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届柏林竞赛单元时长最长、掌声最多、放映后得到疯狂追捧的《少年时代》横空出世 |
![]() |
《少年时代》这部电影用了十二年拍摄,影片从男孩儿曼森六岁时开始讲起 |
搜狐娱乐讯(文文周/文)本届柏林竞赛单元时长最长、掌声最多、放映后得到疯狂追捧的《少年时代》横空出世,不负所有人对理查德-林克莱特的期望!
美国著名独立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之前最具口碑的作品就是他的“爱在午夜黄昏黎明”系列,这个系列三部作品,每两部之间时隔九年,却启用同样的演员讲述了一个跨越时间的爱情故事。而除了这些,林克莱特的作品并不多,从九十年代就开始拍电影的他不是一个高产导演。那么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他在几乎没有作品的那些年在干什么了。
《少年时代》这部电影用了十二年拍摄。注意是“拍摄”而不是“筹划”,是“电影”而不是“纪录片”。影片从男孩儿曼森六岁时开始讲起,导演用他经典的话唠风格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从童年到少年的成长画卷。年幼的曼森父母离异,而他和母亲及大不了他几岁的姐姐一起生活,偶尔也被已经不住在一起的父亲接去享受父子间的天伦之乐。对父母的关系,幼小敏感的曼森尽管疑惑,但大多数日子都和姐姐斗斗嘴争争宠,无忧无虑。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跟着母亲不断搬家和不同的男人组成新的家庭,曼森有了更多的成长烦恼。
曼森的少年时代看起来比较不一般:不停的适应新环境,离开旧的伙伴结识新的朋友,在不同的男人身上拼凑出父亲形象……但事实上,他所经历的所有幸福与烦恼,是我们每个人的都经历过的。导演用细腻的笔触,让这幅少年肖像画给人扑面而来的亲近感。
什么是林克莱特的风格?话唠?碎碎念式的幽默?温暖色调?偶尔出现的思辨性台词?不,都不是,时间才是他的风格。在《少年时代》里,因为时间的真实,我们看到的是真正的成长,而不是被表现的成长。这样把岁月和人生都投入进去的影片,除了让人钦佩,还能挑剔什么?历经十二年,影片中母亲都换了好几个男人,曼森换了七八个发型,林克莱特的导演风格却始终如一,本心能坚持不变。其在电影之外带给我们的感动更加深刻。如果说有什么是可以感激这种坚持本心的艺术家的,莫过于一尊厚重的金熊奖。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