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夏日,欧洲的古典音乐节也进入高峰期。逍遥音乐节、拜罗伊特音乐节、萨尔兹堡音乐节和瑞士的维尔比耶音乐节,这些最核心的音乐节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而琉森音乐节也将于8月开幕,再加上许多中小规模的音乐节,传统意义上古典音乐的“暑假”反而成为了音乐盛宴。
除了强大的演出阵容,每一个音乐节都有其独特的核心价值。一位在伦敦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即便他对古典音乐毫无情感,在每年七八月的时候他也会被逍遥音乐节那种氛围感染而跟着朋友去听几场。瑞士维尔比耶音乐节是一个坐落在风景名胜区的音乐节,创始人马丁·恩斯特龙是演出经纪人出身,后来还担任过DG唱片公司的艺术家经理,郎朗、王羽佳、李云迪都是在他的一手运作下与该唱片公司签约。如此人脉奠定了维尔比耶音乐节的基调,这里常年都可以看到诸如基辛、文格洛夫、阿格里奇、麦斯基、索科洛夫这样顶尖的独奏家身影。更加特别的是,这些独奏家们还会在这里互相组合,演奏室内乐,比如今年基辛与卡普松兄弟演奏的钢琴三重奏、王羽佳和小提琴大师卡瓦克斯一起演奏小提琴奏鸣曲等,这些梦幻般的搭档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场景,构成了音乐节的独特之处。
由此,也产生过某种非议,有人认为维尔比耶音乐节片面追求明星效应,忽略音乐品质。当我向钢琴家基辛提出这个问题时,他并没有丝毫回避,直接告诉我,舒适的环境、优厚的条件足够保证音乐家更好地发挥。在我看来,音乐节创始人马丁关注的也是维尔比耶的长久——选中瑞士,金融企业林立,就有了赞助的保障;邀来明星,老中青三代人才济济,就有了全球转播的力度。至于音乐品质,以我的感受,绝非哗众取宠。
除了这些让人们感到难以拒绝的理由之外,度假习惯是另一重要因素。除却像逍遥音乐节这样在大都市中举办的音乐节之外,大多数夏季音乐节都是在风景所在地举行,于是人们白天在世外桃源游山玩水享受阳光,晚上相聚观看精彩纷呈的音乐会演出。但反观国内音乐节,暂时还只能限于交通拥堵的大城市。可以想象,如果在国内某风光秀丽之地举办一个古典音乐节,资金、观众都可能成问题。
类似困难,媒体的参与不足是一个症结,特别是网络、广播、电视的直播严重不足。这说明国内古典音乐节的组织者需要多多努力,只有把形式、地点、媒体、赞助、艺人有效地统筹起来,谈钱不仅不会伤及演出品质,而且肯定会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