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肩上蝶》 > 《肩上蝶》新闻

《肩上蝶》悲剧背后的故事:当投资人爱错导演

来源:搜狐娱乐
2011年07月20日08:05
《肩上蝶》大概是7月档期里最尴尬的一部影片
《肩上蝶》大概是7月档期里最尴尬的一部影片

  搜狐娱乐讯 (陆十三/文)《肩上蝶》大概是7月档期里最尴尬的一部影片,商业大片的阵仗,却只能获得文艺小片般的收益。从上海电影节开始,《肩上蝶》就爆出剪辑权之争,导演张之亮对媒体表示,片方稻草家族和发行人高军绕过自己,把影片原来的123分钟版本剪成了93分钟,他表示自己受到了极大伤害,宣布退出《肩上蝶》宣传。《肩上蝶》7月8日上映前夕,影片未举办任何的首映活动,期间张之亮在微博表示自己一直等着想参与活动,但片方始终没有联络自己。该片制作宣发投资号称近8000万,在导演张之亮的一再坚持之下,以123分钟的版本上映,至今仅收1000多万票房,可以说血本无归,还成为近期国产片高投入低产出的反面教材之一,十分令人惋惜。

  搜狐娱乐日前采访了《肩上蝶》投资方稻草家族,发行人高军,导演张之亮三方面人士,力求还原一部电影折戟沉沙背后的故事。其实,这并不是热钱非理性投资电影的缩影,更多是一个投资人与一个导演决裂的故事。两方曾经试图精诚合作,一方付出了数千万投资,一方搭进去了数年精力和业内清誉,最终落得双输的境地。

  有人会以金钱来衡量整件事,也会有人力挺“为艺术坚持”,也许这背后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但恐怕双方都该反思,也值得业内人士警觉。电影,既是导演们的梦想,也是投资人们的生意,一方面,导演需要为投资人的金钱负责,另一方面,投资人买单也需谨慎。敢玩的前提一定是,能输得起。

  出品方说法:“所有做法都是经过导演允许”

  之前《肩上蝶》真正引起业内普遍关注,是始于上海电影节期间一篇名为“《肩上蝶》缘何被禁赛”的报道,张之亮与片方的剪辑权之争也浮出水面。早前张之亮面对媒体所传达出的态度是,自己的作品不被片方尊重,还在未告知自己的情况下,对影片进行了重新剪辑,《肩上蝶》也从120分钟被删减到93分钟。不过,最终观众在影院中看到的《肩上蝶》仍为2个小时的版本。

  稻草家族董事王小姐对记者表示,其实张之亮隐去了一件事,那就是投资方与导演之间其实并没有具体的合约,完全放手让张之亮一手包办了《肩上蝶》导演、编剧、制作人所有的环节,但按照《著作权法》,如果没有合约,那么作品的版权默认应属出品方所有。“当初决定重新剪辑的时候,我们一直想要与张之亮取得联系,但始终未果。包括跟艺人的合约,也是张之亮去签的。合约里的细则我们之前都没有看过,这也导致后来《肩上蝶》改档期之后,艺人全都无法配合首映活动,我们都已经很努力的沟通过了。”

  “所有都是经过他的允许。五月份的时候,我们决定重新剪辑,刘总通过导演助理说,我不希望因为剪片的事情跟导演伤了和气,但是片子我是希望剪的,最好导演自己剪。他的助理传话回来,导演说如果你一定要剪片子,他没有办法阻止你,但是他自己剪不了了,因为他认为他现在呈现的版本是最好的。我们在导演说了这个话之后,才去找新的剪辑师进行剪。”王小姐表示,他们告诉剪辑师,不要破坏导演原有的叙事结构,尽可能尊重他的原创原意。“导演一直在逃避跟我们沟通,他就是对媒体沟通,他喜欢隔空对话。”

  但这一版93分钟的《肩上蝶》并未取得公映许可证。因为在上海电影节期间《肩上蝶》2小时导演版抢先看片,93分钟版便不可能在电影局取得许可证,更注定尘封。王小姐表示,张之亮始终不给片方的人看片,直到2小时版《肩上蝶》送审前一天,才把胶片拿来给他们看,“这意味着,我们没有提出任何的修改意见的机会。最后公映的是2小时,一方面是因为93分钟没拿到许可证,一方面就是因为导演的极度坚持。”

   7月2日,在《肩上蝶》公映前一周,张之亮在微博写下:“一直等候宣传方面的安排,可是毫无音讯。”王小姐承认,在上海电影节的报道爆出来之后,双方就闹僵,出品方也就没有再联系过张之亮,“那个时候我们也确实不希望他再参与宣传了。”

  “8000万让我们认清一个人”

  很多人心中最大的疑问是,为什么《肩上蝶》背后唯一的投资人刘先生放心把6000万这样一个大数字交给张之亮去拍一部文艺片?王小姐表示,当初张之亮承诺过,会拍一部商业片出来。“在最早的时候,他承诺一定是他人生当中拍的最商业的一部影片。包括后来张导自己对票房做了一些预测,都是有人可以证明的,比如说大家一起吃饭,他说,你放心,这个片子一定比《墨攻》还好看,我有信心票房是1.5亿,2亿也没有问题的。但谁也没想到电影拍出来是那个样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稻草家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投资人刘先生以家具、涂料生意白手起家,对电影来说是个门外汉,但他遇到张之亮之后,认为张之亮是一个干过多年电影的人,所以完全信任对方,从一开始只投2000万,到最后扛起所有的投资。“刘总给张之亮开了家公司,运转三年一分钱没赚,《肩上蝶》的实际投资是4000万,再加上宣发费用,不算利息的话,所有花在张之亮身上的钱超过8000万。”

  据悉,《肩上蝶》的导演费约两百八十万,其次张之亮还拿到了五十多万的项目费,一部分的编剧费用,总计约三百五十万人民币酬劳。

  “为什么要去帮他?因为《车票》(2008)之前他们就认识,刘总觉得跟张之亮接触下来,这个人非常好。张之亮的日子过的非常非常的艰苦,在加拿大有三胞胎儿子和一个女儿要养,他之前在香港拍过很多优秀的片子,但他是那种为了艺术非常执着非常坚持的人,他自己手里有很多项目,如果有个投资人说我愿意为你这个项目投钱,但是可能需要一个更好的编剧对剧本做一点微调,他会说我不要你的投资,你不能碰我的剧本。他是一个坚持到这种地步的人。所以为什么他《墨攻》要了十年。你看他常年拍戏的数量,你可以知道,有没有钱了。刘总之前不知道张之亮是谁,认识之后他了解了这些,然后知道他找投资特别特别的困难,他觉得,这么一个优秀的导演,来到大陆这么多年,如果再不拍片子,或者只拍那种几百万投资的片子,可能就死掉了。他觉得为了帮张之亮一把,所以对这个片子进行了投资。”

  该工作人员透露,其实刘先生的哥哥就是张之亮2006年作品《墨攻》的前期投资方之一,“大概90多万,张之亮承诺过,如果你前面投入一部分钱,以后一定还,但那笔钱后来没有还给他。”尽管如此,刘先生还是选择信任张之亮,在工作人员们看来,他表现出了与普通商人完全不同的一面。“他做生意跟别的商人不太一样,如果你帮他做事,他就百分之百的信任你,对你好。因为在他印象里面,谁也不是傻子,如果你拿我当傻子,那你自己应该很清楚你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

  影片从拍完到上映,经历颇多波折,数千万的投资砸进去,但上映至今票房仅1000多万,可以说是血本无归。“很多人都对刘总说,你被张之亮骗了,但他一直在坚持说,我不认为张导骗我,他不是一个会骗人的人。如果没有上海电影节那次的事情,他还是会非常的执着相信张之亮。”

  “刘总说以前我认为只要我对人家好,人家都会以诚相待,至少不会骗你,他说这次就在你们娱乐圈认识了张之亮,彻底的伤透了我的心,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刘总一直管张之亮叫老大,现在他觉得他自己挺贱的……而且还背了一个骂名,被人说不专业,没有眼光。”

  工作人员说,张之亮还有一个项目叫《马头琴》,需要8000万的投资。“他之前要投资找到天津电影制片厂,对方说,我怎么会相信你会让我回本呢,张之亮跟人家说,这是艺术,你们不要什么都只谈钱。但是我的看法是,大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你自己做的梦,就一定要别人掏钱给你实现吗?”

  “导演一再阻止我们自救”

  5月30日,《肩上蝶》举办了久石让音乐会,活动结束后张之亮很开心。“他跟我们说,我们入选了上海电影节的开幕影片。我们大家其实都知道这个消息,但商量后了觉得,一方面正在争取93分钟版本的许可证,另外一方面123分钟版本不适合提前把口碑散出去,所以我们跟张之亮商量,是否可以不参加上海电影节。刘总打电话给张导的时候,张导就不接,不停挂掉,然后发了很多条短信,大意是说你不尊重创作者,你不尊重艺术,让所有工作人员心血白费,他非常伤心难过,不想沟通不想说话。”

  “当时刘总听了并没有在意,他挺开心的,说没事,不接电话就不接电话,我给他写封信,好好解释下。回去以后他真的很认真的写一封信,大意是说,我一直以来把你当作我自己的大哥,你认为好的东西我从来没有说过它不好,你觉得你做的是对的,我就认为你做的是对的。你问我要钱,我从来没有问过你这个钱是干吗用的。但是这次上海电影节,我真心的希望我们不要参加了,回收资金的压力确实挺大的。赔钱没有关系,但是你不要让我赔太多,要让我承担的起。诸如此类的话。他说我自己写完之后,读着都快哭了,张导看了这个不可能不动容。他很有信心把邮件发了出去,结果张导回了一封邮件,说承担资金压力的不是我,我拍的就是一个文艺片,如果你们不通过适当的渠道让人认可它的话,所有人员的努力都白费了。”

  工作人员向记者出示了张之亮当时的邮件,正文确有这样的内容:“像《狄仁杰》、《当子弹飞》、《阿凡达》,甚至早前的《墨攻》等影片,都是超过一百一十五分钟的电影,并没有影响上映时候的排片,每天场次也很多,我认为电影本身的完整性十分重要,如果电影不完整,时常再短对票房也没有帮助。……要对中国电影负责,如果剪了以后,对稻草家族发展十分重要,对投资人以后的投资信心十分重要,对我在中国发展十分重要。……为了商业运作,也许我会哑忍,避免回应,现在所有人的心血。你怎么样逃避,也逃避不了这是文艺片的事实。”

  张之亮在六月一号下午三点的邮件中写道:“我一再劝阻你们,你仍坚持,我不是作品的主人,没有能力阻止你们,不合理的行为现在到了一个无法控制的地步,我无法对外解释为何不去上海电影节,也不能接受因发行而少排一场,被篡改作品既然没有办法维护,也帮不到你,为免伤害你,之所以选择不发表任何言论情况下,静静的回加拿大,退出一切《肩上蝶》的活动,表示我不支持你们的做法。”

  工作人员带一点无奈的说:“如果真像他说的一样,《肩上蝶》真的像《子弹飞》、《阿凡达》,如果真的是好的,我们为什么要剪呢?我们一开始不能对外界说这个片子不行,只能跟外面说我们剪是为了多排场,但是前提是这个片子不行。我们只是想自救,但他阻止我们。后来外界不明真相,有各种言论,都认为120分钟版本是一个神,认为张之亮是弱势,甚至还怪罪发行方。”

  “而且剪辑的问题,也不是高军老师说剪就剪,一定是我们同意了才可以剪的。这个决定是我们做出来的。因为我们这边接触了院线,大家一致的观点是,这个片子要剪,一百二十分钟没有戏,市场给我们的回馈都是不认可这个影片的。”

  发行人高军说法:“善良的投资人请捂紧钱袋”

  《肩上蝶》发行人高军此前操作过《密室之不可告人》、《观音山》等中小成本电影,均创下不俗票房,他坦言在跟刘总聊的过程中觉得,刘其人比较业外,不太了解圈里的水深水浅。“他很慷慨。他原本不是投六千万,本来只需要他投两千万,最后慢慢追加进来的,其他的投资方逐渐没有了,最后剩下他一个人了。我觉得对于这样的投资人要特别负责任,你伤害这个投资人的投资信心,等于伤害了他身边的圈子里有可能成为电影投资人的人,所以我想接过这个片子来,想帮它发出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成绩,当时我的目标是亿元俱乐部,但是前提是一定片长要‘瘦身’。”

  谈及那个从未面世的93分钟版本,高军评价,比123分钟版本节奏好很多。“那个版本可以让你们媒体看,真的提炼的好很多。但导演这么激烈的反对,我们也没有必要太坚持了,而且当时投资人也没有特别坚决地要求导演服从。你不剪掉片长,那么(票房差的)结果是一定的。”

  之前的剪辑权之争,舆论的火也烧到了发行方身上,高军坦言自己无所谓外界的争议,对于张之亮的言论,他表示不评论。“我们发行很多部影片,我们也曾经创造过文艺片的票房新标杆,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不怕有什么其他的一些误解,只不过就是觉得可惜和无奈。我不是投资人,如果我是投资人,我一定会坚持我的意见,一定要在市场上放93分钟这个版本。”

  对于刘先生与张之亮导演之间的是是非非,高军并未发表意见,但他意味深长地表示:“我只是忠告吧。善良的投资人,千万捂好你的钱袋。”

  导演张之亮方面说法:“都要导演来承担是不公平的”

  搜狐记者连线张之亮导演的时候,他已经准备飞往加拿大,预计休养2周。“之前《肩上蝶》刚上映的时候,张导每天都在等着媒体的采访,但是没人关心,他最近应该没有什么激情回应媒体的采访了。”

  对于记者的问题,其发言人王冰代为回应:“他们要剪片,我可以理解,但没有任何人来跟我们沟通。(高军)之前的发行人是跟我们一直有联系的。”

  两者纷争真正始于上海电影节,稻草家族的说法是,张之亮没有跟他们商量,就把电影送到了上海电影节,对此王冰表示:“大家当时定下来的策略是,要尽量争取到开幕电影,那时候刘总没有反对的意见。在久石让的发布会,当天我们接收到了主办方的电话正式入围竞赛片,导演就很高兴,刘总当时就显得很不高兴,后来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我们要尽量做好宣传,后来就退出传媒大奖,一定不要作为开幕片放映。大家后来都很有怨气,说这是丑闻,所有的竞赛片都是在大厅放映,只有《肩上蝶》安排到了小厅,而且我们自己的人都拿不到票。”

  稻草家族方面表示,张之亮之前是承诺过要拍商业片,后来成片却是个文艺片,当记者问及此,王冰反问:“我有一个疑问,谁能够界定商业还是文艺?《肩上蝶》对于张导来说,已经是他最商业的一部电影了。这样对他不公平,我觉得没有一个界定的标准。”

  此外,王冰跟记者确认有《马头琴》项目,“张导是希望是拍成冷兵器时代的古装战争片,需要跨国演员的阵容,所以投资会很大。”

  “刘总还是不懂这个行业,他多多少少会听一些别人的说法,这些都是很影响双方的感情的。这不符合双方的约定。《肩上蝶》也不是凭空的出现双版本。”王冰说,刘总付出了真金白银,而张导也确确实实受到了伤害,“至于是谁的错误,我觉得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每一个项目都会有人看好有人不看好,有人会觉得《肩上蝶》是个冒险,但导演不会退缩的。《肩上蝶》在与观众见面之前,就遇到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如果要导演一个人承担,也是不公平的。问题是双方面的,应该是大家都去思考吧。”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衣云鹤)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