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2011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剧评集锦 > 剧评集锦

2011青戏节:《冰冻期/卫星》锦绣垃圾身体狂欢

来源:搜狐娱乐
2011年09月26日12:25

  一句话点评:现实的关照只能照进剧场,难以照进现实,但又有何妨呢?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多少有些舍不得。“锦绣垃圾”这四个字,是我2002年至2008年这六年中惯用的笔名。源自画家戈雅的作品,不过我觉得这词来概括《冰冻期/卫星》倒是恰到好处。

  21号看的戏,知道细节的人都明白这是一场阉割版的,具体原因不说也罢。但纵是如此,我还是意外地看到了一场好戏。我素来极少夸戏,多少显得有些苛刻,既说好,绝不空口无凭。

  “导演中心制”这一教条的歪理着实害了不少人,这本身就违背人性。演员是舞台上最生动的道具,因为极具质感的舞台剧,首先演员就不单单是导演意志的执行者,而应该成为真正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戏剧材料。人的身体蕴含着最质朴最纯粹的原始力量,可以将剧场的语言表达赋予难以想象的创造性和颠覆性。

  《冰冻期/卫星》从关照现实出发,强调了因人而异,从生活的本来面目入手,夹杂以强大的破坏性和质疑。刚开始的工人将塑料人体四肢当做钻头,咚咚咚地敲击地面,光亮起。令我想起焦菊隐曾经用过用光照脚模拟嘈杂时跑动的手段。接下来在废墟中的表演开始漫长且晦涩,情绪一度压抑,由于没有视频和字幕,我甚至有些感到不知所云。但慢慢的,便开始逐渐释放,废墟中的冷水浇头是转折点,废墟中的舞蹈与身体狂欢开始了脏乱差的肆意妄为,所以称为“锦绣垃圾”名副其实。T台秀的拼贴恰到好处,比恶搞高出半头,却也不惹人厌。

  看到这段时,我深感这的确是一群疯子们的狂欢。我一直认为搞艺术的人永远不可能上天堂,最好还是下地狱,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从地狱来的天使。再说了,地狱天堂皆在人间,还是在舞台上疯着的好,最起码名正言顺。

  我素来不喜欢控诉的戏剧,因为控诉是最低级的手段,《冰冻期/卫星》虽没有超越,但至少比控诉高了好几个台阶。对于现实的关照最多只能照进剧场,(因为个中原因,21号那天照的还不怎么彻底),难以照进真正的现实,但转眼一想,即便真正照进了现实,又能怎么样呢?

  肢体是本能的手段,那些舞台上的塑料模特其实并无太大新意,因为很早就有人用过了,高晓松在电影《那时花开》里就把个塑料模特没完没了的反复用。但还是有令我眼前一亮的,残模断臂被分别套在了腿上、头上、胳膊上,这像极了超现实的绘画,当然更有雕塑的美感。许多东西就是这样,破坏掉原有的属性,就能顷刻间鲜活起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放在此时,特定情景下,便有着莫名的温暖和出其不意讽刺。

  但我还是想说,《冰冻期/卫星》的节奏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还是太满,许多时候我以为结束了,结果又来一波,这个点就容易画蛇添足,观众明白了意思,恰到好处,再凌乱,就是自己解释自己了。肢体不需要语言的解释,同样也不需要肢体自身去解释,只有表达,与解释无关。

  尽管《冰冻期/卫星》有着这样那样的瑕疵,但仍瑕不掩瑜,在这个被先锋搞得已经盲从的戏剧圈,看到这样一部作品,更多的不是震撼,而是欣慰。

  这是一群疯子的杰作,我还是蛮喜欢这群疯子的,锦绣垃圾——送给你的名字。

  特约评论员:戏剧拉灯(李亦燃) 剧评人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