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电影《辛亥革命》9月26日映 > 新闻动态

《辛亥革命》:缺乏足够反思的历史流水账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风之影
2011年09月26日09:48
《辛亥革命》孙中山定妆照
《辛亥革命》孙中山定妆照


  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时刻,推出这样的一部影片,就明显带有“应景”的味道。也可以说,这部作品和之前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一样,都属于“命题作文”之列。按照这个标准,这又是一部典型的“主旋律”作品。不过,由于涉及到的这一段历史在近代极具开创意义,且所有涉及史实均在《建党伟业》之前,在表达上本应该不会受太多的顾虑,因此,如何来展现这一段历史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刻内涵,自然令人期待。

  影片启用了张黎担纲导演。这位摄影师出身的导演因在《走向共和》中大胆采用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角度而引起广泛关注,之后又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往事》等电视剧中进一步展示了其才华。应该说,在这一部《辛亥革命》中,张黎在大银幕上延续了其在某些方面的优势与特点。除了影片的摄影与画面保持了其一贯水准之外,影片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对于战争情节的处理,尤其是在描绘战场的激烈与惨烈上,给人印象深刻。影片中有多处战争场面,从开场不久的黄花岗起义到武昌起义,再到南北阳夏之战,诸多战争场面在张黎的处理下都非常具有震撼力。无论是黄花岗起义中的巷战,还是革命军与清军的大战等等,都在导演的控制下下显得扣人心弦,现场感极强。这也是张黎过去一贯在电视剧中擅长的方面之一,无形中也使得影片的观赏性大大增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黎为观众营造了了一个百年前的血雨腥风的时期,一个旧的政权与新生政权进行垂死挣扎的对抗时的惨烈与血腥,也真正使观众认识到这百年前历史的残酷的一面,也更能体会革命的艰辛和成果的来之不易。

  不过,遗憾的是,虽然张黎长期拍摄电视剧的的长处在本片在得以保留,但是其却未能很好的处理好电影与电视剧的不同,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这一部《辛亥革命》在全景上给人的感觉更像一部连续剧。影片以秋瑾的就义作为开头,以林觉民的《与妻书》作为结尾,这种处理是影片的亮点,但是在影片的整个节奏上,却最终演变成了一部“流水账”。从黄花岗起义到武昌起义再到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直至最终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影片“忠实”地按照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顺序和内容将历史在影像上予以重现,更像是一部在学生的历史课堂上播放的幻灯片课件。而且,每一段差不多就是连续剧的一集,伴随着孙中山和黄兴两个主要角色,周围一干人群如走马灯般的来来去去,几乎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黎在电视剧拍摄方面的优势在大银幕上却成了一个弊端。整部影片在角色的描绘上都缺乏应有的力度,虽然孙淳饰演的袁世凯受人称道,但作为主要角色的孙中山和黄兴都未能真正展现出自身的特征,尤其是孙中山这一角色,在处理上又明显偏于“高大全”而未能真正揭示人物内心。赵文瑄饰演这一角色虽然在外型已是足够,但是在内心表达上却由于剧本本身的缺陷而使得这个人物略显表面化。

  其实,单纯对于张黎的苛责也并不公平。因为这种影片沦为“流水账”绝非他的“首创”,之前的《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莫不是如此,都是以影像的方式对于教科书上的所谓“史实”进行前后顺序的展现,按照时间顺序交代一个事情的经过。在这个过程中,缺乏对于历史的认真反思和深入总结,最终使得一部历史影片变为浅薄的幻灯片。如果说《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影片的主旋律思想一目了然的话,那么辛亥革命这一段历史却更应该有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在内。一场结束了古代几千年帝制的革命的功绩是永远难以抹杀的,而且,自此以后的民主思想与共和思想的影响自然也是难以估量。但多年以来,一个简单的“结果失败”几个字却将这场革命轻易定论,殊为缺乏客观公正。

  这一部影片在基本观点上延续了官方多年来对于这种革命的看法,几乎没有多少突破在其中。就这一点而言,对比张黎在十几年前的《走向共和》一剧里的那些引起广泛关注的观点、情节以及人物设置,只能遗憾的说他这些年来未有任何突破。整部影片中,在故事和人物设置上也延续了多年来的固定结论,新意不多。仅有的两个意外中,隆裕太后的形象更接近了慈禧太后,而姜武饰演的黎元洪则更有明显的“戏说”在内,这两个都已经超出影片的本意,更多的接近演绎了。当然,导演对于历史人物的诠释在这一类影视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在表达上处处受到掣肘,也就难以深入。就这一部《辛亥革命》而言,各位志士仁人的精神绝对是影片的一个重要主题,但影片在这一部分上更注重于制造悲情,对于革命者的志向几目标却未能深入展现。无论是开场牺牲的秋瑾,还是起义中牺牲的喻培伦、林觉民等人,展示的是死亡的惨烈,却对于革命党人的理想和精神未作深入探讨。这让人想起电影《风声》中周迅(环保官网)(在线看影视作品)饰演的老鬼临死前的那句“我不怕死,我怕的是后人不知道我为何而死”的话。从影片一开始秋瑾的“我今日而死,只为革命”到剧末孙中山的一大段关于“革命”的独白,始终都在强调革命的前景,却一直在有意无意的回避着一个革命的必要和延续的问题,就连孙中山等人毕生为之奋斗的“三民主义”也仅仅是在片尾一笔带过,语焉不详。整部影片长达两个小时,竟然没有一处真正使人血脉贲张和精神激励的场景,甚至没有像《建党伟业》中陈独秀的大段演讲来的激动人心的情节。这一种情况的的出现,也绝非偶然,联系到当年《走向共和》一剧在播出时惨遭“腰斩”的事实,说明有些问题也不是导演可以左右的,这也决定了这一类影片在深度上的缺失只能是必然。

  作为成龙(在线看影视作品)的“第一百部电影”,成龙在本片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这种作用,可能已经更多的体现在影片的号召力和各种协调问题上。对于他所饰演的黄兴角色而言,虽然导演已经给予了足够的戏份和特写,可是在孙淳、姜武、陈冲、魏宗万、陶泽如等这样的一群老戏骨中间,成龙的“演技”已经基本可以被忽略,除了在捉拿刺客时的动作场景才让人想起他的“本色”。应该说,也正是这一群老戏骨支撑起了这部影片,使得这部流水账似得影片不至于太过乏味。

  风之影(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李瑞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