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图》中巨星云集,图为周迅与汤姆-汉克斯。 |
(文/阿木)日前,根据大卫-米切尔的同名小说改编,拉娜-沃卓斯基、安迪-沃卓斯基及汤姆-提克威三大导演合作执导的《云图》,终于登陆了内地市场。小说原著曾被赞为“最不可能改编成电影的小说”之一,而经过三大导演的努力创作,影片在北美上映后的评价有点两极化,其中一些观众就批评“看不懂”,但事实上,不仅是小说原著里是六个环环相扣的故事,且在电影改编时又加入了一些细节,再加上剪辑技巧,强化了彼此之间的关联。
明线:六个故事细节之处见关联
大卫-米切尔的小说原著《云图》,尽管是选取了跨越数世纪、发生在不同空间的故事,但相互之间是环环相扣的。简单来说,第一个故事“亚当-尤因的太平洋日记”是第二个故事“西德海姆的来信”中主人公罗伯特-费罗比舍偶然读到的作品;而罗伯特-费罗比舍与他的同性男友鲁弗斯-思科史密斯的书信往来则被女记者路易莎-雷读到(第三个故事“半衰期:路易莎-雷的第一个谜”);而路易莎-雷的故事被写成书《半衰期》,被第四个故事“蒂莫西-卡文迪什的苦难经历”的卡文迪什在火车上阅读,卡文迪什的由真实经历改编成的电影则成为了反乌托邦时代女机器人星美-451(即第五个故事“星美-451的记录仪”)的学习、回顾历史的影像资料,星美-451的杀身成仁则在数世纪后的文明陨落期成为了土著人的崇拜符号(第六个故事“思路刹路口及之后所有”)。
每段故事的主人公身上都有这么一块胎记。 |
电影版的改编,将小说的章节叙事的模式给杂糅化,六个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故事不再是按照时间顺序或顺叙或倒叙的叙事,而是彼此打乱,并通过细节来强化彼此之间的关联。如第三个故事中路易莎-雷被杀手斯莫克的车撞入深湖时,影片中的剪辑便是第五个故事星美-451与指挥官张海柱所乘坐的磁浮车从未来空间的桥上急剧下坠;又如第三个故事鲁弗斯-思科史密斯与路易莎-雷在电梯里的相遇并信任对方,电影改编时还增加了一个细节,便是路易莎-雷的肩膀上有一个胎记,这又与鲁弗斯-思科史密斯的前男友罗伯特-费罗比舍的胎记遥相呼应,从而使得鲁弗斯-思科史密斯对于路易莎-雷的信任的可信度进一步提高。
片中通过小说、信件、自白等方式承上启下。 |
虽然原著作者大卫-米切尔认为电影版“比起小说中的结构,电影其实简化了”,但对于细节在影片里的使用还是比较赞许的,一本被无意踩在脚下的小说、贯穿始终的每个故事的主人公皆有的胎记、一颗看似不起眼的石块,在片中都有其承上启下的意义。“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过多的细节描写会毁了一个故事。但是电影就不一样了,电影没法避开细节”。也正是因为细节的不断使用,使得其不仅是推进着剧情的发展也强化了彼此的联系。
暗线:对自由的追逐贯穿千年
当年诗人裴多尔曾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爱。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可以看出他认为自由的价值远远的高于生命与爱情。而贯穿在小说或电影版的《云图》里的一条暗线,便是主人公们对于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第一个故事“亚当-尤因的太平洋日记”是以十九世纪中期为背景,讲述公证人亚当-尤因乘坐着“女预言者号”(该船又肩负着在荒蛮的南太平洋诸岛寻找可能存在的未知文明的新大陆的重任)回国,机缘巧合下他遇到了正遭遇鞭刑的黑奴奥拓华,并在后来因为他的善心而救下了奥拓华,意想不到的是这也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解救黑奴、让黑奴自由,是这段故事的一条线索,而在沃卓斯基姐弟与汤姆-提克威的电影版改编中,还增加了亚当-尤因回国后与岳父会面的那一场戏,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妻子都放弃了岳父家的富裕生活而追寻属于自己的自由,这一处改编不仅是完成了人物的成长,且将自由的因素突出出来。
第二个故事“西德海姆的来信”延续了第一个的对于爱情的自由追求(罗伯特-费罗比舍与男友的爱情超越了性别),也融入了对于个体生命的自由追求。影片中的一幕很重要的戏是,当面对罗伯特-费罗比舍离开西德海姆庄园的要求时,大作曲家艾尔斯大喊着费罗比舍能否走出这庄园得到自由要来自于艾尔斯的想法,因为艾尔斯掌握着费罗比舍过往生活不堪的信息,他可以让费罗比舍丧失名誉与前途,只是费罗比舍不顾名誉与前途的禁锢,坚决地出走寻找自己的创作自由……
路易莎-雷的那一段故事也包含着创作自由、言论自由与知情权自由的元素,鲁弗斯-思科史密斯在为商业巨头胡克斯做核反应堆的安全评估时不仅发现了反应堆充满着各种问题,甚至发现对方的意图正是希望发生核聚变(这又暗示了后来的文明陨落),他一直担忧生命危险,随后遇到路易莎-雷,也因为她说愿意不顾一切表达真相时,要将证据交给她公布于众……
另外的三个故事对于自由的追求同样很明显,如果说蒂莫西-卡文迪什的“飞越老人院”是很直白地传达了想要打破禁锢、追求自由的思想,那么星美-451的遭遇则是将克隆人也要“自由”的因素放大(这个主题有点类似于当年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而最后一段故事中扎克里的成长,则包括了他要打败内心的魔鬼老乔吉完成身心的自由的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雨果-维文扮演的多个角色,恰恰从反面来暗示了这个“自由”的暗线。虽然影片当中几乎每一个演员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如周迅扮演了第五个故事里的克隆人幼娜-939与第六个故事的扎克里的妹妹萝丝),但只有雨果-维文扮演的不同角色都具有某种禁锢的个性特点,如第一个故事里他扮演的岳父禁锢的是女儿、女婿还有黑奴的自由,第三个故事里他扮演的杀手禁锢的是表达的自由,第四个故事禁锢了言行的自由,而最后一个故事里他演的魔鬼老乔吉则禁锢着心灵的自由。
结语:电影让小说形象化
当年《泰晤士报》将大卫-米切尔的小说原著评价为“璀璨而又略带伤感,是一部具有先见之明、深思熟虑且可读性极强的作品”,而电影版的改编,应该说已经尽可能地还原了小说里的元素、思想,并在细节的不断铺垫、推动下发展,甚至也可以看到一些导演的此前作品的痕迹,如“半衰期:路易莎-雷的第一个谜”这段故事与汤姆-提克威的《跨国公司》有着不少的共同之处(小报记者想要寻找真相而挑战跨国公司),而“星美-451的记录仪”的机器人崛起、反抗,与《黑客帝国》系列在骨子里头有着相似的反抗、希望因素。
也难怪,大卫-米切尔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知道好莱坞有很多流言蜚语,但是沃卓斯基和提克威都是认真、充满热情的电影人,我对电影的理解在有些方面是很肤浅、很幼稚的,但是我完全信任他们,他们也没有让我失望,我很喜欢拍出来的电影”。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