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戏剧专栏 > 剧评人赫佐格林专栏

搜狐戏剧:《黄粱一梦》保守主义的国学展示剧

2012年01月05日15:38
来源:搜狐娱乐

  《黄粱一梦》被称为阿维尼翁戏剧节上“最中国的参演剧目”,其实并不是什么多高的赞许,只不过是中性评价而已。在一众参演阿维尼翁的诸如《三个橘子的爱情》、《哈姆雷特机器》、《如果,世界瞎了》等现代剧中,一部中国古典题材的戏剧在老外眼中自然成了“最中国”的一部,更不用说在融合了三弦、琵琶伴奏、带点昆曲腔、评弹调的唱词、水袖、书法、道家、儒学后,那就简直中国得不能再中国了。至于除却“最中国”以外,老外到底从中领会了多少道家风骨,一如当年庄周梦蝶迷倒了博尔赫斯、卡尔维诺以及一众迷茫的西方颓废青年,也就不得而知了。抑或只是一部充满了东方神秘主义意蕴,实则贩卖古老中国符号的一只被钉死的蝴蝶标本。

  《黄粱一梦》的自我定位是一部“新国剧”,假如我们对发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国剧运动”不甚了然的话,这个“国”字或许可以理解为国学。这是一部国学展示剧。在主题揭示上,对于“黄粱一梦”的阐释,落脚点在于黄粱而不在于梦。人生在世,所谓的“如意”不过只是吃一口热乎乎的黄粱饭,而不在于原作中人生如梦,求仙问道的出世之途,然而这也是“黄粱一梦”原本就有的题中之意。在这做梦过程中逐渐弥散开的黄粱米香,原本也就是故事中作为背景而存在的“世俗之味”,一把快速经历人生起伏的时间标尺。从这个意义上说,《黄粱一梦》并没有对这个老故事做什么深入的挖掘与意义新编,仅是止步于对一个掩藏不深的题中之义做了一次世俗化的阐释,将一个出世的故事翻转为一个入世的寓言,儒道互补的内涵在这个剧中有了几分保守主义的呈现。

  《黄粱一梦》对于梦境的营造可谓煞费苦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也并无太多卖弄噱头之感,基本上与剧情有机融合一体,种种意象的呈现也有颇多值得玩味之处:一只不断投入石头的鱼缸和金鱼,一副高高挂起象征权力的人物画,一件金黄色的蟒袍在台上游动,代表着妻妾成群儿孙满堂的毛笔,用水袖代表凿河治水等等。不过,若说中国美学中的精髓是象气韵生动、象征留白的话,那么《黄粱一梦》在中国戏曲舞台上一根马鞭便代表了千军万马之外翻新出了更多可以展现中国文化内涵的新鲜方式,也就是这出剧最大的意义所在了吧。

  但是在梦醒之后《黄粱一梦》却并没有令人有恍兮惚兮之感:这并不是一出太令人入梦的戏,从头至尾一个身着现代装束捧着电子书朗读的中年人在扮演着一个说书人的角色,也无时不刻提醒着我们,即使是在梦中这也就是个故事而已。颇具现代感的红色电饭锅罩上了蒸笼的盖子也在暗示着这是一锅古今交错穿越时空的黄粱饭,在台上种种颇具戏曲意味的象征物件上演绎着人生之起伏,几个面目模糊的梦中人像一串符号似的穿插往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兴亡之感着实落不进心底。大梦初醒,嘴里尝着一口黄粱,心中暗想,是该努努力,过上梦中的生活了。假如抽离求仙问道的终极价值救赎,仅满足于一口黄粱饭的世俗价值皈依,倒也是十分的“国学”,十分的中国式和谐价值,只不过一出始终飘渺入云端的戏到最后实实在在落到了地上,总归有点意犹未尽。经历先前的种种太虚幻境,直至结尾才恍然大悟,原是出不折不扣的道德训教剧!。于我而言,所谓教育意义,更多还是当我们看着舞台上种种熟悉又陌生的“国学表演”,书法、评弹、戏曲……平心静气又浮想联翩。或许这出戏想要告诉我们的是,现代的中国人离“中国”已经太遥远了。

  赫佐格林 北京 剧评人

  搜狐戏剧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