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囧》两周狂卷6亿 (点击进入专题) |
>>>>>>>>全国票房上周破160亿元 《泰囧》累计达6.7亿
(兰波\文)《泰囧》的票房神话仍在持续。截止到上周末,这部投资仅为3000万的国产喜剧电影,票房已经突破6亿大关。在较好的观影时段内,部分影院依旧“一票难求”——观众就像是严重的饥渴症患者,争先恐后地奔去寻找食粮。
如果换一个时间段上映,《泰囧》未必还能谱出这样的传奇。在2012贺岁档,观众“突出”的热情带有些“报复性”的意味:报复只拍大片、不拍好片的成名导演;报复年年不变、吹嘘为先的宣传模式;报复这个本应欢乐的档期,却没有出现与之对应的电影……
《泰囧》欢乐突围 观众就像是抓着了救命稻草
近几年来的贺岁档上,所谓的“中国大片”导演一直在做加法,不仅拼命抄袭好莱坞大片的视听轰炸手段(譬如借用3D和IMAX哄抬票价),并无所不用其极地采用各类营销手段去忽悠哄骗观众入场,却无视从底子上搭建一个故事和落实质量始终在基线之上的电影,要么是技术泛滥,却始终没有聚焦在一个有效的故事内容上;要么就是故事创意不错,落实到技术层面时却无比粗糙,体现不出精妙的想法。是以每年的贺岁片出来,首先就是骂声一片,叫好声却是越来越稀缺,“中国式大片”们仿佛丢掉了娱乐的本能,却拙手拙脚地东施效颦,愈发难看起来。
因此出现了一部能点燃观众观影热情,正常激发大家笑细胞的喜剧电影仿佛已经是多年未见的稀罕物一般。加上受今年经济不景气和末日将临说的双重影响,中国观众们本需要在贺岁档时节彻底放松自己的神经,偏偏第一波涌入电影银幕的竟是一摊子悲情面孔,让人心情更加沉重,这个节骨眼上,扛着欢乐畅快大旗的《人再囧途之泰囧》适时出现,让心灵承载太多郁闷的观众仿佛抓到了一棵救命稻草,引发了这一波可以说是“报复性”的观影热潮。
当然,国人出色的从众心理及行动力,也促进了《泰囧》的票房持续火爆——那谁看了,挺好笑——赶紧去买票吧!价钱还比那些转制3D便宜——票比春运还紧张。
让你们手艺如此平庸 态度却如此傲慢
首先,应该说观众并不会排斥好看的电影,《少年派》的主题也很形而上,但不妨碍其票房直奔六亿而去,甚至止步于七亿。另外《2012》3D转制版虽然是炒剩饭,票房居然也近1.5亿。而《1942》和《王的盛宴》票房的不尽人意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其题材的沉重,关键在于冯小刚和陆川都没拍出一部大家认为好看的电影,虽然想法都不赖,但实际制作出来却未能牢牢吸引观众的眼光,应先去自我检讨,不要把影片失利的责任归咎于观众。用冯小刚以前总结的话来形容这些中国大片:“对观众存在误会,从形而上入手,却不知道观众看的是形而下,手艺如此平庸,态度却如此傲慢,能让观众满意吗?”话说回来,《1942》自身这次也躺着中枪。
其次是中国观众已经反感这几年中国大片导演们的 “说教欲”和“3D或IMAX转制抢钱潮”了,什么故事都硬要贴上很多不必要的思想标签和技术手段,仿佛不如此卖弄,大家就不解风情一般,非要强奸观众的视觉和心理,观众看不下去就粗暴指责观众不懂,他们忘了:板着脸孔讲道理,最让人反感讨厌了,何况自己讲的大多还是一个拙劣的故事。
其实所有的外在技术手段和宣传标签都只是辅助手段,人们看一部电影,其观影核心和兴趣所在,还是在一部电影的“精气神”上,这个东西才是不可或缺的,在喜剧类型片上,就是能让观众哈哈大笑还是哼哼两声而已,而在动作片上,就应该节奏紧张,惊心动魄,以此类推。建议中国的大片导演们先优先做好取悦观众的本质工作为好,切忌贪心。即使在好莱坞,诺兰也只有一个,《盗梦空间》和《蝙蝠侠》也是个例,功力不够就切勿模仿,损人害己。
吹嘘营销的反噬:谁能每次都上同样的当?
快速成长的中国电影这几年最让人诟病的是就是营销环节了,因为档期的紧凑,排片的激烈竞争和好莱坞大片的冲击,一部电影上映前的营销准备关系到首周影片的上座率和曝光度,间接影响到整部电影的票房,因此,制片方和营销方都拿出吃奶的力气想尽办法忽悠观众,但同时,国产大片的营销手段上除了明星拉拢粉丝、雇佣水军刷分、让得了好处的公知和影评人轮番交口这三招,并没多大的新意。且几乎所有的国产大片,走的都是这一套宣传套路,动辄就以华语影史上最牛最好看投资最大等字眼不断上纲上线,骗取观众的注意力。反观好莱坞的营销运作,却不断在推陈出新,今年的《饥饿游戏》和《普罗米修斯》就是极好的业界案例,《饥饿游戏》从脱口秀到平面报刊,引发美国全民讨论“大逃杀”话题,《普罗米修斯》则以精准好看的病毒营销硬生生把一个停摆二十年的异形系列激活,都是中国电影应该学习的榜样。
正因为宣传上的拙劣多年来,中国观众的耐心和好奇心都已被这些过度吹嘘自我的“中国大片”消耗殆尽,并且都学精了:你们说啥我都不信,要等普通观众口口相传的口碑出来后,才会进影院观看,今年贺岁档这个现象尤为突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首周票房过亿,但第二周和第三周竟不降反升,越战越勇,双双达到1.6亿。而《泰囧》第一天票房就达到3900万,周末口碑一爆棚,立马演变成类如“春节购火车票”般的观影热潮,一票难求。首周六周日票房均达到8000万,次周票房出炉,相信也将在3亿左右,年度华语票房冠军已经锁定,那些动辄吹嘘制作成本过亿,票房将过十亿八亿的“中国式大片”面对如此局面,情何以堪?
正确的时候需要正确的事:求求你,逗逗我
如今中国观众已经养成了在年底看一场电影的习惯,而这个档期的膨胀和中国院线日益增多的银幕数量也容纳了越来越多差异性的电影可供大家选择。但人们最愿意在影院消费的还是娱乐和祥和,其次是要有一个相对温情的大团圆结局,能让心底祛除一年来积郁内心的寒意和不痛快,并对来年的生活有所期盼,网友们都总结道:中国人已经很悲剧了,我们更需要喜剧来让悲催的生活加点笑料。好的贺岁片就应该盯住这两点需求,做好文章。理想的境界应是:左手笑料,右手温情,保持平衡,让观众从头笑到尾,结尾则把泪点控制好,最好笑中带泪。
在中国本土的电影市场中,喜剧恐怕是一个最容易在口碑和票房双成功的影片类型了。最近业界都在讨论《泰囧》的成功秘诀以及喜剧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其实就是徐峥导演对于类型片的深度挖掘,喜剧电影发展到了今天的这个地步,远远不是传统凑段子或者类似相声和小品混搭就可以应付观众了,搞笑演员的搭配也不是万能的,赵本山师徒在电影市场上越来越势微的例子已经说明了一切。
归根结底,喜剧片的成功还得各方面精心打磨才行,从剧本的桥段、台词到演员的临场发挥及彼此的化学反应,徐峥在这些环节上落实都较到位,“囧神”组合也发挥出色,影片的元素混搭也是一大看点,成功延续了2010年《人在囧途》对于风光片、公路片和喜剧元素相结合的尝试,且把各自优势融会贯通。尤其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片尾迎合屌丝男们对于“范冰冰”的性幻想而设计出一出精妙的结尾,很好地呼应了片中情节,这也是徐峥完全懂得“观众要什么”的佐证,很接地气。所以说商业电影创作懂得迎合观众,就必然能迎合市场,那些埋怨观众看不懂或者声称自己不是为了讨好观众的导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假作清高,要是真不在乎观众,还接受什么采访呢?这种导演最好不要进商业院线,继续自撸。
《泰囧》是一个以剧情为框架,喜剧元素大都是因为情节或者性格而生,并不矫揉造作,但是同时又保证了戏剧场面的精彩,以及密集笑点的电影,这种整体的状态设定将是中国喜剧类型片发展的方向,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徐峥还继续发表了自己对于喜剧片的见解:“我觉得故事本身比演员的表演更重要。有些导演认为拍喜剧片就要找相声演员、小品演员来参加,结果却事与愿违。我们不缺好的喜剧演员,缺的是能真正让人发笑却又不傻笑的剧本。”一语中的,国产电影缺少的正是这个层次的产品,题材新颖,剧本合格,表演出彩,类型片做到极致就是胜利。
搜狐视频热播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