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知青》 |
搜狐娱乐讯 央视一套黄金剧场热播的大型青春励志成长史诗《知青》6月24日迎来了大结局,首轮播出正式收官。该剧自5月29日开播后就以高收视成为同时段收视冠军,并以其题材的独特性、话题性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无数人的热议。今晚,山东卫视将在新闻联播后四集连播《知青》,接棒央一独播该剧二轮。
遭遇多次停播 主创直言收视受影响
《知青》在央视一套首播后曾因插播晚会先后停播多达四次,并被大家戏称为“史上停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对一部剧来说,每停播一次都会对接下来的收视有很大的影响。虽然《知青》一直是同时段的收视冠军,表面看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波及,不过根据实际统计数字显示,《知青》确实因为几度停播而造成收视的不稳定。导演张新建、制片人侯鸿亮曾在采访中对这样的排播表示无奈。观众们对此也非常不满,有观众说:“我们看剧的连贯性被破坏了,而且这样排播对电视剧本身也是一种损伤”,更有网友在微博上写到:“再好的电视剧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为同类题材和敏感题材创作开辟新路
《知青》宏伟的叙事结构,细腻精致的人物形象,大气磅礴又富有质感的画面给观众留下了印象深刻。剧中的场景、劳动场面都力求还原当年的风貌,而年轻演员们青春质朴的美好形象、行事说话的风格甚至他们随着剧情的兴奋与彷徨都令很多有知青经历的观众感到亲切自然并充满感怀,剧中流淌的细腻情感更几度让无数亲历者们在观剧时落泪。虽然剧中的某些情节和语言被一些人质疑着,不过大多数观众还是对《知青》这部电视剧持肯定的态度。业内专家学者对该剧则有更深层次的解读。在《知青》创作研讨会上,专家们盛赞主创团队的创作智慧,他们认为以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精神轨迹为表现形式令这部剧在思想性上更加深邃,这种创作模式也为同类题材和敏感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说,相对过去所有的艺术作品,《知青》用今天的新鲜的时代思维去反观那一段难忘的旧岁月,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是直面人生又开拓了未来,这是我们今天需要的。
逆潮流而上 “知青模式”受业界关注
在电视剧产业大发展的今天,为了能够有更好地社会反响,产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各制作公司在筹备建组时都把主要角色的选择定在了国内当红明星上。在这股风潮之下,演员的身价水涨船高,同时电视剧整体制作成本也随之大幅上涨,这大大增加了投资风险,让许多投资人有些头疼。电视剧《知青》筹拍时,也曾面临这样的选择,而最终剧组还是决定大量启用年轻演员,逆市场潮流而行。这一举措不仅给众多有能力的新人一次绝佳的机会,同时又能保证充足的资金投入拍摄,这点对一贯视高品质为追求的鲁剧格外重要,而高品质作品的持续推出正是鲁剧品牌享誉业内的重要因素。唐曾、傅晶、程皓枫、王凯、张龄心、周游、苏茂洋、瑛子……这一个个名字在《知青》未播之前,对观众来说还是有些陌生。而现在,不管是剧中角色的姓名还是演员的名字,都因为《知青》的推出而迅速火了起来。在这部角色众多的电视剧里,年轻演员顶起了大半江山,一批实力派老牌明星则出演了剧中颇有分量的关键人物,他们为新人保驾护航,也将自己的经验带给这些年轻人。从成片看,这些年轻演员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知青》开播后,他们不仅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也成为业内众多制作公司追逐的新星。可以说,《知青》取得的成功也为一味迷信当红明星的制作公司提供了一条可借鉴之路。
“鲁剧”新探索 要青春也要厚重深刻
翻看近些年来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推出的剧作,不难发现其中多为大投资、大制作的剧集,富有浓厚的历史沉淀和浓郁的人文情怀。提到鲁剧,观众想到的也往往是年代感十足的大场景之作。鲁剧似乎与青春的气质并没有太多关系。《知青》的推出让所有人对“鲁剧”有了新定位。作为年度重点大戏,《知青》经过三年的打磨才得以呈现。这个并不鲜见的题材被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以全新的视角切入,全景式展现了这段不同寻常的历史。《知青》的制作标准堪称行业内一流,为此,主创团队不得不克服那些难以想象的困难。正是因为拍摄团队在创作中坚持精益求精,才使得《知青》从画面到质感都无限接近那个时代。从整体来看,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知青》让鲁剧也有了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让人难忘。虽然这是一部厚重深刻的作品,但主创团队却赋予了它清新灵动的气质,在观感上令人心生愉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鲁剧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也在做着更多的尝试。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形式,鲁剧在不断探索中获得了更多的启迪,也加增着自己的力量。正如《知青》一样,它为“鲁剧”品牌增添了新的色彩,使“鲁剧”的内涵更为丰富,也让行业内外对“鲁剧品牌”的有了全新的认识。
搜狐视频热播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