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去年赵本山在最后关头退出春晚,曾引发不同意见间激烈碰撞,那么今年他在慎重考虑后,在更早的时间段宣布退出蛇年春晚,各界的反响就显得平静许多。
尽管已缺席了龙年春晚,但在此前的蛇年春晚节目审查中,可明显看出,他在春晚剧组人员心目中,仍是理应享有特殊地位的“大拿”:别人是节目和演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共同进退,唯独他仍和历年一样,“换马不换人”,节目即便被拿下,只要自己愿意,仍可换个节目继续“冲刺”。
然而最终赵本山还是提前谢幕了,尽管在谢幕之前,他仍然卖力地进行准备,参加初选,努力修改着据说被“打回”的节目。
赵本山谢幕的理由,据他自己讲是“始终觉得作品未能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这表明作为一名艺人,他对自己有较清醒认识和较严格要求,是对观众负责的表现,这当然值得赞赏。
春晚剧组之所以总是给予赵本山种种方便,甚至让这位春晚常客,在素以审查严苛著称的节目审查中,每每享有“败部满血复活”的特权,说到底,是觉得春晚不能没有赵本山的小品,觉得除夕中国观众的“精神年夜饭”席上,少不得赵本山小品这盘看似老套、少了却总觉漏了点啥的“心灵饺子”,因此不惜百般迁就,处处绿灯,惟恐其亮不了相,上不了台。
这种做法出发点未必不好,却既未能适应新一代观众的众口难调,也在无形中给赵本山以额外的压力、负担,近几年春晚的赵氏小品尽管仍能逗乐不少人,但包袱陈旧、桥段老俗、不接“地气”等弊端已纷纷凸显,且愈演愈烈,最终到了让演员本人都感到“始终不达心理预期”的地步。春节、春晚,本都是或旧、或新的民俗,民俗顾名思义,就既要贴近民生,又要通俗平易,总是这样闭门造车,最终只能是涸泽而渔,令人生厌。赵本山的主动谢幕,对于他,对于春晚,都是一件好事。不独赵本山和赵氏小品,春晚所有节目、演员,乃至春晚本身,都必须摆脱这种“不食人间烟火”、日渐脱离“百姓气”和民生,闭门造车,只求“上面”满意点头的窠臼,否则如今“精神年夜饭”可远不止这一桌可选,观众们大可去看别的。
“无本山不春晚”不过是春晚积弊的冰山一角,整个形式和思路的僵化,扼杀创作力,与时代和民情脱节,在人生百味中只选一味甜,于七情六欲中只堆一脸喜,才是春晚愈演愈乏味,越卖力越不受观众待见的根本原因。去年赵本山因病歇了一年,春晚仍旧不温不火、中规中矩,好也好不到哪里,坏也坏不到何处,这一方面说明,没了赵本山的小品,春晚的天也不会塌下来,赵本山该谢幕就谢幕,该上台就上台,实在没必要特意给留个“败部复活”的后门,弄得他本人、剧组和观众都不自在,另一方面更表明,剧组也的确该换换脑筋,以适应社会、观众的变化、需求和呼声了。
赵本山的谢幕本不该成为春晚的新闻,人们更期待的,是春晚彻底改变思路,摆脱陈陈相因的窠臼,真正唱出适应时代、符合观众心声的旋律——如果总也等不到这一天,恐怕不等春晚剧组谢幕,台下观众也会跑光的。
陶短房(加拿大环球华报主笔、知名学者)
搜狐娱乐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