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业界精英、头脑风暴产业热点,是电影节“产业论坛”的核心功能。本届产业论坛将以治愈中国电影创作顽症为背景,从生产力为出发,就创意开拓、创意孵化、产业升级、新媒体合作等问题,集合国内外业界最优秀的头脑,为提升中国电影产业水准提供新视野。
第一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时间:2012年6月17日上午9:30-12:00
地点:银星皇冠金爵厅
内容介绍:
“找一个好故事”——是电影导演或电影公司甚至投资商首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它证明了故事或内容创意在电影这一娱乐产品中的重要性。一个好故事的能量在于,可以让投资人掏钱,让电影公司运作,让影院排上尽可能多的银幕,让观众买票进场,让尽可能多的人为之唏嘘和讨论,进而成为一次人类的精神盛宴。
今天的中国,资本、观众、市场等各项硬件配置已经空前完备,但国产电影的表现仍远未达到与之相匹配的高度,其关键在于内容创意的相对滞后,在于好故事的稀缺。
那么,好故事在哪里?尤其是一个全世界能看懂的电影究竟应该如何表现?回答这个问题,或许得从另一个问题开始——为什么没有好故事?这些问题,可能不单是电影人自己能回答的。在检讨机制、人才等各方面技术原因之外,跨门类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可以促成有关这一问题的视野更广泛的探讨,可以从创作习惯、创作规律甚至当今审美倾向等方面去寻找当今中国电影的想象力。本届电影论坛将首次邀请享有盛名的戏剧家、小说家等,与最成功的中国电影导演进行对话,并邀请国际上擅长跨文化合作的编剧及制片人一道,共同寻找一个感动全世界的中国故事。
演讲嘉宾:(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冯小刚,导演
加里·库尔茨,制片人
刘震云,作家
麦克·迈达沃伊,凤凰影业总裁
尼古拉斯·迈耶,导演、编剧
威廉·莫纳汉,编剧
任仲伦,上海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
嘉宾主持:(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何平,导演
周黎明,影评人
主办: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
承办:上海国际影视节有限公司
第二场:远东电影“梦基地”——中国电影产业升级未来方向
时间:2012年6月17日下午13:30-17:30
地点:银星皇冠金爵厅
内容介绍:
2011年中国的投资环境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本对文化的关注进一步升温。但是中国影视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助推作用还很微弱,尤其相较于国际发达国家甚至亚洲周边地区。要完成一个影视大国的梦想首先有赖于产业的全面升级,这意味着目前影视作品单一的票房盈利模式,不仅对投资人来说风险巨大,对产业本身也只是一个初级阶段,唯有开发、打通全产业链,才能使影视产业的价值爆发式增长。
这一梦想的核心在于对创意的版权保护,进而最大限度的开发创意产品,衍生、拓展产业链,最大程度创造附加值,从而完成产业升级。
如果说,美国人在纽约融资去洛杉矶拍摄的模式已经推行了几十年,并依靠这一模式让美国电影席卷全球。那么谁将成为下一个中国电影的纽约?如果说北京是制作中心,那么上海以及初具规模的长三角地区是否也在见证并亲历着中国电影的产业升级,这其中包括剧本创意及版权开发、利用创意开发的园区及主题公园、后期制作基地等系列产业及产值拓展,并配套系列安全标准的融资、版权保障,配套系列孵化机制。
中国电影产业升级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本场论坛将邀请金融、投资、跨国合作、拍摄基地等方面的专家,共同论证并呈现一个更具理性与前瞻的孵化梦想与平台。
演讲嘉宾:(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丹妮尔·达迦尼,瑞格传播制作运营高级副总裁
克里斯提娜·杜宾,DubinMedia首席执行官
艾理善,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总裁
汤姆·格雷力, 维塔数码公司总经理
黄荣楠,律师
安德鲁·摩根,制片人
马科·奥德斯凯,制片人
任仲伦,上海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
罗睿哲,特艺集团CEO
唐季礼,导演、制片人
彼得·韦斯特贝卡,愤怒的小鸟营销总监
张天,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负责人
嘉宾主持:(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冯伟,美国电影协会中国区总裁兼首席代表
唐季礼,导演、制片人
主办: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
承办:上海国际影视节有限公司
上文国际
协办:美国电影协会
君合律师事务所
第三场:当新浪潮遭遇航空母舰:华语片的救赎之道
时间:2012年6月18日上午9:30-12:00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一楼论坛大厅
内容介绍:
长久以来,华语电影分为两股力量:一种为国内市场而做,即所谓的商业片;另一种,为国际口碑而作,即电影节影片。近年资金的迅速堆积,从终端开始为创作者打开了国内市场契机,一些独立影片也纷纷加入商业影片的大潮。
但是好景不长,中美新政推出后,好莱坞影片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影院空间和资源,对华语片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并更多地压向制造中等规模影片的年轻导演身上,也压向了他们的未来和华语电影的未来。另一方面,电影节市场的压力也压抑着这些创作者的激情:一些主流电影节认为,他们已经有些年没有看到优秀的华语影片了,国际口碑直指华语片的价值观。逐渐承担起华语影片大任的年轻甚至中年导演们如何直面市场,如何建立自己的行业话语权,面对市场是否一定要与好莱坞肉搏?直面市场是否一定意味着与国际电影节背道而驰?是否存在一个市场欢迎、国际电影节认同的影片?制片人、投资人面对严峻形势是否还会支持年轻导演,支持多元创作?他们在投资方向上存在哪些误区?创作本身又在哪个根本环节出了问题?积极面对,及时疗伤,或许便于更快速地走出困境。本论坛将召集业界大佬和国际电影节重要选片人,共同对话年轻导演,头脑风暴华语电影未来。
演讲嘉宾:(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管虎,导演
韩三平,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
克里斯蒂安·热纳,戛纳电影节业务总监
江志强,万诱引力电影基金投资人、香港安乐影片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娄烨,导演
陆川,导演
庞洪,麒麟影业首席执行官
覃宏,星美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
王小帅,导演
王庆锵,节目策划、选片人
乌尔善,导演
张元,导演
嘉宾主持:(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何平,导演
贾樟柯,导演
主办: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
第四场:寻找新模式:当电影和新媒体第二次联姻
时间:2012年6月19日上午9:30-12:00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一楼论坛大厅
内容介绍:
2011年的上届论坛,还在热烈欢迎新媒体成为中国电影的幸福蓝海。时隔一年的今天,随着微电影的横空出世和电视连续剧的迅猛上线,电影眼前的这片新媒体蓝海一夜间变成了红海。
但是,电影和新媒体的二度联姻是必然的,而且两方面都已经表现出迫切性。新关系的建立,要有更高明的方法与模式作支撑。新的模式在哪里?有必要请传统产业精英与新媒体英才们共同头脑碰撞,寻找并建立一种建设性的、多元的关系。作为电影的延伸院线和长尾效应,新媒体也在谋求自身的地位更新,两者是否可能建立一种互为上下游、相互兼容并蓄的共赢关系,并衍生出更多更新的模式,将是一门新的功课。
演讲嘉宾:(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龚宇
古永锵
刘春
克特·马维斯
王中军
于冬,博纳影业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嘉宾主持:
王冉,易凯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主办: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
承办:上海国际影视节有限公司
搜狐视频正在热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