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人物专访

儿艺院长周予援:儿童剧发展需迈过“三道坎”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翟群
2011年09月02日09:38

  首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刚刚在北京落下帷幕,42天内,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39部儿童剧在北京、浙江、江苏、山东、陕西、天津、内蒙古等省区市演出了215场。此次展演也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演出时间最长、场次最多、范围最广的一次儿童戏剧盛会。

  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新中国儿童戏剧,环视儿童戏剧在世界的发展情况,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周予援认为,目前中国儿童戏剧事业的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值得从业人员思索和破解。

  低幼化明显,年龄分层断档

  “仔细看看演出的剧目列表,或者剧院门口的海报就会发现,《白雪公主》、《魔法森林》之类童话、神话剧占了绝大多数。为什么?因为现在进剧院的一般都是12岁以下的孩子。12岁以下孩子的行为,主要还是由父母来决定,看不看戏,看什么戏,很大程度上都是家长的选择。而1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步入中学阶段,课业负担加重,而且也相对独立,不愿意再跟在家长后面进剧院了。为了适应低龄孩子的心理需求,演出需要较多地加入夸张的、搞笑的、奇幻的因素。”周予援说。

  如今的剧团发展,绕不开“市场”这个命题。什么剧看的人多,剧院自然就会多排演什么剧。在这种互动作用下,当前的儿童剧整体上呈现低幼化的趋势,绝大多数剧目都是面向3岁至12岁的孩子,很少有针对13岁至18岁少年的作品。关注少年儿童生活现状的现实题材儿童剧作品极度缺乏,也没有市场。周予援表示:“儿童戏剧在当代社会不仅仅是作为一门启蒙艺术,更是一种人文情怀,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追求,在他的心灵塑造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仅仅依靠低幼化的剧作,显然是不够的。”

  市场仍需长期培育

  “仅在五六年前,中国的儿童剧市场几乎还是空白。中国儿艺一年中有98%的演出为包场,2%是商业运作,卖散票;现在完全倒过来了,差不多98%是商业运作,2%是包场。”周予援说,“教育部门的政策改革之后,学校没有了观剧费用,就不组织包场了。现在都是我们主动找学校,希望学校包场。”

  周予援认为,现在的媒介非常丰富,孩子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玩游戏、看动画片,快餐文化的冲击使得孩子们很少接触舞台艺术。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孩子是不了解儿童剧的。而且,在孩子们的眼里,不管是动画片还是舞台剧,要的是好看、好玩,不会去要求何种艺术形式。

  周予援介绍,现在为少年儿童服务的剧团全国不足30个,而全国的少年儿童有3.8亿。“儿童剧市场潜能巨大,如何开发这一市场,满足少年儿童观众的需要,其根本还是在于能否创作出优秀剧目。儿童剧市场是大家共同的市场,如何去维护、引导、开发市场,是所有儿童剧创作者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中国儿童剧市场,是一个成长而非成熟的市场。此外,儿童剧不是纯粹以赢利为目的,所以国家的扶持也很重要。”周予援说。

  优秀剧本匮乏

  “全国儿童剧院团都存在编剧队伍较弱的问题,特别是被推向市场后,儿童剧更是时常陷入剧本荒。目前,全国专门从事儿童剧剧本创作的不到20人,创作一部儿童剧的收入最多只是影视剧收入的十几分之一。去年,我们面向社会征集到了260个剧本,但有亮点的作品非常少。目前,我们也采取向优秀作家约稿、购买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改编等多种手段,但这些需要资金保障,也需要创作者对儿童教育有责任心。”周予援说。

  儿童剧创作该向何处去?周予援认为,儿童剧创作首先是对人性美好的表达,追求真、善、美等基本人生哲理的传达。真正至善至美的东西,在人心灵深处的纯净和善良,是当代人克服浮躁心理最需要的东西。这种戏剧永远不会过时,而且永远是儿童剧的主流。其次,与现代少年儿童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的解决,也是儿童剧创作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现在,有很多儿童剧只是涉及了这个问题,却没有提出实际的解决办法,很多是老师说教式地讲讲,台上的儿童演员就恍然大悟,痛改前非。这还是几十年前的儿童剧惯用模式。现在的少年儿童都有自己的思考能力,有自己的准则,你不说服他,他是绝不会接受的。因此,要有实际的解决办法,要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崔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