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戏曲

擂台赛触动京剧界“清纯力量”令京剧扬眉吐气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1年06月14日08:53
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
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


  一连25天,长安大戏院每晚都涌动着青春的激情,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从明媚的春季延续至火热的夏季,上周末,这一在整个京剧界掀起了波澜的全新演出品牌在《杨门女将》的铿锵战鼓中鸣金收兵。马、谭、张、裘、梅、程、荀、奚各流派的近30位青年演员或独挑大梁,或助阵登台,以集团之势展示了北京京剧院足以令其他院团生畏的“青春力量”。近两年,北京京剧院的剧目在一系列全国重要奖项的评比中成绩欠佳,但此次擂台赛让一度丧失了话语权的北京京剧人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资本,擂台赛的评委们甚至感叹:北京京剧院的人才储备堪称全国第一。在擂台赛的闭幕式上,青年演员向辛苦工作的专家以及观众评委献花表达感激,而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也同时宣布:由北京京剧院联手各地方京剧院推出的“2011全国京剧艺术青年演员擂台赛”,将于8月在梅兰芳大剧院开赛,此外,北京京剧院的武戏擂台赛也将于11月开打。

  ■评委张关正

  市场激励机制是人才成长的必要条件

  此次擂台赛的评委之一、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关正称:“北京京剧院这一带有创新意识的举动,对其他院团触动非常大。眼下拥有九大头牌的北京京剧院,没有指着这些当红名角过日子,而是着眼于未来,从擂台赛的效果来看,他们近10年来的人才梯队建设相当成功。”虽然院长李恩杰反复强调重成长不重名次,但在张关正看来,这种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是京剧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纵观京剧200年来崭露头角的名家,无一不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磨炼出来的,过去唱戏是为吃饭、发财,现在没有了这样的诉求,但艺术的竞争是永恒的。一个优秀的演员,天赋、勤奋和机遇缺一不可,除了天赋外,擂台赛提供的平台不仅给了演员机遇,也制造了压力下才会有的排练场告急的场面。”

  对于张关正来说,另一个值得称道的现象就是擂台赛打破了以往院团间剧目泾渭分明的做法,“这25台戏,既有老北京京剧院的传统剧目,也有像《杨门女将》这样的国家京剧院的代表剧目。过去,各个院团基本是你有你的戏,我有我的剧,互不打扰,但在当下剧目相对贫乏的时期,这种打破门户之见的做法,无疑是明智之举。”对于各执一词的票房考核机制,张关正属支持派。“只会演戏、不懂市场的演员不能称之为好演员,当然演员还是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舞台上,但注重市场也不是歪门邪道,而要看用什么手段。能够让更多人来支持国粹艺术有什么不好,毕竟个人利益与整个事业是密不可分的。”

  虽然擂台赛有着诸多积极的意义和影响,但张关正仍执言自己对于擂台赛有三个希望。“一是青年演员要有更长远的眼光,如果仅仅是有赛事才动一动,那永远也不可能有鲤鱼跳龙门的那一天。二是从擂台赛不难看出,行当和流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年北京京剧院马、谭、张、裘、赵五大头牌中,曾经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赵(燕侠)派,这次没有一位演员,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不过后来我听说84岁的赵燕侠将亲自为新秀吴昊颐传授赵派代表作,这是一件好事。另外,马(连良)派此次虽然有穆雨和宋昊宇崭露头角,但作为北京京剧院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后备人才情况不容乐观。三是院团的建设有待改进,缺乏能把握方向和全局的艺术权威。一些戏你能看出主演的表演是很讲究的,显然经过老师的精雕细琢,但一些配演虽然很认真,可艺术上还是有很大差距,有的甚至是比较仓促就推上了舞台。一堆好零件,但工艺水平不高,也组装不出精品。因此,一出戏应该有能够通观全局的人来掌控方向,就如同老人艺有焦菊隐、欧阳山尊,老中国京剧院有阿甲、翁偶虹。”

  ■“擂主”张建峰

  学师爷声线不如打好文化底子

  擂台赛最终产生的擂主是奚(啸伯)派老生张建峰,擂台赛前的那段日子,他一边要排《宋家三姐妹》,一边还要照顾生病的孩子,用他自己的话说,“基本处于崩溃的边缘,都说我是‘擂主’,其实应该是劳累的‘累’。”但回想起那段时间,张建峰戏言:“或许正是在那种极致的状态下,我才能演出范进的窘况。”

  这出《范进中举》是奚派的代表作,虽然这出戏是张建峰和恩师欧阳中石先生学习的,但之后又有好几位老师都帮他进行过加工提高。在擂台赛之前,他仅仅演出过三场,但在这样一出有些独角戏意味的作品,已经算是不少了。对于“擂主”的称号,张建峰说,“其实我知道并不是我现在演得有多么完美,而是评委看到了我的潜质。我是在石家庄艺校打的基础,后来虽然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但底子不是那么扎实,这一点我非常清楚。中专毕业后在北京京剧院当临时工的那几年,我几乎连龙套都没有机会上,三年的时间,把我内心的骄傲全磨没了。所以后来大学四年我每天几乎就是图书馆、排练厅、食堂,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参赛前,老师欧阳中石对张建峰说,不要把它看成比赛,你和你的伙伴们一定要把这当成一次展示的机会,或许正是这样的心态让他在舞台上有了松弛的状态。

  从《新白蛇传》、《孔雀东南飞》到《下鲁城》、《赤壁》,近几年,张建峰的演出大多以新编戏为主,很多戏迷表示不喜欢他演新戏,但恩师欧阳中石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只要能上台就是好的,就会对传统戏的人物塑造有帮助。张建峰说,“我们这一辈演员都是学的少,演的机会就更少了,所以上台的机会不能随随便便放弃。”上大学时,他不仅演过京剧《悲惨世界》,还演过话剧《哈姆雷特》的片段,为此还看了弗洛伊德等很多人的著作,这对他后来的人物心理体验帮助很大。

  作为奚派年轻一辈中的翘楚,张建峰对于这个现今传人并不多的流派有着自己的认识。“奚派很难,学不好会走入歧途,现在有些戏迷唱得太过了,硬生生地往师爷的声线上靠,那样很毁嗓子。我们在学习师爷发音吐字的同时,更重要的就是要打好文化基础,奚先生就是大学问家,我的恩师欧阳中石先生也是如此。”

  ■票房满分谭正岩

  曾有粉丝围着他跺脚转圈

  谭门第七代传人谭正岩是所有参加打擂的演员中第一个在票房核算中获得满分的,演出现场的火爆程度连他自己都始料未及。“开始我还想自己买点票请朋友来看呢,结果一问票房都没票了。”外形儒雅、俊朗的谭正岩粉丝众多,有铁杆戏迷,也有偶像崇拜者,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而且以女孩子居多,有学生、白领,还不乏IT精英。演出现场,一些粉丝打出了演唱会时常用的电子牌,表达对谭正岩的支持,这在京剧演出中还是第一次。谭正岩说:“他们中的很多人,我的每次演出都会到场,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和职业,但很熟悉他们的面孔,平时我们的交流都是在QQ群上。还记得有一次演出结束后,一个跳国标的女孩激动得围着我跺脚转圈。”

  由于外形极具偶像气质,谭正岩收到的影视剧邀约不在少数,但他几乎都拒绝了,“因为时间不允许,没有演出的时候总想多学点戏。仅仅在影视上混一脸熟也没什么意思。”前年播出的电视剧《龙须沟》中,谭正岩出演了唱京剧的小人物杨喜奎,唱念做打都由他自己完成。然而也正是这个难得的荧屏形象为他赢得了不少粉丝,很多年轻人从此开始喜欢京剧,关注谭派。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郭佳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责任编辑:崔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