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术(文章图) |
搜狐娱乐讯 这“心术”,显然是“仁心仁术”的意思。医生的天职“救死扶伤”,无论是基于人道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信、望、爱”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六六编剧,杨阳导演,海清、吴秀波、张嘉译黄金阵容领衔主演的《心术》,正在浙江卫视中国蓝剧场热播,绝对可以说是大剧热议。热的不仅仅是收视率,更多是观众对于剧情的复盘,有推敲,有争议,有理解,也有旁观。从小说的日记体,到剧集最终演变为三个女人一台戏,充分说明当前内地影视剧创作的难处。海清的角色,活泼喜感又得瑟,与吴秀波的浪子形象、张嘉译的慈父造型形成很好的互动。海清在幕前,吸引观众注意力。六六在幕后,写剧本编故事,打本剧基础。而杨阳作为导演,要协调行业剧、医患矛盾的呈现方式,也很不容易。再向前一点,有关部门绝对亮红灯,于是只能妥协着,往感情戏那边走,观众尽管闪烁着黄灯,但依旧有相当收视率,话题得到保证。
诚然一部剧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医患矛盾甚至影视剧中的医疗困境,但至少《心术》令这一话题不仅仅是单纯的社会话题,明星出演保证话题讨论的广度和力度更加宽泛。众所周知,中国的医保系统有待完善,医疗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心术》将故事发生地点放在上海,且选择“神经外科”,这已经相对远离普遍意义上的医患矛盾。即便如此,本剧也不能回避医闹、红包、面面俱到的过度医疗、程序繁琐的文牍旅程等现实问题。
六六是善于捕捉社会热点的剧作家,此前她所有编剧的剧集,接地气,《双面胶》、《蜗居》等都成功引爆社会流行话题,观众基本上都站在理解而同情六六的创作倾向,婆媳矛盾、房奴、小三等成为电视剧显学。然而,《心术》却很有些不同。六六的《心术》,但又与观众的亲身体验或街闻巷议有所冲突,貌似站在医生的立场。毕竟中国的观众,身份最特殊,他们不仅兼病患、消费者和纳税人等多种角色于一身,且是朴素、简单、直接、粗暴的评论者。
这并非是说六六有意去偏袒医生,确实中国的医生编制依然跟不上需求,而医院的行政人员也和大学一样沉疴难返,第一线的医生劳动强度非常大,工作力度相当严重,精神高度紧张,同时很多医生正常收入微薄,红包、外聘等绝不是特殊现象,而是医患双方都认可的常规。有医生评价红包,说是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如果中国能够达到康德或文件中的良心高度,那确实如此,然而现实中黑和白都不够多,灰占据了中间地段。再联系到本剧的三个女人,也可以看做这三种颜色。海清在台前,需要对自己角色美小护认可,很白富美,精神上完全可以达到。而编剧六六和导演杨阳则就不能完全的白,她们对于黑和灰当然有足够的认知。这又关系到对于职业素养的再讨论,医生的职业技术、职业精神与职业伦理,都已经有中国特色,正与本文初始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无缝链接,也与内地匮乏“行业剧”有关。说到底,在中国当前的创作环境下,影视剧并不必提供解决方案,只要提出问题,整个社会就会迅速跟进讨论,即便不在公共媒体之上,依然有丰富的私人舆论空间,以及日益扩张的社交网络。
到目前为止,行业剧要想有收视率,就必须完成中国化,那就是不能太过专业,一定要谈谈情、说说爱、职场斗几番。我很明白杨阳、六六也不可能不知医生在消费者眼里的形象,她们是有意识的弥合医患矛盾。我乐于看见通过她们的剧增加社会的正能量,海清也通过长期的卧底和详尽的资料搜集,完成了创作的准备,最起码她们是能够通过自己那一关,杨阳过去的剧集也是深度切入现实和历史的细部。
在《心术》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的一生,职业也好,前途也好,你都有尝试和转变的可能,而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逆转”,这是讲其工作的特殊性,医生操作的是生命,对广大病患和观众来说,当前的现状,就是红包送倒是无关大局,关键在于医生不能被收与不收红包影响了专业性,而病患也不因为送或不送而去做医闹,毕竟医疗远未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福利权益。
2009年,我也作为病患和消费者,辗转于不同城市和等级的医院,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以及听过很多病例。医院是极端汇集中国社会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场所,难以用道德评判来形容一些“亲眼见过”的事情,用六六的话说就是“没有纯粹天使的医生,也没有纯粹无助的病患。”理想状态中,医患双方本不应是博弈关系,而应是坦诚的密切合作,但观众和传媒都要清晰的认识到现实有些距离,不可不察,否则将陷于机械主义的泥淖。
最后再谈谈海清,这一次饰演专业人士,但也有自然发生的感情戏。海清与之前的国民媳妇形象完全不同,作为最初的“哥们”,后来陷入与哥们、熟人的办公室爱情之中的大龄文艺护士。《心术》里的美小护,伶牙俐齿却对爱也很忐忑,有小手段没大心机,浑身充满各种爱。恋爱中的女人最幸福,但她首先是犀利。不仅要表现作为护士的专业性,还要针砭时事,更要随时抽离特定行业带来的焦虑、压力,又不能完全旁观。现实中的护士,影视剧中的护士,都是一种人生的修为。在我接触的护士中,对于病人的同情程度有高低,拿捏职业素养与普通老百姓之间的转化,绝对是难题,海清做得就很到位。
护士确实是一种神圣职业,但也不能神圣到紧张、严肃的地步,举重若轻、触摸良心、保持灵性、尊重生命,不是成熟的、有精力的演员,一般来说演不出那份既朴实又精彩、有吐槽有坚持、是安分守己的好护士又是积极过生活的寻常人,静心不意味着沉闷,幽默不代表浮躁,如鱼得水也可以很朴实。海清与吴秀波已然第四次合作,这一次的新意却是很足。海清说看淡输赢,当然这不仅仅是成功者的表白,无论是戏内外。海清和吴秀波、张嘉译、六六,在人生和事业的道路上,都有过蛰伏。那些经历,对海清来说,是最可宝贵的财富。
拍摄《心术》期间,片场里的海清是演员,卸下美小护的角色,海清就是病人家属,父亲的重病伴随着拍摄过程,这是双重的体验与扮演,其中的转换与自然的过度,实在难以与外人道也。中国的医患矛盾无解,表现在《心术》中,病患和观众更多能够说得上话的更多是护士,医生更多用概率论来分析病情,而护士则是“信、望、爱”的传递者、见证者和守护者,美小护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在卖萌的吴秀波和苦情的张嘉译之间,海清拿得起放得下,成功做到了桥梁作用,对剧中人和观众都是这般。
对于具体的病患来说,高韬的精神抚慰、并未完备的制度建设、信息高度不对称的诊疗过程,以及昂贵的费用及等待床位,等等现实问题,都可能导致“信、望、爱”的空转,医生往往不能与病患及家属多做交流,这就需要护士的沟通,护士可以保证相当程度上的双向信息反馈,美小护的万金油、打抱不平与急公好义,是《心术》这一剧集给观众温暖的底色。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