提名奖、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编剧金奖暨原创剧目大奖、首届北京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暨编剧金奖等奖项。
而林红智选择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是,剧本是相对严肃的,没有恶搞的成分。“第一次尝试,我还是想走得稳一些。”
事实证明,林红智对于剧本的考虑是正确的。在6份可行性报告中,《请你对我说个谎》是唯一一部过审的剧目,其他报告未审核通过的理由恰恰都是剧本问题。
之后,林红智为了辽宁人艺版的《请你对我说个谎》请来了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吴晓江。吴晓江开玩笑说,接这个戏是因为“不得不接”。“辽宁人艺的领导来国话调研的时候,我跟他们介绍了一些经验,也表了态,说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招呼。所以当他们找到我,而且说投资很少、条件不好的时候,我也不好意思不接。”
真正让吴晓江动心的,还是剧本自由的题材和独特的结构让吴晓江觉得“能玩得起来”。“这个戏,并没有先入为主的对第三者进行道德评判,而是从第三者陶乐丝的角度来设想自己可能遇到的情况,就像陶乐丝在‘扮家家’,很有意思;陶乐丝由3个演员共同扮演,这不仅可以使角色的色彩更加丰富,演出样式上也更加活泼,玩起来应该很高兴。”
但当吴晓江带着辽宁人艺的5个演员一起“玩”的时候,他发现了问题。“这5个演员虽然都是青年演员中的骨干,但是演这样重的角色的机会非常少;他们从来没有演过这样风格的作品,这么活泼的角色,这么强的假定性,这么多的与观众交流的需要……我只能努力帮助大家完成。”
在“玩”的过程中,吴晓江不仅在帮助演员找感觉,也在帮林红智找感觉。“第一次当制作人,发现这真的是一件难心的事。我每次工作到深夜的时候,都会看到吴导在微信朋友圈转载的《制作人诞生记》这样的励志文章,他在用他的方法鼓励我,我也通过这些文章学习了很多。”林红智对吴晓江非常感激。
出人意料的开门红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辽宁人艺版《请你对我说个谎》终于在1月4日进行了辽宁首演。虽然由于没有合适的小剧场,该剧只得在大剧场演出,却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很高的票房,也让辽宁人艺对于制作人制的推行更加有信心。
之后,《请你对我说个谎》受邀在第五届山东国际小剧场话剧展演压轴演出,不仅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同时获得了优秀剧目奖、最佳表演奖、优秀表演奖等6项大奖。
“北京,必须要来,就算赔本赚吆喝也要来,这是我们的态度,也是我们的心愿。”在林红智的积极运作下,《请你对我说个谎》终于在2月12日至23日,进行了北京站的演出,票房不错。
希望每个人放平心态
第一次当制作人,林红智最大的感触就是累。“前期准备、排戏的过程都很累,但最累的还是剧目推广阶段。”
虽然辛苦,但林红智摸到了些门道。“这部戏,剧院以无息贷款的方式借给我们40多万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我发现这些钱并不够,所以在制作下一部戏的时候,我会提前到市场上找一些投资,在立项阶段就争取解决资金缺口。”
而最让林红智头疼的,是剧院其他部门之间协调不顺畅。“剧院是第一次尝试制作人制,大家都很陌生,都在摸索。在与院里各个部门协调沟通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很吃力。剧院需要一套成熟的运作流程和体系。”
林红智遭遇的麻烦,也恰是吴晓江看到的问题。“辽宁人艺对这个事是支持的,但是仍有不同的声音,有些人甚至觉得这就是承包,是个人挣钱的事,这样理解显然是不对的。我希望大家能把心态放平,剧院既然批准了项目,就要对制作人和剧目进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不是耳提面命地要求制作人要怎样做;制作人制的剧目应该更加贴合市场,以市场规律进行制作和运作,而不是跟随以前剧院的制作方式。”
根据林红智与辽宁人艺签订的合同规定,还款50%之后,就能着手进行第二部戏的运作。林红智已经跃跃欲试。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刘 淼)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