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_搜狐娱乐 > 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 评论

意国媒体回看威尼斯:浮华散去,留下的是现实

来源:Mtime时光网
2011年09月12日14:09
月夜下的威尼斯金狮,尊严而又孤独
月夜下的威尼斯金狮,尊严而又孤独

  时光网讯 作为全球大大小小各类电影节之鼻祖、最富盛名的三大影展里的第二把交椅,以及世界顶级艺术展威尼斯双年展的一个单元,今年的威尼斯影展在意大利本土媒体看来算是不辱使命,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然而,与本届电影节的相对完满对照的,则是昔日电影王国意大利持续衰落的无奈现实。

  “好”不意味着不会被改变

  “我们可以公开的说,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唤起人们了人们对‘高品质’和‘多样性’的记忆,当然,这是威尼斯一贯的风格,正如本届评委会主席达伦·阿罗诺夫斯基表示过的那样,作出裁决是件很艰难的事情,因为相比这些参赛影片以及当中电影人们的出色表现,奖杯实在太少了。”意大利著名的电影评论家、Castellinaria影展总监詹卡洛·扎波里(Giancarlo Zappoli)对本次影展的点评代表了意大利媒体界和电影圈的意见。

  尽管这样的说辞并不新鲜,尽管意大利本地媒体借国际盛会频频反思本土影业的种种问题,但起码说明一点:

  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的坚持与格调的窗口,电影节本身还是保持了它一贯的水准。

  马可·穆勒时代,威尼斯电影节进一步确立起艺术至上的风格,当然同时也日渐成为华语电影人的福地(想想李安-贾樟柯-李安的金狮三连冠),这与他个人与中国的渊源不无关系。于是很多人,包括意大利人和中国人都在关心威尼斯双年展会不会与马可·穆勒续签合同。“很遗憾,我们并没有这样的打算。”面对记者的提问,同样即将卸任的威尼斯双年展主席保罗·巴拉塔的回答毫不客气,“没有任何一个电影节或机构会属于某一个人。从好的方面来看,这样的改变也许可以唤起新的能量和热情。要知道,不存在终身制的‘电影节独裁’。”

金狮大奖《浮士德》实至名归
金狮大奖《浮士德》实至名归
穿着“中山装”,热爱“电的影子”的马可·穆勒,确实是华语电影的贵人
穿着“中山装”,热爱“电的影子”的马可·穆勒,确实是华语电影的贵人

  因为艺术所以无惧

  面对来自意大利国内越演越烈的债务危机和其他国际影展(尤其是同期的多伦多电影节)的内外部压力,最后一年坐镇狮城的马可·穆勒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焦虑,又或者因为热爱“艺术”的人都是乐天派:“我们并不害怕面对竞争。说到底,在多伦多,人们是在一个商业中心评奖,而我们提供的是一个电影的殿堂。  ”提起自己倾注了多年心血的影展,老马可的骄傲溢于言表,“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电影作者和他们的作品当中的感情,我们能够找到正确的平衡点,作为挑选和评奖的标准。我对此很满意。”

  就像戛纳电影节本身就是法国电影人为了对抗威尼斯而创立一样,威尼斯从来不缺对手,尽管昔日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荣光早已过去,但“世界第二”影展的地位基本上也很稳固。

  缺乏大规模的电影市场是包括中国媒体在内对威尼斯电影节的一种指责,不过事实上这样也让威尼斯与多伦多拉开了个性化的距离,前者持续褒奖艺术电影,为“第七艺术”的艺术灵魂欢呼,而后者则解决电影拍出来、得奖后的流通问题,互相竞争又彼此关照。诚然,合理的商业回报始终是电影创作“再循环”的前提条件,但电影之于艺术品的天然属性仍然需要我们尊重,而设立竞赛的欧洲三大影展之所以领袖群伦,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它们直接褒奖的是艺术和艺术家。欧洲人的坚持和“懒惰”,终归能够在美式商业格局下票房至上的主旋律里,保持住一股根本的清流。

意大利本土片《内陆》获传统意义上的“三等奖”评审团特别奖引起了争议
意大利本土片《内陆》获传统意义上的“三等奖”评审团特别奖引起了争议


  (图为该片导演艾曼纽尔·克里亚勒斯)

  电影节和电影,意大利的两个课题

  “对于一部意大利电影在威尼斯得奖,没有人会感到有压力。”意大利媒体早在颁奖前就已经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地放过话。“获奖的一定是最好的。”这是马可·穆勒一早的原话,“没有人会对此有压力,要知道参赛的意大利电影是由最多的人选出的。”这些表态的背后,说到底还是竞赛单元里的意大利本土电影成色不足而饱受争议。而昔日艺术、商业并举,影响力辐射全球、电影大师灿如群星,堪称唯一能够与好莱坞相提并论的意大利电影,从六七十年代的全盛期之后,日益衰落至今,更是不争的事实。

  影展终于落幕,意大利影片也一如预言,的的确确有所斩获。然而九月的水城威尼斯有的不仅仅是星光璀璨和弥漫的艺术气息。意大利本国的电影管理者、研究者们借机频频碰头开会,讨论让他们眉头紧锁的种种问题。电影节上的光鲜亮丽并没有让他们松一口气:

  意大利电影并无起色,情况仍在恶化。

  会议内容之一是讨论影院在整个电影工业中的地位。“一般说来,相比法国,我们国家的最大问题是银幕数量过少。银幕数量的增加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为了实现这一点,票房的增长不可或缺,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近几年我们的票房在持续减少。”

  在意大利Agis协会主席保罗·布罗迪(Paolo Protti)看来,“电影的未来离不开影院,而影院的存在离不开电影本身。”

  而从电影工业的角度说回到电影本身,“当下意大利电影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在国际市场还有太大的潜在空间有待挖掘。从2008年到2010年,(意大利电影)海外发行总量是2600万欧元,而我们明明可以做得跟好。”“去年我们海外发行的电影数量是150部,”RaiCinema的CEO保罗·德尔布洛科(Paolo Del Brocco)说,“每一部电影的平均发行价格是12万欧元,这个数字看上去并不是很高,但是考虑到当中的很多部都是低成本和难于发行的电影,有这样的结果我们已经很满意了。”

  这样的结果对比昔日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德西卡、罗西里尼、帕索里尼、莱翁、贝托鲁奇执掌意大利电影门阀,艺术电影、通心粉西部片、B级黄色电影全面高产而辉煌的时代来说,实在谈不上出色。威尼斯影展的光荣,是老旧电影王国的余荫体现,但意大利电影的沉沦,更是映射辉煌过去的尴尬注脚。

  电影节和电影,是留个意大利人的两个不同的课题。

(责任编辑:刘冉)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