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好莱坞频道 >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8月4日中国上映 > 哈利波特十年特辑

《哈波》告别特辑①:我们“哈”过的那十年

来源:搜狐娱乐
2011年07月31日15:35
《哈7下》为十年魔法热潮划上句号
《哈7下》为十年魔法热潮划上句号

  如果你把戴着尖顶帽、披着斗篷走来走去称之为潮;如果你对着镜子本能的就想拿着小棍,口中念念有词;如果你老想在脑门上贴出个闪电形的标记,然后找来一副黑框圆眼镜戴上;如果你看到长柄扫帚,就想偷偷尝试着骑上去然后“咻”一声飞上天空……很好,这说明,你和我们都是一国的,我们都属于那个名为“哈迷”的群体,我们花费了接近十年乃至更多的时间沉迷于《哈利-波特》中描绘的世界,我们身为“麻瓜”却禁不住对那个魔法世界的向往。当我们看到《哈利波特与死圣(下)》的片尾字幕升起时,这场长梦也将走到终结,然而我们多想持续这个伟大的梦,一直到永远。值此告别之际,搜狐娱乐编辑与大家一同回顾那些关于HP的日与夜……

  >>点击进入哈利波特十年特辑《十年再见》

  《指环王》是信仰 “哈波”是食粮

  大哈

  2001年,《HP》系列的第一部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并没有露出其日后席卷世界的力度,在当时的《指环王》面前,这个戴眼镜的小男生的魔法世界顶多让人觉得新鲜,在一座似乎并不稀奇的古旧大学校园里,他骑着扫帚漫天奔跑,穿隐形衣、打魁地奇,让人惊奇,但似乎并不惊讶。

  不过,当我在《哈利波特》中发现了英国老戏骨玛姬-史密斯扮演的麦格教授的时候,倒是眼前一亮,当时刚刚看过这个骨瘦如柴的老太太演的一部《高斯福特庄园》,她的戏份不多,但每次出场都会引我发笑,特别担心她的年龄撑不到哈波拍完,争气的是,老太太虽然在后期身患癌症,但还是坚持拍完了第八部,赞一个。

  伟大的《指环王》只坚持到了2003年便谢幕,当时把魔幻的兴趣转移到《HP》身上也是因为实在“无魔可追”,但当它马上要终结,才发现霍格沃兹魔法学院带给我的记忆远比中土世界来得深刻,首先,它拍得够久,其次,部部都在一个水准之上。

  看“魔法石”的时候刚上大一,没有进影院,买了一张盗版VCD,还是台湾配音版,把马尔福配成了“马粪”。

  “消失的密室”中间有一段蜘蛛群戏,由于对此种生物天生俱怕,全程略过。

  “阿兹卡班的囚徒”公映的时候,正是大四在北京实习,当时花掉四十块钱,去北京“最好的影院”华星UME看早场。

  “火焰杯”看得很不爽,它把一部那么多高潮点的小说,压缩得不能再压缩,而且当时带了个对哈波无爱的室友去看,结果人家说,“能不再让我到影院来花钱么”。

  “凤凰社”是整个系列中唯一看过的一部IMAX巨幕,但当时买票太晚,坐位在银幕左下角第一排,仰视哈波的感觉,很恶心。

  当“混血王子”演到一个小时的时候,睡着了,下决心再也不看零点场,后来又去看了一遍,得出的结论是:还是很像电视剧。

  《死亡圣器(上)》看得很累,之后又重新回去温习前几部,以为是我自己遗忘了中间有关于魂器的细节,其实,就是导演还没有完全讲完。

  如果说《指环王》是一部圣经,那《哈利-波特》就是最具烟火气的成长读本。前者是信仰,后者是食粮。


哈利、赫敏、罗恩的关系一直是哈迷讨论热点
哈利、赫敏、罗恩的关系一直是哈迷讨论热点

  哈利赫敏请不要给罗恩机会!

  悍客罗

  最欢乐的时刻,是《死亡圣器(上)》里,罗恩幻想着哈利跟赫敏奸情败露的片段,一片耀眼的白光中,哈利拥吻赫敏,罗恩只能远远看着,气急败坏且无能为力。

  这一刻,十年中一切令人费解的情绪和误会都瞬间通顺了。

  为什么哈利从小被人追杀,罗恩始终对他不离不弃;为什么赫敏屡屡表现冷淡,罗恩依然屡败屡战;为什么哈利跟赫敏私奔,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从来都不带着罗恩;为什么罗恩总是显得那么脆弱,很容易就被坏人发现弱点;为什么罗恩作为他们俩最好的朋友,却始终像个局外人。

  罗琳阿姨给出的最佳答案是这样的三角关系:罗恩爱着赫敏,赫敏爱着哈利,哈利虽然勉为其难接受了赫敏,却舍不得离开罗恩——为了不让不爱他的赫敏伤害罗恩,哈利情愿牺牲自己的真爱,制造幻像让罗恩对赫敏死心——从而,继续过着三个人一起的快乐日子。

  藏在课本下的哈利-波特

  忙砸棋子

  迷上“哈利波特”系列应该是在影院看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之后。影片中充满神奇和惊喜的魔法世界为我开启了通往幻想世界的大门,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对于我来说,此后每次哈利波特小说中文版发行的时候便有如迎接一场盛大的节日一般。但无论诱惑有多大,我还是没有勇气去冲破父母的禁令,花钱买一本“和学习无关的书”。于是掐着指头数日子便成了那段时间的真实写照:我要等着班里的同好看完她买的书之后再借给我。当书到手的那一天,以光速做完作业之后,便是和魔法世界约会的时候。为了不让父母发现我在看闲书,必要的伪装是少不了的:把哈利波特压在课本底下,一边假装温习功课,一边如饥似渴地阅读小说……于是那些课本下的哈利波特,便成了我中学时代最深刻的记忆之一。


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已成为主题公园景点
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已成为主题公园景点

  最向往的那个魔法世界

  沐非

  看哈利波特已经不再是普通的消遣,更看的是自己最好年华的积累。好像看着自己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到现在的故事,它的结束也基本挂钩了自己最好年华的结束,那群戴着红领巾的小孩也都换成了长领带,那些租借VCD的小孩也都可以赚钱买3D的电影票,那些幻想自己拥有魔杖的小孩都不再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而是在现实里演各种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生活。人人都期待着大结局的上映,又真的会害怕这故事就这么结束,就好像一个不在身边的老友不再讲述他的神奇故事一样,也不能看一场魁地奇比赛,不能看不会变换的楼梯,生气的画像,阴森的密室等等等等,还有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也有有天真的走到伦敦火车站,找到了拍摄的地方,一定要去拍个照,甚至用脑袋去撞一下,如果没进去,就当是小精灵多比捣乱好了。至少那里曾在某些时候是通向另一个世界,是小时候最向往的那个世界。

  在“哈利巴巴”中流淌的日子

  哈利啵一个

  为了跨越麻瓜和魔法界的障碍,我自己创造了一个被哈利波特围绕的环境,那时候我们流行改歌词,用原来的曲调胡乱地配上自己的话——

  (阿里巴巴)哈利,哈利波特,哈利波特是个快乐的少年;

  (忘情水)给我一个哈利波特,让我一生都不累,走路我有扫把,打架我有魔法,永永远远当老大……

  那时陪亲戚去教堂,唱颂歌的末尾,有一句“哈利路亚”,我就偷偷地唱出“哈利波特”,恶作剧的快感特别强烈。

  哈利波特和机器猫到底谁厉害?哈利波特有魔法,虽然书上介绍的不多,但是留存的想象空间很大,机器猫有四次元空间袋,展示出来的已经很多了,貌似依然无穷无尽;哈利面对的敌人是喜恶无比的伏地魔,但是机器猫最多就摆平了胖虎……经常陷入这种选择题,常常自责自己的背叛。

  十年前第一次看电影,懵懂的小盆友们就制造了很多寓言。那时候班级里为赫敏到底最后和波特在一起还是罗恩在一起吵成两派,男主角和女主角生来就该一起,不是这个结尾就不正经,也不正义。我所有的好朋友都支持波特,我自然也站在这一边,但是第一眼就喜欢罗恩的我,心里还是忍不住偷偷祷告:拜托,就这一次,让我的选择不正确!十年之后仿佛收到以前寄给自己的漂流瓶,果然赫敏和罗恩结成一家,心里仿佛月下老人一般欣慰。哈利波特完结篇,一定会去看,算是个纪念和告别吧,这样一来,青春的记忆真的就没什么后续了。

  翻拍和改编最大的作用,就是订正记忆。看书的时候总觉得哈利会变成魔法界的王,哈利的爸妈会复活,然后和邓布利多一起守护哈利成长,谎话说三遍自己也会相信,催眠的结果是记不清到底最后故事会走向怎样的结局。直到进入电影院,哈里胜利了,bingo!双胞胎死去一个,oh,no!随着电影的还原,原著的场景一一展现,记忆不得不面对原本的股市走向,心情也像是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真比穿越轮回还难受。书上的想象空间当然更大,可以掺杂进去更多个人的想法,但是我喜欢电影,所以我两个都不讨厌。


《哈7下》最后一天拍摄 三人组紧紧相拥惜别
《哈7下》最后一天拍摄 三人组紧紧相拥惜别

  与哈波永别,绝不相信的事

  蓉儿

  在哈波小说最风靡的那段时间里,由于青春期傻缺的叛逆劲而激励排斥它,因而错过。高考过后闲来无事,便找来前三部小说随手一翻,却没想瞬间被吸引,并深陷该故事不可自拔了好长一段时间,想来真是对不起自己 曾经认真叛逆的那几年。

  真正开始看哈波电影,是《混血王子》上映前,由于从事了相关电影的工作,渐渐摒弃了之前绕道商业大片的坏习惯。于是为了配合将要到来的哈6,我在一周之内补齐了前五部。怎么也忘不了第一部里,看到那些用文字描写出来的魔法世界的神奇景象被一一用影像不差丝毫地表现出来时,心中的兴奋与惊叹,再度让我有了刚读小说时被瞬间吸引的感觉。当然最耐看的还是《阿兹卡班》那一集,与不同的朋友看无论多少遍都不觉得无趣和厌倦。虽然第四部开始,电影的高人气完全是靠了小说与前几集积累的粉丝基础,三位主角也逐渐从萌娃沦落成了“残孩”,但殿堂级别的超强配角卡司与越来越黑暗的故事走向以及帅到没边的食死徒成为了它持续吸引我的因素。哈波系列电影将告一段落,但要说与哈波永别,这是我绝不相信的事。

  能成为哈迷,只因十年前被人们说过自己颇有小哈利的神采。如今,小哈利长成大叔,我也不再是萌系。回忆这十年,霍比特人让人失去了耐性,杰克船长只让人迷恋德普本人,暮色女主角还停留在人类阶段,只有又长又紧致的哈利,每出新作时,能让我免不了一遍遍重温前作。这样的情怀大概出于主人公与自己年纪相仿,在银幕上看他变高变大,现实中的自己也是如此。在2012年前,能看全整个系列,是件既开心又悲伤的事儿。哈利他们有了一个美好结局,我们却还得继续在现世中苦逼不知还要多久。

  曾在舞台上邂逅“哈利波特”

  当当

  我是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之后,才开始真正接触《哈利波特》的。这个系列最吸引我的,除了细节无比丰富的魔法世界,还有书中角色之间的友谊以及他们对正义的信念。还有在读高中的时候,曾经在学校戏剧社的舞台剧版《消失的密室》扮演罗恩-韦斯莱一角,后来还参与了导演与编剧的部分。虽然演技很烂,舞台效果也不佳,但是包括演员、导演还有台下的观众都high成一片。一群不认识的人,就因为一点共同的爱好与疯狂,齐心协力完成这么一件事情,现在想来还觉得挺神奇的,或许这就是魔法的魅力吧。

  >>上一页:这十年,世界究竟有多“哈”?

(责任编辑:陈国青)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