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讯(马森/图 远远的/视频 zz/文)4月22日,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与科技论坛成功举办,市政府副秘书长侯玉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副局长毛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淼、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李春良、巡视员洪兵等领导出席论坛。2012年凭《雨果》获多项视效大奖的德国特效公司PIXOMONDO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西罗-库泽,开发数码3D摄像机平台ParaCam系统原型及专利技术的PFX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麦克斯-本内尔,《画皮2》、《十二生肖》等中国3D影片的重要主创谌鸿翔,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3D视觉特效监制恰克- 科米斯先生,中影集团3D技术总监基思-科利尔先生,美国著名导演克里斯-韦奇先生,分别围绕计算影像设计的优势,3D电影的未来、3D电影在中国、如何将3D技术发挥到极限、3D电影对观众产生的心理与情绪的影响、如何利用电脑动画叙事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并紧密结合演讲内容展示了精美生动的3D电影片段。 (点击查看论坛全程实录)
3D电影在中国:机遇和挑战并存
谌鸿翔在演讲中提出2012年是中国电影3D元年这一个概念,“2012年全年3D电影一共36部,只是占了全年上映11%,但是拿到全部票房40%份额,我们华语3D电影在整个3D电影里边占有28%份额,五部3D电影占3D电影中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华语电影史上中国电影排行前十位的影片,基本六部是3D电影,其中三部产于2012年,包括《十二生肖》、《画皮2》等。”同时2012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3D电影,都是3D电影在中国的利好消息。
同时,他也在演讲中指出3D电影目前在国内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首先是题材上特别局限,只有魔幻和武侠;其次是恶性竞争带来的低制作标准以及其他行业不规范带来的乱象;最后他总结了国内和海外竞争可能给中国的3D特效公司带来的挑战。
3D技术的美好未来:让3D技术更好地融入故事
受聘于中影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的基斯-科利尔告诫电影人“不要只是为了让你的票价卖的更高,而去做3D。” 科利尔先生认为赚快钱的心态炮制了很多粗制滥造的3D电影,“在《阿凡达》上映之后,好多好莱坞电影制作商,他们发现如果做3D的话可以挣很多钱,所以有些电影本来拍的2D的,也是准备2D放的,在上映之前有两个月时间,所以赶快把2D转成3D,可能就花了一点点钱,然后时间花的比较小,就给我们整非常糟糕的3D电影。”他认为这对行业是一种伤害,损失的是观众对电影人信赖。
接着他用幻灯片说明了3D画面跟人脑和人的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他据此指出如果能合理的运用3D技术,将会为影片的情绪表达带来质的飞跃,在演讲的最后科利尔先生表达了对3D技术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我们相信3D一定会存在,作为它的故事叙事手段,让好故事变着更好,技术上的进步,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所有革新都是为了让我们故事变的更好、提升故事本身的内涵,3D技术亦然,它会让故事当中每一个深度、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时刻通过3D展示故事本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