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现象篇:好莱坞迷失东瀛
口碑佳作缺乏响应 现实题材丧失吸引力
日本去年发生了3-11大地震及其后的福岛核危机,早在灾难发生两个月之后,就有媒体曾指出,灾后日本影坛受欢迎的影片在题材类型上会产生一些变化。在经济不景气、大型自然灾害发生及核危机的重重压力下,灾难电影、容易引发伤感情绪的现实题材剧情片将不会再像原来那样受关注。
从今年日本影坛的现状来看,确实印证了这一说法。卖座的电影除了三池的《恶之教典》延续《告白》的恶老师题材,仍突破20亿日元以外,鲜有现实题材的作品。正如前文所述,一些品质不错的电影,如周防正行充满着争议反映临终关怀的电影《临终的信托》;冲浦启之执导的动画《给桃子的信》,及另外一些文学改编作品,都因为无法满足影迷被娱乐或被治愈的需求,遭到了冷遇。哪怕是年底颁奖季上的口碑佳作《听说桐岛要退部》,也只卖了2.2亿日元票房。
![]() |
除了生田斗真主演的《我们的存在》外,没有哪部电影是靠偶像明星换来的高票房 |
粉丝电影鲜卖座 对偶像明星依赖度低
日本偶像文化十分发达,对于娱乐业的影响力也非比寻常。在当今的日本,男性偶像最著名的依然是杰尼斯事务所旗下的男艺人,女子偶像则有AKB48这样炙手可热的团体。不过相比音乐圈以AKB48和Arashi为代表的两支偶像团体长期霸占唱片销量排行榜的冠军位置,电影显得本质很多。从今年公映的卖座电影来看,除了生田斗真主演的《我们的存在》外,还真没有哪部电影是靠着偶像明星换来的高票房。两部关于偶像的纪录片倒是卖的还行,分别是反映AKB48全年动态的《AKB48纪录片:演出继续》与韩流SM艺人演唱会现场的《I AM》,但基本也只是小打小闹。
当然,演员与电影是否卖座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高仓健,《只为了你》这样的文艺片是不可能卖过20亿日元。再比如伊藤英明,今年两部作品《海猿4》和《恶之教典》都卖得很好,可谓相当成功顺利的一年,演技的出色自然是帮了大忙;《跳跃大搜查线》系列更堪称是织田裕二的生涯代表作。阿部宽在《罗马浴场》中的罗马人扮相,成就了电影大卖近60亿日元票房的辉煌战果。但这也并非意味着这些演员就能保证电影一定会卖座,典型的例子就是阿部宽主演的《乌鸦的拇指》与井上真央主演的《八个拔河女》,按理说两位主演都是非常具有号召力的一线明星,但电影质量一般,一样没人买账。同理还有绫濑遥与藤木直主演,但票房不如预期的《萤之光剧场版》。
3D被冷落 好莱坞完全迷失方向
自从2008年日本本土电影超过好莱坞,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之后,今年是好莱坞电影在日本表现最为低迷的一年。虽然全年票房的统计数字至今尚未出炉,但对比过去5年日本的年度海外票房榜,就会明显发现,在《哈利波特》完结,而《加勒比海盗》没有新作的年份,好莱坞似乎对如何在日本受欢迎感到很迷惘。
虽然不存在被限制公映的情况,但许多好莱坞电影因为担心缺乏受众基础,而选择推迟上映的做法。这样做取得成功的案例为漫威今年的超级英雄大作《复仇者联盟》,片方在认清美漫超级英雄在日本缺乏人气的基础上,采取了推迟上映的做法,结果凭借着出色的口碑和全球票房,成功地让日本人对这部电影产生兴趣,从而取得35亿日元的票房。而这只是个案,更多的电影还是像《暮光之城》这样,全球卖得再好也和日本无关。而像《超级战舰》这样将日本人浅野忠信选为重要配角的大片,却并没有为它的日本票房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此外,《阿凡达》最初在日本掀起的3D新技术风潮已过。对于3D电影,日本观众显得格外冷静,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影迷都丝毫不感冒。如《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这样的3D重制电影在来到日本后,完全受到冷落。而即使是像《普罗米修斯》、《霍比特人》这样用心制作,视效出色的3D电影,也没有收到影迷特别的追捧,票房非常普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