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巴贝拉问候搜狐网友 [淇濆瓨鍒扮浉鍐宂 |
搜狐娱乐讯 (威尼斯前方报道组 左左/图文 周鑫/视频)威尼斯电影节新上任主席阿尔贝托-巴贝拉也许万万没有想到,掌门人易主与华语片无一入围主竞赛单元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会成为本届电影节被反复说道的热点话题,以至于需要专门召开一个只针对中国媒体的发布会来诉说苦衷。威尼斯当地8月31日上午,巴贝拉与中国媒体在电影宫天台围坐谈心,言语之中反复表达与中国电影交好的意愿。在谈及中国与威尼斯电影节的关系时,巴贝拉回顾了自己以及威尼斯电影节与中国电影的深远渊源,并反复强调,中国一直以来都有着优秀的电影创作能力,希望中国与威尼斯保持长久的良好关系。
华语片未入围主竞赛只是巧合 展映片体现中国电影丰富性
早在电影节开幕之前,有关威尼斯因更换主席而导致华语片无一入围主竞赛单元的议论便不绝于耳。威尼斯前主席马可-穆勒一直被中国媒体视为最“亲华语片”的欧洲电影节主席,在他执掌威尼斯的八年时间里,威尼斯也被视为华语片在国际电影节拿奖的福地。有此前史,“华语片为何本届零入围”从电影节开始之初便成为被中国记者反复提及的疑问。
阿尔贝托-巴贝拉表示,今年在主竞赛单元没有一部华语片,只是一个巧合。今年主竞赛单元的入围影片数量大幅减少(从25部减少到18部),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增加了选片取舍的艰难。今年华语片虽然没有入围主竞赛,但被选到威尼斯参加展映的几部影片,《太极》是面向公众商业大片,《三姐妹》、《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是年轻导演的现实题材力作,蔡明亮的《金刚经》展开新的艺术探讨,不同的类型充分体现了中国电影的丰富性。
西方人通过威尼斯了解中国电影 巴贝拉称与中国同样渊源深厚
巴贝拉介绍,如今东方已经逐渐成为世界电影关注的新方向。不光是意大利人,世界各地很多电影人专门来到威尼斯了解中国电影。威尼斯电影节一直在借用此种契机,力图建立一个东西方电影和文化沟通交流的平台。
作为马可-穆勒的继任,尽管巴贝拉在电影节组织与政策方面的改革大刀阔斧,但不断强调自己与中国电影的渊源,似在某种角度极力抹平改革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巴贝拉称,“80年代中叶,我就成为了中国电影人的朋友;80年代末,我开始去中国,每年都去,至少一年一次,去看新电影,去选片。每一代中国电影人都在不断带来新的电影元素、风格,表达对世界的看法。30年前面对中国电影,中国电影的创作能力,与西方电影不同的艺术创作能力就让我很感兴趣。我最感谢的是当时电影工作者讲述这么一个伟大国家的能力。我常年保持着对中国电影的关注。”
威尼斯选片兼容并收 着力给边缘新人机会
在回答记者有关威尼斯选片标准的问题时,巴贝拉表示,这个标准很难确立,像今年他们一共看了1600多部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其中有很多没有电影制造历史的国家的电影,像尼泊尔、阿联酋。威尼斯的选片底线是,一边要请来电影大国的当代电影代表作品,同时也要请来边缘地区、世界电影中心以外的电影。
巴贝拉号召关注威尼斯电影市场 为独立电影提供商业空间
巴贝拉新官上任三把火搞起来的电影交易市场,是威尼斯今年新增的、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有媒体再次提及其他电影节已经如火如荼的电影市场对威尼斯的压力,巴贝拉回应称,威尼斯电影市场与其他电影节不同的是,它更注重对艺术电影、独立电影的商业扶持,为艺术电影搭建和工业、商业市场沟通的桥梁。因为独立电影和艺术片如果没有市场,也将很难生存。
搜狐视频正在热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