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白大褂在食堂吃饭,看着头骨的片子说脊椎问题……随着《心术》的热播,片中对医生职业描写的穿帮细节,被苛求完美的观众一一挑了出来,更进一步引发了观众对于国内行业剧不专业的热议。从白领靠越级报告成功升职,到律师在美国读法律回大陆直接拿执照,再到画家穿着西装画油画,荧屏上的职业形象,时常因为和真实生活距离太大,在现实中遭遇同行的冷眼。
有网友评论说,纵观这些年来的国产行业剧,似乎都能套进“权谋搏斗”+“三角恋情”的框架,似乎给杜拉拉穿上白大褂,再点缀几台手术,她也能成为一位荧屏医生。但也有专家表示,行业剧遭受的指责,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国产电视剧承担了更多娱乐功能。
行业,给剧情打了趟酱油
“给《心术》找茬”是这几天某卫视策划的热门话题之一,小到递手术钳的动作,大到医生辞职后不可能一年内当上律师,一眼看出来的,用心分析出来的,各种“找茬”留言超过400条。相比《心术》的细节问题,不少国产行业剧让人一边看一边不住摇头,是因为对职业技术和职业精神的理解过于简单。泛泛而谈的行业剧,说来说去的还是一地鸡毛,所谓专业不过是个马甲。
有医生说热播的《心术》看了几集,“违规”操作不少:手术全程居然只有一个护士洗手,洗好手甩甩了事;还有医生要给车祸病人用肝素钠,事实上用这个药的效果是适得其反的。同样,《痞子英雄》中静女鉴识员穿着高跟鞋进实验室甚至把实验室当家的情节,在真正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眼中则犯了大忌。“实验室为了避免污染,都要求换鞋或者至少穿鞋套。”有20年化学实验室工作经验的王先生表示,“实验室里的试剂都有严格的使用限定,像电视剧里研究员用烧杯冲咖啡,在很多时候几乎就是自杀行为。”
而《白领公寓》里游戏研发人员独自完成游戏开发,《丑女无敌》中广告人打扮得光鲜亮丽拿下提案,《女才男貌》中设计师扔下涂鸦一样的作品高呼“值几百万”等诸多情节描写,也足以让内行窘迫无语。
穿帮,是痼疾还是必然所致
职业描写的集体穿帮,被不少剧评人戏称为行业剧兼容模式的副产品。虽然剧中也涉及专业技术、职业道德的讨论,但是几个贯穿剧情的专业案例更像点缀。“权谋搏斗”+“三角恋情”才是这些所谓职业剧的主线。如果让医疗剧中大夫和杜拉拉互换服装,那么剧情似乎也说得过去。同样的故事可以发生在学校、机关、企业等几乎所有其他环境中。游离于剧情外的人物,加上人物缺乏专业技术和职业操守,让国产电视剧难以形成真正的职业类型剧。
然而,换个角度来看,当穿帮成为普遍散布于行业剧中的因子时,人们不禁要问:行业剧有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契合社会现实吗?
在不少从事影视作品研究的专家看来,答案是否定的。且不说那些有收视保证的编剧已经被绑在了产业链条上,身不由己地成为生产剧本的机器而失去了深入生活的从容,即便是像《心术》这样声称从剧本创作到演员表演都经过到医院“卧底”的作品,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穿帮的质疑,为什么?“因为观众的构成本来就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体验,对现实生活的经历和感受有着云泥之别,特别是当剧本涉及医生、教师这样人人都会遇上的特定行业人群时。”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张斌这样表示。
多重功能,不可承受之重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同样是行业剧,为什么观众对国外电视剧的态度就宽容得多?是它们在聚焦职业状态时没有穿帮吗?事实并非如此很多网友炮轰《心术》里医生把白大褂穿出了风衣范儿,但这样的场景在日剧《回首又见他》和《白色巨塔》里也比比皆是。
“观众对国产电视剧的苛刻,其实和他们对电视剧的认知和期待有着密切关系。”张斌这样分析。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多年研究影视剧的过程中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国外,人们只把电视剧当做娱乐消费产品来对待;但在国内,电视剧除娱乐品之外,还得是艺术品和宣传品,有没有真实反映生活,会不会误导观众对现实的认知,是评价一部电视剧的重要标尺。“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观众对"像不像医生"、"像不像警察"这样的问题特别纠结,因为电视剧对职业人群的刻画其实就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就好像观众面前放着一张纸,上面罗列着历史、文化、典章、社会表达等多条选项,看电视的时候,他们就拿着笔一项项地打勾、划叉。”
但实际上,要让观众在每一项上都打勾又谈何容易!有业内人士指出,影视作品本来就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有制造戏剧冲突的需要。“如果一部电视剧,在不与伦理道德发生碰撞,不违背社会共识性价值观的基础上讲了一个好故事,那么它哪怕在某些细节上不那么贴合社会现实,我觉得也是可以接受的。”张斌这样表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