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托-巴巴拉 |
威尼斯电影节今年更换掌门人,一直被视为华语电影靠山的马克-穆勒(Marco Muller)离任,阿尔伯托-巴巴拉(Alberto Barbera)作为电影节艺术总监重回大众视线。巴巴拉一上任即对电影节做出不少改革,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主竞赛单元影片数量的大幅减少,加上今年无一华语片入围争夺金狮,一时间不少人“被害妄想症”上身,认为马克·穆勒一走,中国电影就被打入冷宫。其实巴巴拉虽然称不上穆勒那样的“骨灰级”中国迷,但在他上一次执掌威尼斯电影节的三年间,也有张艺谋、张元等中国导演在水城斩获大奖,而与穆勒大张旗鼓热捧中国电影相比,巴巴拉就强调自己“不会将个人情感带入选片”,如果就此指责他忽略中国电影,还不如去反思中国电影的现状究竟怎样。
经历:执掌都灵电影节 鼓励艺术探索
与曾留学中国,还娶了个中国妻子的马克·穆勒相比,阿尔伯托·巴巴拉身上似乎并没有太丰富的传奇色彩。今年62岁的巴巴拉出生于意大利比耶拉,年轻时曾在都灵学习电影史和电影批评,曾供职于意大利艺术电影院线协会,其后进入都灵当地的一家日报负责影评栏目。1982年,他开始了在都灵电影节(当时名为意大利国际青年电影节)长达16年的工作,并于1989年至1998年期间担任电影节总监。经过多年发展,都灵电影节成为了仅次于威尼斯的意大利第二大电影节,并以鼓励艺术探索而享誉影坛,而电影节的成功,更让这座古老城市的文化气氛得以复苏,阿尔伯托·巴巴拉功不可没。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到1998年,巴巴拉获邀入主威尼斯电影节。就在次年,由他第一次执掌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张艺谋凭《一个都不能少》获得金狮奖,这是继1992年的《秋菊打官司》后,张艺谋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第二度擒狮,而这年的最佳导演则颁给了《过年回家》的张元,华语片风光一时无两。其后两年,虽然没有华语片获得大奖,但电影节同样体现出显著的多样性,伊朗电影《圆圈》和印度电影《季风婚宴》先后拿下金狮,有趣的是,今年巴巴拉重回威尼斯,电影节开幕片正是《季风婚宴》导演米拉·奈尔的新片《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安排。
然而正当巴巴拉雄心勃勃为第59届威尼斯电影节做准备时,威尼斯双年展也受到了意大利政坛变天的影响,2002年,瑞士人莫利茨·德·哈德恩接替巴巴拉,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艺术总监的外国人,两年之后,威尼斯迎来了“中国迷”马克·穆勒。
理念:越大不一定越好 为八旬电影节瘦身
在离开威尼斯电影节后的这段时间里,阿尔伯托·巴巴拉依然活跃,他于2004起担任位于都灵的国家电影博物馆馆长,在2010年还曾出任戛纳电影节评委,但他后来也坦诚,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会在去年收到双年展主席保罗·巴拉塔的邀请,时隔10年后重回威尼斯,接替执掌电影节长达8年时间的马克·穆勒。巴巴拉在评价其前任的工作时说道:“马克对电影节做出了了不起的规划工作,但是这项电影盛事已经变得愈发难以管理。”
尽管在过去8年间,穆勒将威尼斯的知名度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但也留下了很多问题,比如财政大坑、电影节的场馆建设等,当下几乎所有的电影节都一心想往越来越大的方向发展,威尼斯也不例外,但这在巴巴拉眼中却成为了症结所在,“去年有180部电影在电影节上亮相,我们甚至没有足够的影厅,保证所有影片在电影节期间的进行放映,要想面面俱到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缩减影片的数量。”巴巴拉将三大单元的影片数量减少到了55部,其中主竞赛单元只有18部影片,比去年少了足足5部。但另一方面,经过精挑细选入围的电影,在阵容和实力上并没有削弱。
巴巴拉认为,电影节的主要功能是要“从当下近乎盲目的制作风潮中,尽我们的可能选出最具观看价值的电影”。而在今年的入围电影中,我们也可以窥得其选片口味的多样性,18部竞赛片来自12个不同国家,其中既有功成名就大师,亦不乏名不见经传的影人,巴巴拉强调说,“不会有自动入选这样的事情出现,即使是对那些最负盛名的电影制作者也一视同仁”,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影展前被看好的一些名导名作最终并没有出现。
而在扶植影坛新势力方面,巴巴拉还打算走得更远,威尼斯双年展电影学院的设立,就是他和双年展主席保罗·巴拉塔为扩大电影节影响力而做出的一次重要尝试。该项目将从世界各地甄选电影新人,15个入选团队将到意大利接受专业的课程培训,其中3人将获得15万欧元的资助用于制作,电影成品将在2013年的第7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进行公映。
改革:设立电影市场 扩大影响力
与戛纳电影节的商业性质愈发突出相比,威尼斯电影节多年以来都在坚守其纯艺术性,个中缘由颇为复杂,其中也包括其自身的局限,而巴巴拉上任后最立竿见影的决定,就是开设电影交易市场。“我们的核心事业是要保护作者电影,但光嘴上说说是不行的,我们必须成为电影人和这个业界其他部分之间的桥梁。十年前,在我还是威尼斯电影节艺术总监的时候,我犯了个错误,我认为在现代通讯和网络如此发达的今日,电影市场已经没有必要存在,但在过去十年内的事实却证明,我们比以往更加需要这样的实体平台。”
这几年威尼斯电影节面临的最大竞争,是来自于日益壮大的多伦多电影节,二者时间的重合,导致很多北美片商不愿前往威尼斯,无形中削弱了威尼斯的星光和关注度,这也是马克·穆勒在任时期不主张开设电影市场的原因。然而不管是交易市场,还是电影本身的宣传放映,说到底,威尼斯和多伦多之争的背后,是电影公司对商业利益的考量结果。重回威尼斯的巴巴拉发现,现在的电影商比以前更加惧怕风险,“和过去不同的是,现在他们唯一关注的就是钱。要将一部电影带到电影节上放映,你得花上一大笔钱,包括主创人员和随行工作人员的各种费用。但花钱的同时还有风险存在,因为你不可能控制电影节的媒体和观众们的反应,如果花了钱来了然后还得到不好的评价,那么电影方肯定就不乐意了。他们喜欢万事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比如把电影放给那些懂得合作的人看,安排内部放映,再好好款待下媒体。”
为了避开与多伦多的正面冲突,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改为8月29日至9月8日举行,与9月6日至16日举行的多伦多电影节基本错开,电影市场也集中在前几天举办,好让片商有足够时间再赶往多伦多。“我们给大约100个电影商发去了邀请,绝大多数都表示接受。”对于电影市场,巴巴拉颇有信心,“这个电影市场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持续地投入和建设,才能显示出它无法被忽略的价值所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