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影片《大环形路》海报。 |
环球时报讯(驻意大利、法国特约记者田平莎 董铭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萧师言)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主席贝托鲁奇在金狮奖揭晓前对媒体承诺“给大家惊喜”。果然,意大利纪录片《大环形路》成为北京时间8日凌晨公布的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获奖名单上的最大冷门。该片捧得金狮奖,这是自1998年吉安尼-阿梅利导演的意大利影片《他们微笑的样子》获奖后15年来再次有本土影片擒狮。本次华语影片同样不虚此行。台湾名导蔡明亮的《郊游》获得仅次于金狮奖的“评委会大奖”。本次威尼斯电影节原本看点不多,上述两个最重要奖项的授予成为各界品评的重点,有舆论分析称,经济危机中的威尼斯电影通过爆冷再次成为影坛的焦点。
经济危机催生最佳影片
威尼斯影展在70岁寿辰之际,把带有纪念意义的金狮奖留在本土并非“偏心”,评委会主席、著名导演贝托鲁奇透露这是“评委一致通过的结果”。当然,跟评委会“站在一边”的还有意大利媒体,它们认为这个胜利能让意大利人“暂时忘却经济危机的阴霾”。《晚邮报》在8日的文章中称,《大环形路》的导演吉安弗兰科-罗西在3年的时间里走遍了罗马大环形路的各个角落,他紧随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拍出了影片所需的最精准人物定位。影片记录了居住在罗马环城高速附近各色人物的日常起居和生活点滴,反映了意大利经济危机下的社会现实。在面对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上,罗西不认为电影和纪录片存在虚幻和真实的区别,“你需要不断地寻找别人看不到的事实”。贝托鲁奇认为“《大环形路》是看后让人‘出乎意料’的,影片展现了一种好似清贫的宗教圣徒式的纯粹和质朴。”
对威尼斯电影节来说,这是第一次将金狮奖颁发给纪录片,本届20部主竞赛单元影片中,除了《大环形路》,还有一部展现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纪录片《未知的已知》,但该片因为太过明显的政治倾向遭到了部分观众和评委的抵制。另外从纪录片夺奖的稀罕程度讲,《大环形路》还称不上欧洲唯一,1956年法国名导雅克-伊夫-库斯托和路易-马勒的纪录片《寂静的世界》曾斩获戛纳金棕榈,2004年迈克尔-摩尔的纪录片《华氏911》也在一片争议中夺得金棕榈。
除了让反映残酷危机的《大环形路》夺冠,被媒体称为“主席贝托鲁奇的勇敢之举”的还有让首次“触电”的82岁高龄意大利老牌戏剧演员伊莲娜-科塔赢得影后,后者在演了60年舞台剧后出演了反映女性心理暴力的影片《巴勒莫狂花》。她在该片中靠纯粹的表情动作演绎整个角色。贝托鲁奇对此赞不绝口。
蔡明亮“退休之作”不辱使命
本次影展上有两部退休之作,一部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起风了》,另一部是蔡明亮的《郊游》。前者颗粒无收,后者斩获评委会大奖。对于“台湾之光”再次闪现,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欢欣鼓舞地说:“台湾太需要这样的愉快了”。台湾媒体称,威尼斯是蔡明亮的福地,1994年初出茅庐的他就凭借《爱情万岁》获得了金狮奖,近20年后的他回到水城,再次用一部节奏缓慢,抛弃叙事,充满艺术气息的《郊游》获得了国际电影界的认同。熟悉蔡明亮作品的观众,能在这部影片中找到很多他擅用的元素,他的“御用演员”李康生都老了,可这位经常卖不出票的导演仍在坚持自己的追求。
在台湾发行艺术电影为主的海鹏影业总经理姚经玉表示,今年威尼斯影展做出很大的突破,令影展回归到艺术创作的本质,《郊游》获评审团大奖证明威尼斯影展要把近几年许多国际影展日趋朝商业发展的走向拉回轨道。蔡明亮以获“评委会大奖”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电影生涯,这或许是他作为艺术家的一种宣言。
70岁的威尼斯渴望重生
对于大多数观众和电影买家而言,本次威尼斯电影节上的获奖片并没有太大的名气,缺少真正的大师和大牌,像《大环形路》这样的纪录片本就有局限性,而获最佳导演奖的《暴力小姐》、评委会大奖《郊游》又太过艺术和实验气息,海外发行的前景并不乐观,相比之下反倒是有斯嘉丽-约翰逊、马特-达蒙加盟的《皮囊之下》、《零点定理》这样的好莱坞影片更有卖点。可以说,如何让威尼斯的艺术气质与影片的商业前景达到平衡一直是意大利电影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从本次电影节来看,70岁的威尼斯确实在做出改变。开幕片首次邀请了好莱坞3D科幻片《地心引力》,另外也继续在尝试戛纳和柏林式的“威尼斯电影市场”,算给了犹豫前往水城的片商更多的理由。威尼斯的这种转变,创新与无奈并存,时间上接踵而至的多伦多电影节几乎抛开了评审和奖项,完全用市场化来吸引全球电影,抢走了太多的实利和人气,既然如此,威尼斯只好在珠光宝气的多伦多之前靠另类的获奖名单博取关注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