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之后》剧照 |
(威尼斯前方报道组 Lola/文)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的新片《五月之后》在威尼斯拉开帷幕,上映之后即刻受到全欧洲各国媒体的极大关注和一致好评。影片讲述的是法国学潮“五月风暴”之后,几个青年男女在追求艺术道路上的真实经历。1968年的学潮运动曾经遍及整个欧洲,在法国的学生起义虽然表面被戴高乐镇压下去,问题与矛盾却并未消失,而一年后戴高乐的下台其根源就在于“五月风暴”。
曾是《电影笔记》的影评人的奥利维耶-阿塞亚斯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其电影导演创作,曾被尤伦斯这样评价:“八十年代,是法国电影繁荣兴盛却又青黄不接的时期,奥利维耶-阿萨亚斯以其创作的敏感与睿智、深度与广度、个性与多样性的复杂平衡,以及其创作的持续丰产,成为优秀电影作者的继承者”。
故事的开始设定在1971年的巴黎,画面的色调也比较柔和,复古。导演先简单交代了“五月风暴”的背景,学生起义,警察出动,这种对立让人立刻联想到,这是《巴德尔和迈因霍夫》的法国版本。《巴德尔和迈因霍夫》讲述的是德国七十年代“红军支队”的兴衰史,很多德国一线演员都参与了该片的演出,是2008年德国最卖座的争议之作,被誉为继《窃听风暴》后,又一部挖掘德国本土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黑暗岁月的史诗巨制。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在《五月之后》中警察对学生武力镇压一场戏,大量运用烟雾弹散发的浓雾做背景,虚虚实实的暴力冲突尤其体现了法国人独具一格的艺术审美。对于这场革命,导演没有直截了当地对革命本身下大工夫,而是通过革命之后的遗留问题巧妙地反映政治在当时扮演的角色。
七十年代初的法国,各种慌乱和盲目,每个年轻人都在疑惑中努力认识真实的自己。没有戏剧化的表现形式,也没有强烈的光影视觉效果,影片《五月之后》只是平淡地讲述几个年轻人的成长经历,而正是这种平淡将观者自然而然地带回到那个约翰-列侬的喇叭裤时代,亲切,和谐,疯狂又喜感。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延续法国人艺术、唯美的叙事方式,几位主要人物之间微妙的感情变化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嬉皮士爱好者们大可从此片中过把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