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给徐朗“吸毒” |
如果三天前有人问我,贺岁档必看影片是否包括《泰囧》,回答一定是否定的。而现在,这部看上去并不那么考究的爆笑喜剧,却以超过7.2亿的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赚钱的传奇,2012无片能及、不得不看、里程碑式的年度“佳作”。在一边倒的追捧声中,最刺耳的莫过于“它的‘接地气’是给国产大片导演一记响亮的耳光”云云。
好电影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这是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人们罗列的标准始终不同并全部流于感性,但起码有一条理性标准的认同:一出故事平庸、笑点全在折磨惨状、凭借演员人气制胜的闹剧,一定不能算作一部好电影。或者可以把《泰囧》的胜利,看做是某种商品因长期匮乏而导致的供不应求,这是作为必需品的商品的胜利,而不是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电影作品的胜利。
那些电影圈内一哄而上的喜形于色实在是有点言过其实了,《泰囧》并非是一匹横空出世、救国产片于颓势的那么黑的黑马,它的黑甚至敌不过几年前《疯狂的石头》和去年的《失恋33天》,更不足以给那些竭尽心力想在艺术创作与商业产品之间寻到重心的大片导演所谓响亮的耳光。劣币驱逐良币,这条古老的经济学原理在电影流通领域同样适用。
一直以来,人们试图用两个词汇来为国产小制作正名:“情怀”和“接地气”,似乎只有能够为大众所接受与领会的才是佳作。《泰囧》的胜利就像是鸟叔和凤凰传奇的“走红”,代表的是绝大多数国民的审美趣味,这是庶民的胜利,但绝不是追求更高审美标准的中国电影创作者的归宿。好的电影应当是人们的精神巫师,带给观众灵魂出窍的狂喜。而在这一感性的描摹中,浮现出的影像一定不是只用妩媚腰身和最高强度的感官满足堆砌的作品。
就在今天,继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次别离》在中国遭遇惨淡票房之后,最佳影片《艺术家》又将来到中国。或许只有倚靠这些经得起品质和时间检验的作品的反复试炼,中国观众的艺术鉴赏力才能真正得以提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