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综艺》电影国内市场评析

王小帅:市场可能性出现了

来源:《综艺报》 作者:文 / 马 巍
2011年07月27日17:10

  《我十一》其实是导演王小帅筹备已久的一个项目,剧本曾参加过釜山电影节的PPP计划并获奖。该片原本计划2010年开拍,“但这样的电影在当时的内地不够时髦,投资人也有些犹豫,所以暂停,上马了《日照重庆》”。去年年底,《我十一》终于开拍,目前影片基本制作完成,“后期还剩下字幕等一点儿扫尾工作”。王小帅对自己投资的这部新片充满信心,因为现在的内地市场似乎出现了实现其创作情怀的机会,“当然现在海外发行可能还是主要投资回收渠道,但这次在国内的票房也得好好做,至少现在市场可能性有了”。

  《我十一》的新尝试

  作为王小帅执导的第十部电影,《我十一》与其前作有不少延续性——依然是导演熟稔的残酷青春题材,影片背景则设置在上世纪70年代的内地三线城市,“基本就是设定在《青红》之前”。此外,《我十一》也带有一定导演自传性质,“拍这部电影的动机确实很个人,故事也是源自我自己的记忆。”王小帅想尝试做一部有浓厚个人印记的电影来和内地观众分享,“尤其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观众。”在他看来,这种关于个人轨迹的少年成长电影很值得挖掘,“姜文的《阳光灿烂》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当年在国内也有很大影响,但此类作品近年来在中国电影一直处于空白。”

  在运作层面,《我十一》进行了很多新尝试。该片是去年中法签署合拍框架协议后,第一部试水中法合拍的电影。得益于该协议的签订,影片将在两地市场都享受国产片待遇。王小帅说目前和法国方面的合作非常顺利,“那边的合作完全是按协议框架走,合作方包括法国南方基金,也有电视台,一家法国很有名的制片公司也参与进来了,现在那边的发行问题基本都解决了。”影片在制作过程中也得到了法国方面的支持,影片的录音、调光等后期制作都启用了法国班底。

  不过在中国这边,《我十一》的运作则遇到了一些问题。内地导演何平曾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论坛上公开“发炮”,为王小帅鸣不平。不过王小帅目前的态度倒很平和,“第一次做合拍当然会有些问题,毕竟是第一个吃螃蟹,合拍公司等单位也还不适应这种国际合拍的框架。”王小帅表示,需要时间调整是正常的,但“我觉得未来相关单位必须要做出相应的反应,毕竟这个合拍协议会为中国电影人带来很多机会”。

  最终,《我十一》在内地方面的投资主要由王小帅自掏腰包,“其实《日照重庆》我也有投资,当时拍到一半投资方没钱了,所以我投了一部分,这次投得更多。”虽然是一部文艺题材的电影,但《我十一》的整体成本依然不菲,“算是中等偏上的制作,主要是为了还原那个时代的面貌,所以场景上耗资很多,去年的《日照重庆》没有搭那么多的景。”《日照重庆》当时宣称的制作成本是1500万元。

  国际发行方面,《我十一》也计划尝试新路子。以往王小帅的电影往往会选择在欧洲三大电影节首发,再借势推广海内外发行。而这一次《我十一》的运作策略则有不同,“今年戛纳已经过了,下半年只剩下威尼斯,柏林得等到明年,时间上不合适。再说了以往那种路子也是有要求的,比如威尼斯,就是得要冲奖,而且现在在三大电影节上得奖难度越来越大。”影片的法

  国合作方对影片的运作有新的思路,“我们今年可能主攻多伦多等市场类电影节,希望借此让影片进入北美市场,现在我们跟哥伦比亚等公司也有一些接触”。王小帅对新片的国际市场前景很有信心。

  创作是根本

  近年来,随着影院和银幕数量激增,内地影市出现了新变化,尤其是今年,本土商业大片整体号召力有所下降,但一些中低成本文艺片却时有上佳表现。“我早就说,过当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银幕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内容多样化的需求必然上升。”王小帅说,中国电影到了必须要重视创作和原创的时候,“我们以前对市场考虑得太多了——市场是很重要,但电影的根本生命力还是在于创意。”而对导演来说,坚持创作立场是必需的,“导演不是单纯复制的工具”。“感觉我们的电影业还处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大家都忙着想上市,或是完整地走一遍工业化的运作过程。”长远来看,创作才是根本,“现在需要更宽广的胸怀,来接受一些新东西。我认为美国电影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能给新人和新作品空间。”

  王小帅曾经因屡次炮轰“市场”而一度被推至市场和票房的对立面,但王小帅一直反对的其实是“票房绝对论”,当前问题的核心压根不是商业片与艺术片的所谓矛盾,而是娱乐与严肃的差别,“一说到电影就只说娱乐性,似乎只有嘻嘻哈哈、打打杀杀才叫商业性;而一谈严肃,就被推至公众的对立面。”王小帅坚持反对这种态度,“现在比较遗憾的一点是,现实主义的题材很难做,商业片很多都是古装题材,因为在政治上安全。但我觉得好的现实主义电影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类题材必须要直面人生才能打动观众。”

  “电影不能什么都不碰”,这与市场并不矛盾,关键只在于“如何引导观众去接受这类电影”。

  从当前的情况看,创作与情怀的实现似乎有了新的机会,不像以前,“一说这个,投资人、发行人都会耻笑你。”王小帅一直觉得去年的《日照重庆》应该能取得更好的票房和市场反响,“前期的制作、电影节宣传都做到了,但关键后期国内的宣传营销和发行没有跟上。”“《日照重庆》当时只发了40多个拷贝,首周末三天票房300多万元,单拷贝票房“平均下来看是不差的”,但发行规模太小,“《观音山》一上来就发了100多个胶片拷贝,后期还有追加。假如我们当时发300个拷贝,首周过千万是很可能的。”

  《日照重庆》发行保守的主要原因是投资人和公司没有信心,“觉得这类片子不可能做得好”。这一点现在有了改变,“毕竟目前已有成功者可以借鉴,大家看到了可能——情怀和文艺,只要宣发做得好,绝对有市场机会”。

  对此类影片而言,在运作中抓住市场比较敏感的要素也很重要,比如明星,“之前的几部片子票房不错,很重要的是里面有明星”。去年的《日照重庆》起用了范冰冰和王学圻,这次《我十一》的演员表里有闫妮等内地知名演员,王小帅说这样的选择“不能说完全没有市场方面的考虑”。《我十一》也起用了不少新人,比如乔任梁,来自于网络、微博的人气推荐。王小帅说,目前有必要积极发掘新演员,“这很重要,现在来来去去就是那么几个明星——得想得更长远一点。”

  导演王小帅

  1966年生于上海,“第六代”代笔人物之一。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3年王小帅自筹资金拍摄了第一部电影长片《冬春的日子》,获得很大国际反响,随后执导《极度寒冷》和《扁担姑娘》;1999年,《梦幻田园》入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20 00年执导的《十七岁的单车》在当年的柏林电影节获得评委会大奖;2004年作品《青红》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2008年的《左右》则柏林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2010年的《日照重庆》再度入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目前,王小帅正在制作他的第十部电影、中法合拍片《我十一》。

  《我十一》

  《我十一》延续了王小帅作品一贯的风格, 再次涉猎残酷青春题材。讲述了1974-1976年之间发生的一段青春往事:一名11岁的小男孩用自己的眼睛亲历了一桩杀人事件。

(责任编辑:李鑫)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