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导演强卡洛讲解他对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的舞台构想 |
即将于4月3日上演的《漂泊的荷兰人》,是大剧院首次涉猎宏大而深邃的瓦格纳歌剧,同时也是一次真正的技术挑战。视觉效果、舞台技术、演员甄选,成了摆在大剧院制作组以及该剧特邀导演强卡洛面前的三道坎儿。如何迈过这三道难关,无疑将决定这部作品的成败。
跟《阿凡达》拼特效
《漂泊的荷兰人》是瓦格纳极为钟爱的一部作品,他仅仅用了20天的时间就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部史诗、浪漫、魔幻与神话气质兼具的歌剧代表作,讲述了一个背负着命运诅咒的孤寂英雄,最终在纯真爱情的洗礼下收获永久救赎的故事。
“我企图用一种歌剧与电影相结合的方式,来导演这部既浪漫又恢弘的作品。我和我的团队将使用12台高科技投影机,各种特效都会像电影一样逼真,营造出一种流动而立体、像《阿凡达》那样的视觉冲击效果。”强卡洛这样描述自己的理念。
大海是这部歌剧的主要场景之一,强卡洛特别强调,自己一定要“让观众的视角流动起来”。他这样描述这部歌剧的观赏效果,“浩瀚无比的海洋,光影交错的暴风雨夜,承载着剧中主角荷兰人的诡异红帆船……”按照他的说法,观众只需坐在剧场中,就能体验到海风扑面而来的气息,甚至感受到海水灌进口中的那种咸咸的味道。
在舞台上造出华美梦境
强卡洛的描述令人心潮澎湃,可是从舞台技术的角度讲,实现这样的效果并非易事。
“为了模拟大海的流动感,强卡洛原本打算在舞台上垂下几十米长的纱幕,从视觉效果图看,很有震撼力,不过从安全系数的角度考虑,舞台技术部门要解决很多问题。”大剧院演出部副部长韦兰芬解释说,“依照最初的方案,纱幕距离观众席太近,虽说上面涂有阻燃剂,可是一旦出现明火,还是会有风险。”几经商量,最后折中的办法是把纱幕向后移,虽说不及强卡洛最初的设想那么大胆,但观众还是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这个细节不难看出,强卡洛此次野心不小。“我坚信《漂泊的荷兰人》会超越《托斯卡》。在舞台呈现的构思上,《漂泊的荷兰人》更为复杂,涉及各种不同元素的运用。”他信誓旦旦地说,“到目前为止,我对大剧院的舞台硬件设施非常满意,我喜欢这个平台,它能够让我制造出一场最华美的梦境。”
地毯式搜索中国演员
瓦格纳的歌剧对歌唱家的要求极高,《漂泊的荷兰人》也不例外。在世界歌剧界,能够驾驭瓦格纳作品的歌剧演员可谓凤毛麟角。好在,经历了几轮甄选之后,大剧院最终锁定了外国组主要歌唱家,包括饰演荷兰人的托马斯·卡则里、饰演珊塔的伊娃·约翰森、饰演年轻猎人艾瑞克的菲利普·韦伯等。
外国歌唱家相对好找,国内演员最是难觅。“这部剧难度很大,在国内排演得很少,歌唱家中能唱整剧的也很少。”韦兰芬说,“我们找了很多国内演员,都说不行。直到去年8月,强卡洛来京对全剧做导演陈述时,中国演员还一个都没敲定呢。”
从那之后,一直到去年11月份正式进入排练,大剧院制作组对中国演员进行了“地毯式搜索”,最终,章亚伦、莫华伦、孙秀苇、梁宁四位歌唱家确定加盟。其实,孙秀苇一开始也不敢接这个演出,因为她从未唱过这部歌剧。“不过当她看了舞台效果图之后被震撼了。那之后,她拿了谱子回家开始练习,越唱越喜欢,心里有底了,才决定接下这部戏。”韦兰芬透露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