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被解救的姜戈》5月12日复映 |
搜狐娱乐 (ZZ\文)5月12日,遭遇审查乌龙事件而停映的《姜戈》重返内地影院,距离它4月11日的中国半日游已过去32天。
在这一个月时间里,如何解救的《姜戈》?中间经历了什么?它的后续影响如何?在片方无奈表示“这个事情比较特殊,不方便回应”的情况下,我们试图通过业内人士的分析和陈述来还原《姜戈》的“解救”之路。
事件回放:
32天前,《姜戈》上映一分钟被叫停
《姜戈》4月11日放映,9点半第一场就有不少影迷捧场来到影院,据亲历者陈先生回忆:“因为是昆汀铁杆影迷,又是昆汀的电影第一次在华公映,所以赶早买了票,就是为了先睹为快,结果片头还没放完,就有影院工作人员冲进来说因为技术问题,不能看了,让大家谅解,影院方面会给予补偿。”北京某院线经理在采访中介绍当时情况称,“9点多接到电话通知,比较紧急,上级态度很强硬,并要求尽量安抚已购票观众的情绪。”
停映后,引来中外媒体一片哗然,各种猜测应运而生,国外权威媒体如《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英国《卫报》悉数作出反应,除了引述中国媒体的相关猜测和所述事实,大多文章都把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作为重点进行介绍。
舆论的主流声音都集中在对“露点镜头”惹麻烦的猜测上,并认为4月10日媒体观影后针对影片尺度的报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又无法完全解释清停映这种极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因为“拿到公映许可就表示一定是过了审的”。《纽约时报》在报道中称:“中国电影的首映有时会因制片人和审查者在最后一刻发生争执而被突然推迟。有时,因为当局担心观众的反应,一部影片在影院的上映期也可能会被缩短。不过,一部备受瞩目的外国影片在放映已经开始后,于首映当日被叫停是极为不寻常的。”
《纽约时报》当时针对此事采访了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他对停映给出了轻描淡写的评论:“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过是因为好莱坞的片子现在在中国不那么吃香了。人们更偏爱看中国人拍的电影,中国的电影感觉更亲切。”而新影联另一位负责人姜广超则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这是一件大事,”他是在解释他为何不能对此事置评、或不能建议同事发表评论时这样说的。
搜狐娱乐记者当时也曾联系索尼哥伦毕业中国区负责人,对方对于撤片原因讳莫如深,得到的答复是“不便回应”。
直至今日《姜戈》再度复映,关于撤片原因仍只有猜测,没有确切答案,“不仅仅因为露点镜头,那可能只是导火索,更大原因也许是影片内容、价值观等方面的抵触,官方不希望影片衍生话题持续发酵”,某知情人分析说。
回炉过程:
索尼除了感谢中国政府,其余都沉默
影片在被紧急叫停后,片方索尼哥伦比亚,内地发行方中影、华夏的相关工作人员均保持缄口,对媒体的采访要求一概拒绝,或者干脆不接电话。
索尼哥伦比亚片方在停映后,仅于4月16日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就《被解救的姜戈》在内地是否复映以及何时复映的问题,相关方面正在积极协商研究之中,将尽快给大家一个答复。”
直到4月26日,索尼哥伦比亚美国公司在外媒上发布声明,“这是一个巨大的惊喜,我们感谢当地政府部门迅速解决了这起事件”,“我们很高兴中国观众能在5月12日看到《被解救的姜戈》。”
但索尼官方对“回炉”是怎样一个过程、作何修改,昆汀作何反应等关键问题,一概保持沉默。据知情人士透露,影片被紧急撤片的当天上午,片方就开始了与发行方、电影主管机构开始了紧急协调,经过多方协商,主管部门给出需要进行二审的答复,要求删减其中露点镜头。
有业内人士透露称,影片回炉肯定要遵循一些审查的惯例,比如15到30天的周期,多人多轮次的审查加讨论,“而且有可能因为这个事件的特殊性,审查过程要比往常重复更多次数,但跟以往一样具体停映原因上头肯定不会说。”
另外,发行方重新制作数字硬盘和密钥耗资不菲,保守估计也要上千万,基本抵消了影片首次宣传发行费用。而从昨日重新上映的成片来看,影片二审仅对露点镜头做了删减处理。
>>>点击阅读:part2.复活遭遇“死亡档” 排片率锐减50%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