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深度评论

中国艺术报:小剧场话剧的商业化道路选择

来源:搜狐娱乐
2011年08月17日11:02

话剧《艳遇十小时》剧照 


  让观众走进剧场就是成功

  刘晓丽(资深剧迷)

  以前看话剧仿佛是文青们才会做的事情,那只是少数人欣赏的高雅艺术,少之又少的演出剧目以及高昂的门票把更多人挡在了剧场门外。近年来,局面为之改变,话剧市场的火热,观众高涨的观赏热情与小剧场话剧近年来的商业化发展分不开。

  戏剧研究专家耶日-格洛托夫斯基在《迈向质朴戏剧》中谈到,“电影和电视不能从戏剧那里抢走的,只有一个因素:接近活生生的人……所以,利用废除舞台,挪开一切障碍,来消灭演员和观众间的距离是必要的。如果把‘活人与活人交流’视为戏剧的本质,那么,面积较小而且没有乐池阻隔的小剧场,便成了能把戏剧的本质力量和特有魅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的最理想形式。”

  小剧场话剧的优势不言而喻:去除了屏幕、高舞台的阻隔,与演员同处一个表演空间,近在咫尺的距离,使观众可以无障碍地接受演员表演带来的冲击,更加投入地观赏剧目。正是基于这些魅力与优势,近年来刮起了一阵小剧场话剧商业化热潮。小剧场话剧商业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承载着让观众“走到剧场中去”的重任,话剧、剧场复兴不辱使命。商业化发展为小剧场话剧注入了哪些活力,为大众、为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下面一一分析道来。

  首先,每年数十部的小剧场话剧,毋庸质疑地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选择。除了正统的大剧场话剧,观众们还可以相对随心所欲地欣赏到,或职场、或爱情、或搞笑、或先锋的作品。剧目的极大丰富、剧情的轻松简单以及演员明星的交替出现,基本满足了受众的口味和需求,同时也是时下追求轻松快餐式文化的体现。在快节奏、高压力的都市生活中,观众不希望在闲暇再看到教科书式的作品,沉重的文以载道尤其不被小剧场话剧的主流消费群体——“80后”、“90后”所追求所喜欢。

  其次,就艺术创作而言,小剧场话剧为话剧创作者提供了探索和创作的丰厚土壤,在这里观众们能看到更具先锋性、探索性的剧目或表演形式。区别于大剧场戏剧的中规中矩、字正腔圆,小剧场拥有更自由的表演空间,更宽容的观众心态。在这里,你更多看到三四个演员足以撑起全场,写意取代写实,象征代替现实,甚至两个演员大段的内心独白似乎比现实道具更具戏剧张力及想象力。周韵主演、改编自史铁生小说的《爱情的印象》是近期上演的一部极具探索性的话剧。导演们可以恣意在这里发挥想象,探索试验新的表现形式,如获成功则有登大剧场的希望,作为观众看到新鲜的表演、表现形式,满足好奇感何乐而不为。

  第三,激发了话剧人才及场地等硬件的发展。小剧场话剧在社会上引发了观赏话剧的热潮,不仅给话剧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具体地表现在,随着演出的增多,投身其中的戏剧工作者也越来越多,青年导演、演员都能在不断的小剧场磨练中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磨练专业,收获更多经验及技艺长进。与此同时,还刺激了许多民间表演剧团的诞生,如戏逍堂、聚笑坊、繁星戏剧村等。演出的增多,还不断催生了许多剧场的出现,除了几家老牌的小剧场外,北京又增添了朝阳文化馆9个新剧场,连从来不对外经营的八一剧场如今也做起了娱乐话剧。

  小剧场话剧巨大的能量正在获得释放,剧目的多元化让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比较,国家院团和民间剧组的演出构成了小剧场话剧的丰富性。虽然小剧场话剧中仍存在诸如剧目质量良莠不齐、演员功底受质疑等问题,但我们仍要坚定信心,并肯定这种商业化的发展趋势,至少它正在很好地实现着让“观众走到剧场中去”的历史使命。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上一页] [1] [2] [3]

文本导航

  • 第3页:让观众走进剧场就是成功
(责任编辑:崔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