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深度评论

北京晨报:《妈妈咪呀》助推中国音乐剧起飞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李澄
2011年07月25日09:31
《妈妈咪呀》
《妈妈咪呀》


  百老汇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已经在上海热演两周,来自沪上的消息是几乎所有的晚场票房都达到了100%,超出了上海大剧院事先的预料,毕竟上海人在几年前是看过英文原版的,以目前中文版演员的演、唱水平,是不可以与英文版阵容同日而语的,但上海观众对中文版情有独钟。在首演当天,笔者也在观众席中,上海观众的反响之热烈也超出了我的预料。

  中文译本是否还能够像英文那样合辙押韵与音乐融为一体,是事先第一个最大的疑问,但随着首演亮相,中文译本文字之精彩,韵脚之合理,以及“落地”的乡音之出彩,甚至会让英文版有些相形见绌。还记得当初的英文版首演每一个笑点,基本上都是外国观众会心地发出笑声。而中文版的笑声则全部来自中国观众,更有沪上俚语引来满场笑声,我们这些北京人也一样只有在一边看热闹的份儿。这就是中文版的魅力所在。

  的确,中文版的中国演员中真正的声乐出身不超过三位,而上海话剧院的话剧演员就有三位占据了主要角色位置,所以,如果以声乐的水准来评判中文版《妈妈咪呀!》肯定是有相当的欠缺,但这就是目前中国音乐剧人才的现状。好在阿巴的音乐实在太经典了!好在《妈妈咪呀!》的脚本实在太精彩了!即便是在唱功上稍逊风骚,但整出戏的精彩程度却很少被降低,相反,因为中文版省却了来回扭头观看中文字幕的麻烦,观众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故事当中,投入感、体验感和参与感都远比看英文版时高得多。

  下月,《妈妈咪呀!》中文版将要在北京世纪剧院连演80场,并将由此创下北京音乐剧连续演出场次的纪录,票房能否跟上既是制作方的忧虑,也是各方看客的疑虑。音乐剧是一个需要一场一场积累口碑来逐步赢得市场的产业,媒体的宣传常常不如观众第二天街谈闲聊的传播效果,而不同城市的城市文化、欣赏习惯、戏剧口味都会影响一出戏的成败。音乐剧是一个戏剧与观众互动性很强的舞台形式,观众会因为一个演员、一个人物、一首喜爱的歌、一个百看不厌的故事,而一次次地走进剧场反复咀嚼、感受、体验,只要抓住了观众的心,戏就可以常演不衰,常演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演员加盟,常演就会迅速提高演员的舞台演唱水准,音乐剧的水准也会因此而逐步提高。“高楼万丈平地起”,中国音乐剧的现状就在平地,这是现实,也是达到万丈高楼的起点……

(责任编辑:崔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