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电影《金陵十三钗》 > 新闻动态

《金陵十三钗》:商业张艺谋的最高成就

2011年12月15日10:07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曾念群
点击进入《金陵十三钗》专题
点击进入《金陵十三钗》专题


  最近流行不看片就写影评,结果写出的东西驴唇不对马嘴,最后只能是贻笑大方。为避免类似的尴尬上身,我特地采购了严歌苓的原著参照,发现《金陵十三钗》小说和电影像是一个娘胎生的两个娃,脾气秉性却决然不同。

  严歌苓的小说通过姨妈书娟的视角,试图还原历史真实的一隅。小说中出现的主要人物:神职人员(英格曼神父、阿多那多、看门人阿顾、伙夫陈乔治)、14位窑姐、44个学生和6名国军中,只有英格曼神父和阿多那多清醒地护卫着教会44个豆蔻年华的女学生,然而包括他们在内,所有人对正在进行的南京大屠杀并无强烈的认识。一如开篇所述,姨妈书娟是被自己的初潮惊醒的,而非日军的炮火。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电影对原著人物展开“十三拆”大手术:神职人员方面,原著中的英格曼神父已然辞世,看门人阿顾不知所踪,就剩神父收养的陈乔治坚守这个教堂的职责,教堂里唯一的洋面孔只能靠匆忙赶来的入殓师贝尔充数;原著中避难的戴教官和浦生等6人减缩成激战之后的李教官和浦生2人,而且李教官并未选择窝缩教堂寻求庇护;原著中44女学生也减缩成了15个(可能数错了,反正活下来的是12个),而且从开场就进入九死一生的逃亡;而对于核心部分的“十三钗”则貌忠诚,14位窑姐原封不动。

  在原著的小说中,严歌苓用了大量篇幅渲染两位女主角之间的渊源:玉墨本是书娟父亲的情人,是书娟和母亲同仇敌忾的狐狸精,恨不得用烙铁毁容报复——电影完全摒弃了这层仇怨,转而被懵懂少女的好奇心替代。原著中的国军军官本并不起眼,可以看做是一群委身于肉欲求一时安生的逃兵,到了电影里却扛起了民族大节的重任——大量的巷战镜头十分抢眼,官兵们始终只有一条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用血肉捍卫每一个观影者的尊严。电影对神职人员的重塑动作最大,不仅引入了“冒牌神父”贝尔,陈乔治的功能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一个贪享红绫香香肉的小混混升格成为英格曼神父“阴魂附体”——全心全意护卫着教会的女学生们,哪怕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电影对其中主要人物的改造是标签化的,尤其是贝尔和官兵。以佟大为(在线看影视作品)为代表的国军在教堂外浴血奋战,一次次护救教堂里的女生们,最终杀生取义,是为军人忠烈的符号。入殓师贝尔原本贪图小利,机缘巧合给了他一次扮演神父的机会,结果这个洋混混最真成为“救世主”,和秦淮女交相辉映,视为人性光辉的符号。

  不难发现,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出现的面孔(日本人除外;包括书娟的“汉奸”父亲在内的),往往最终都取到了正面积极作用,好一片阳光圣土景象。这和原著小说大相劲庭:原著小说的人物除了英格曼神父和阿多那多一心护卫女学生,窑姐们突然挺身而出替女学生们赴日本人之约,剩下都是阴霾的角色——6个国军官兵从尸体堆里险象环生之后,不顾及会招引日军搜索殃及教堂其他人员安危,死乞白赖腻歪在窑姐肉林中不走,日军搜索的紧要关头,他们又处事不当,冲动地出现在日本人面前;陈乔治十三四岁就被英格曼神父收养,却胸无大志不思上进,连神父对他也是嫌恶多于慈爱,标准的“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主——也许这就是那个耻辱岁月里的众生相……

  显然,张艺谋(在线看影视作品)电影和严歌苓原著小说各取所需,原著试图在还原真实人性的基础上追求理想的人性,而电影是在有意规避真实人性的意识下追求理想的人性。

  又及:

  我是在写完《妓女与老鸨的双赢》第二天受邀观看《金陵十三钗》的,张艺谋《英雄》以来除《山楂树之恋》未提前看片,其他均因各种机缘提前观影,这么收篇原因有二:其一强调我写《妓女与老鸨的双赢》时还未看《金陵十三钗》,绝非五毛之作;其二强调除《英雄》我个人喜欢外,《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和《三枪拍案惊奇》我均有公开批评,和我今时认可《金陵十三钗》一样,出于影片本身的直观感受,绝非“感恩”受邀观影。

  个人认为,《金陵十三钗》的改编剧本优于原著小说,《金陵十三钗》也是张艺谋踏足商道之后的最高成就。

  曾念群(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责任编辑:李瑞芳)
  • 分享到: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