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桃姐》 > 《桃姐》评论

“桃姐”往事:港女们的不老传奇

2012年03月07日18:00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金喆
许鞍华和叶德娴在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红毯
许鞍华和叶德娴在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红毯


  舒淇真不走运,如果没有《桃姐》,今年她应该拿很多影后奖。但是,在许鞍华的镜头前,当叶德娴画上老人斑的脸上流露出老年人的天真表情时,舒淇的娇嗔妩媚,也就不堪一击了。《桃姐》带来了老女人的话题,许鞍华和叶德娴从来都不避讳自己已经是老女人的事实,但是是活得开心的老女人。香港有许许多多很有故事的老女人存在,在青黄不接的香港娱乐圈,这群老女人的光芒照耀了半边天。许鞍华和叶德娴一直是奇怪的两个老女人,奇怪的角度不一样,但都奇怪成了传奇。

  只有许鞍华 还是那个许鞍华

  现在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许鞍华如何找到了《桃姐》的投资——她打了个电话给刘德华。那个做生意失败了很多次的刘德华,那个投资了让宁浩一举名动天下的《疯狂的石头》的刘德华,所以宁浩来客串《桃姐》,戴着粗重的金链子,本色出演,操一口流利北方口音普通话:“我听不懂粤语。”大明星刘德华决定投资这部电影,“如果赔钱,就当是赔了自己的片酬进去。”刘德华出演一部电影的片酬,与《桃姐》的投资相仿。

  后来,这部电影让刘德华站在了金马奖影帝的领奖台上。在筹备之初,刘德华宣传自己主演的另一部电影时,我问他怎么看待许鞍华,他说:“阿Ann不应该止于此,她的电影值得让更多人看到。”他解释自己出演的原因是:“毕竟我演了,可能会有更多一些人来关注。”

《投奔怒海》促成了许鞍华和刘德华的首次合作

《投奔怒海》促成了许鞍华和刘德华的首次合作,
该片也获得了第二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

  又忍不住想当年,刘德华还是电视台小生的时候,来演电影并不招人待见,受到认可,就是靠许鞍华的《投奔怒海》。《投奔怒海》在1982年拿下一千五百万票房,这也是许鞍华长久以来在票房上最春风得意的一次。“新浪潮”时代,大部分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意识的电影都不卖钱。“新浪潮”干将们在日后纷纷改变模样,徐克的江湖依然浩瀚,几经挫折,电影再度叫座,但毕竟不是旧时人面;方育平就此与大家俩望烟水里,逍遥自在的在网上show自己新买的相机;谭家明成为大学教授,复出再拍片也没有掀起惊涛骇浪……只有许鞍华,还是那个许鞍华。

  许鞍华第一次上台领金像奖最佳导演时说:“我想感谢一个人,如果他认我是徒弟的话,胡金铨导演。”许鞍华年轻时去日本出差,胡金铨让她去一家专门店买腰带,拿到电影里来用,他要的那种材质和图案,只有日本那家店有,实际上拍到电影中并不太看得出来。胡金铨数十年如一日的细节主义,宗师之名与此息息相关。如果许鞍华确实算胡金铨弟子的话,她大概也会是胡宗师众徒弟中最有乃师风范的一个——对电影的执着,简直肝脑涂地。

1975年,许鞍华从伦敦电影学院进修回港后,担任胡金铨的英文助理。1990年,两人合作了电影《笑傲江湖》。

1975年,许鞍华从伦敦进修回港后,担任胡金铨的英文助理。
1990年,两人合作了电影《笑傲江湖》。

  每一部许鞍华电影推出,大家又要研究一遍她拍片时总不够钱,又要再说一遍许鞍华搭地铁、住房条件不够好、去学校教书是为了帮补生活……这位得到过许多殊荣的导演,总要被大众塑造成他们所崇敬的艺术家,为了艺术甘愿穷困。所以为了突出其理想主义,必须一次又一次渲染她的穷。尤其在同行们早早的豪宅香车、动辄抽雪茄开名酒的情况下。许鞍华可爱就可爱在,她从不因为大众这种一厢情愿的形象塑造而尴尬,照样过自己的日子,每次都想“只要不让老板亏钱就好啦……”

《桃姐》首度亮相内地,许鞍华、叶德娴、刘德华
《桃姐》首度亮相内地,许鞍华、叶德娴、刘德华

  所以这次《桃姐》,大家喜欢谈论刘德华为许鞍华投资,多么有戏剧性:大明星知恩图报又醉心艺术,文艺片导演终于能够有充足的资金好好拍一回,找来和自己有三十年母子情的干妈演女主角,然后这部电影推出后果然不同凡响,女主角在威尼斯电影节封后,于是大明星一手牵着干妈一手牵着文艺片导演笑傲叹息桥畔……世人爱看这样的画面,这故事的戏剧性,甚至强于《桃姐》本身。《桃姐》拍的只是一个老妇,突然中风,慢慢走向死亡的过程,真实得不似戏。

  《桃姐》在威尼斯声誉正隆时,许鞍华表现轻轻松松,观众的喝彩听了这么些年,影评人永远不会太苛责一部电影中的良心,拿奖也早已拿到手软。她胆战心惊的是再有人找她喝酒,一拨又一拨人来敬酒,许鞍华早就喝到满脸通红,一有人端酒杯过来,她赶忙站起来:“我真的不能再喝啦!”在这样纸醉金迷的场合里,许鞍华还是穿着她那些稀奇古怪又稀疏平常的衣服,让人几乎想不起,正年轻时,她也曾是眉清目秀的美女。

总是只戴一只耳环的许鞍华
总是只戴一只耳环的许鞍华

  “我很早便知道自己最想做的是导演,于是我不希望任何事物打扰到我拍电影。”终日在片场里打混,胆子大到为拍戏搜集资料,去看法医解剖死人头颅,回家才觉得恶心。那是1976年,许鞍华拍《撞到正》,彼时她还是留洋学成归来的天之娇女,该片最大的新闻点是女主角兼投资人萧芳芳,后来有人评论许鞍华的“现实主义”。多年后,许鞍华再和萧芳芳合作拍《女人四十》,这时候萧芳芳一只耳朵已失聪,许鞍华多部影片接连不卖座,众人皆劝萧芳芳不要接拍,何苦自砸金字招牌,唯有其丈夫张正甫极力鼓舞。后来萧芳芳凭借这部电影荣登柏林影后宝座,拿金像奖影后时,一上台便说“感谢阿Ann”,接着奖杯失手落地,萧芳芳云淡风轻:“饿到手软。”这机智应答成为经典一幕。镜头转向许鞍华,她笑得豁开来。

无论做采访还是站台做宣传,许鞍华总是笑得很开
无论做采访还是站台做宣传,许鞍华总是笑得很开

  一直以来,许鞍华都是那种对所谓淑女仪态无所谓的女人,人再多的场合,她照样素面朝天,总是戴一只耳环。她已不再介意别人怎么评价自己,有人说她拍戏永远不够drama(戏剧),她也笑眯眯,说我到了这个年纪,更多的是在关心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如今有得拍便很开心。她拍《桃姐》,拍的是自己的晚年生活,问几时退休,答:“我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拍不动,所以拍一部是一部。”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左智婷)
  • 分享到: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