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娱评 > 大腕专栏

2011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坚持品味难掩尴尬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风之影
2011年06月17日16:03

  第11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在澳门新濠天地举行了颁奖典礼。这是华语电影传媒大奖颁奖礼第一次由内地移师澳门举办。由于本届华语电影传媒奖被看作是十年之后的一个新起点,因此以“新起点”为主题。相对于正在热热闹闹进行中的上海电影节而言,本届电影传媒大奖略显星光暗淡。虽然主要奖项的获得者大部分出席了本次颁奖典礼,可是还是让人感觉这一个已经举办了十年颁奖典礼在人气方面仍旧是略显不足。最终,台湾影片《当爱来的时候》几无悬念的获得最佳影片,葛优和汤唯凭借着在《让子弹飞》和《月满轩尼诗》的出色表演,分获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女主角奖。

  台湾电影蝉联最佳 内地淡定香港失意

  和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不同,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从成立之初,就声称是“中国惟一将公映的华语影片全部纳入视界的电影奖项”, 每年初,由内地、香港、台湾三地评委分别对上年当地公映的华语片进行投票讨论,然后提名出各个奖项。在一定程度上,这一奖项可以看作是对于上一年整个华语电影的一次完整而全面的检阅,也是内地与港、台三地电影事业“比拼”的一次评审,也可以作为整个华语电影三地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

  就本届而言,《当爱来的时候》的最终获胜,是继去年的《不能没有你》之后,台湾电影蝉联最佳,加上《艋舺》也获得最佳新导演和最佳男配角等奖项,台湾电影延续了近些年在品质上备受赞誉的强势。虽然之前已经有《一一》《美丽时光》等影片曾获得过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肯定,可是在第四至第九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上,台湾影片除了在个别奖项上有所斩获外,几乎无所作为。但是从去年开始,台湾电影有着强烈的“复苏”的味道。《海角七号》《艋舺》等影片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还有《不能没有你》《当爱来的时候》《第四张画》等影片在品质上获得广泛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台湾电影虽然依旧难言已摆脱困境,可是台湾电影人在探索自身电影的出路上,却在慢慢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反观内地影片,在轰轰烈烈的“总票房超越100亿”的神话的背后,却难掩影片整体水准走低的事实。商业方面取得的重大进步,却是以牺牲影片的整体品质为代价。在即将过去的2011上半年,内地电影在国际各个电影节上几乎一无所获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明。就2010年而言,虽然出现了《唐山大地震(高清在线观看)》《让子弹飞》等这样的“票房大鳄”,可是却依旧难以掩盖影片整体水准进一步丧失的尴尬。尤其是作为具有浓厚文艺化倾向色彩的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来说,这种商业大片的失意也属于必然。《让子弹飞》虽最终斩获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奖项,已属成绩不俗,但却与最佳影片无缘,甚至连提名都未获得。而另一“票房巨制”《唐山大地震》更是仅仅获得最佳男配角提名(陈道明),且最终空手而归。整体而言,内地影片在本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上可谓“淡定”,一部《让子弹飞》的火爆无法掩盖内地影片整体水准低迷的事实。联想2008年第八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上内地影片几乎囊括所有主要奖项的辉煌,让人感慨:仅仅几年,内地电影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加速的同时,已经遗失了太多重要的东西。

  不过,相对而言,最失意的也许是香港电影。在主要奖项中,只有一个来自内地的汤唯凭借港片《月满轩尼斯》里的角色获得最佳女主角奖项,此前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多项等提名的《志明与春娇》最终几乎一无所获,只有杨千嬅(在线看影视作品)凭借此片获得一个安慰性的“观众票选最受瞩目女演员”奖项,让人有些意外。不过,这个结果,也是与香港影片近些年持续低迷的现状保持了一致。在产量一步步下降的同时,并行的是品质的持续低迷。尤其是在内地市场巨大的诱惑面前,许多香港导演为求商业获得快速回报,不惜以“吃老本”的形式利用观众对于经典港片的怀旧心理产出一批粗制滥造的作品,最终让观众坏了胃口。如今的港片,更多的是在一种怀旧的色彩中带着些许悲壮的气氛前行,就连今年的香港金像奖都不惜将最佳影片授予票房低迷的《打擂台》,怀旧与鼓励的原因占了一大部分。看来,港片要想走出低谷,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坚持品味居上 难掩自娱尴尬

  作为一个以“促成电影评论与电影制作及传播的良好互动”为己任的评奖,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为引以为荣的,就是它自身的评审机制。所有参赛影片无需报名,凡公映后的作品自动进入评审范围。该奖每年年初在中国各地举行多场评审讨论会,评审投票讨论结果公开刊布,对待评审流程相当审慎。其评委由来自内地、香港及台湾的知名电影文化工作者和影评人共同参与。这些媒体人和影评人自身的素质和口味决定了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评定更偏重于影片的“思想深度,以及对新锐影片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文艺色彩更为浓厚一些。从第一届的杨德昌的《一一》获胜开始,这一风格得到了延续。从《寻枪》《图拉姆》再到《不能没有你》,这些获得最佳影片的电影无一例外体现了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更注重影片自身的品质和内涵,尤其是对于文艺色彩浓厚的影片的偏爱。

  就本届传媒大奖的结果而言,《当爱来的时候》无疑延续了这一传统。这部由台湾导演张作骥执导的影片关注的是普通小人物的命运,利用一个普通家庭的内在关系来展现社会的变化和影响。“在复杂的家庭关系冲突中,满含温情地刻画亲人间的爱与矛盾,从女性角度审视社会,以自我力量的更生升华全片。”这部影片保持了台湾电影一贯的节奏与影像风格,却又足以打动观众。最佳影片和最佳编剧两个重要奖项的获得,体现了评委对于这部影片的偏爱。除此之外,传媒大奖的评委在评选演技性的奖项上更是刻意回避带有偶像色彩的演员,注重演技和对于影片中人物的诠释。这一次马如龙和李滨分别凭借《艋舺》和《玩酷青春》里的“老男人”和“老太太”形象获得最终胜利,将传媒大奖的标准与口味也体现的非常明显。

  不过,任何一个奖项,单纯依靠自身的偏好,最终难逃“曲高和寡”的诟病,吸引力也就难以提升,最终难逃“自娱自乐”的尴尬。就本届传媒大奖而言,虽然声称此次耗资800万打造一场盛会,可惜最终依旧是星光暗淡,热心参与本届大奖的黄晓明几乎成了此次传媒大奖最大的“帅腕”,传媒大奖最终也将“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男演员”奖项颁发给他,作为鼓励。而黄晓明在获奖感言里一句“所有的伤痕都是男人的勋章”更是道尽满腹辛酸。为了避免这一奖项进一步被忽略的困境,也为了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传媒大奖不得不也在奖项的设立上做出某些妥协。本届新增“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电影”、“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男演员”、“观众票选最受瞩目女演员”、“观众票选最受瞩目表现”等四大奖项就是明显的例子。《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等热门电影高票入围提名名单。而舒淇、姚晨、阮经天(在线看影视作品)余文乐(在线看影视作品)这些在正式奖项中未获得提名却人气十足的演员均入围了“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男(女)演员”奖项提名,薛凯琪(在线看影视作品)王力宏(在线看影视作品)等美女帅哥则入围“观众票选最受瞩目表现”大奖提名。这些奖项的设立,体现了传媒大奖组委会进一步贴近年轻观众的苦心与无奈。毕竟,单纯的讲究自身口味与立场,可能会将一部分观众拒之门外。在一个商业化十足的社会里,这种妥协也只能是无奈之举。联想到之前的某一届传媒大奖为照顾赞助商,曾在颁奖礼特别安排了长时间的商业味十足的珠宝秀的情景,更让人感慨这种单纯的品味坚持实属不易。如何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一条平衡的道路,还是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举办方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风之影(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李瑞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