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想飞的孩子》(资料图) |
作为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四届“文华奖”参评剧目,北京儿艺大型现实主义儿童剧《想飞的孩子》日前来到我省进行巡演。《想飞的孩子》讲述了一个北京山村孩子追逐梦想的故事,是北京儿艺近十年来的首部现实主义儿童剧,导演王炳燃透露,演惯了小怪兽、小仙子的演员们变成农村娃后,在最初排练阶段经历了一个痛苦的适应过程,为了更加“接地气”,他们曾三次到农村体验生活。
“飞”到山东内容表演制作全面升级
《想飞的孩子》以“神舟九号”发射这一重大事件为背景,一个名叫强子的山村孩子抱着一个想飞的信念使尽浑身解数,不可思议的是,全村老少竟造出一架“飞机”,而这个“荒唐少年”最终成长为投身祖国航天事业的天之骄子。
导演王炳燃透露,这次来山东巡演的版本是经过多次打磨的新版本,从内容、表演到制作均进行了升级,更加贴近孩子的心灵,“内容上,剧本文学故事表述和人物逻辑关系梳理得更加清晰;表演上,演员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更富有魅力;制作上,剧中的音乐、视频、服装、道具均重新设计改良,更趋精致、唯美”。不仅如此,舞台大屏幕背景视频进行了重新设计,更加清晰,用云的不同状态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剧情发展,呈现出绚烂魔幻的舞台效果,北京儿艺为此次山东巡演专门投入重金自主设计制作了转台。
生活是老师曾三次到农村体验生活
导演王炳燃表示,《想飞的孩子》是北京儿艺首次涉足现实题材儿童剧,而且还是个农村戏,演员们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演员之前饰演的都是小怪兽、小仙子等非现实角色,突然演村里人,一时间有些不适应。在排练初期,演员们都感觉这样的转型有点痛苦,但随着排练的进行,又逐渐觉得演具有生活气息的人很有意思。而这部剧并非没有奇幻元素,小主人公的几次想象都会让观众感觉很有趣”。
生活永远是艺术的老师,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想飞的孩子》主创团队三度来到剧中大鹏关原型所在地——北京市昌平区长峪城村,居住在村民家中,深入实地体验生活。王炳燃说,“演村长的演员同村长交流,捕捉他的口头语,演村妇的演员同村中各种性格的妇女聊家常,观察她们的语言和形体,让演员真正接了‘地气’”。
不只是孩子让家长们重新找回梦想
“儿童剧应该是给孩子看的,但掏钱的却是家长。”王炳燃说,《想飞的孩子》提出了“所有的孩子都是想飞的孩子,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孩子”的观点。一开始,剧中的强子为了实现想飞的梦想再三遇到挫折,他的父亲一直不理解;而在强子失败受伤之后,他的父亲却接过了他的梦想,不惜一切代价要造出一架飞机,并且以他的执著影响了全村人。“其实这有点儿像去年口碑大热的电影《钢的琴》,讲述的已经不再是孩子的梦想,而是大人的梦想。他们在童年时代都曾经做过五彩斑斓的梦,却随着长大,随着种种现实的压力而渐渐遗忘。《想飞的孩子》不但能让孩子们充满梦想,也能让家长们重新找回自己的梦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