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深度评论

北京日报:儿童剧热闹的背后是什么?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牛春梅
2011年06月01日16:46

  又是一年“六一”到,儿童剧还是一如既往的多,剧场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但这热闹过后,笑声背后,除了一地碎屑,还能留下什么?著名儿童表演艺术家王羊说,现在能让孩子们静下心慢慢体会的儿童剧太少了。

  讨巧一 互动频繁太闹腾

  “互动”是儿童剧演出中最讨巧的形式,只要演员走下舞台和观众交流,孩子们就会很兴奋。有些儿童剧为了追求现场效果,就让演员频繁走下来,左一圈,右一圈地绕着剧场转。有些引进的儿童剧,则是搬几个经典形象在舞台上晃来晃去,然后就走下舞台和观众互动、合影,孩子们会看得很热闹。

  著名儿童表演艺术家连德枝认为,这种一味迎合孩子心理的儿童剧“太闹腾”,“没有给孩子留下思考的空间。如果《马兰花》就是演个热闹,怎么能演这么多年?”

  有的创作者认为,孩子不能理解复杂的故事,看戏就是图个热闹、开心,儿童剧就是哄孩子玩。连德枝说,很多儿童剧创作者低估了孩子的智商,其实孩子们的理解力并不差,有时比成年人还要敏感。中国儿艺的经典剧目《小蝌蚪找妈妈》就涉及到了生命和成长这样的大话题,当青蛙妈妈不得不离开孩子的时候,虽然剧中并没有提到死亡,可是许多小观众都能感受那种诀别的情绪,会掉眼泪,会转身搂着妈妈说:“我爱您!”

  幼教专家杨立梅说,戏剧对孩子而言是游戏,也是生活,“他们看到什么就会模仿,从中去学习生活,会将剧中人的处事方式搬到自己的生活中。”观剧对于孩子情感、美感、创造性、文化修养的培养都非常重要,“如果儿童剧一味迎合儿童心理,就失去了它的引导作用。”

  讨巧二 增加各种“添加剂”

  动辄投资几百万元,剧场挪到体育馆,演员唱“黑炮”(Hip-hop),跳街舞,背景还有大屏幕,神话人物嘴里冒出来的都是网络热词,铁扇公主和猪八戒互称“哥哥”“美眉”……

  谈及当下的儿童剧,戏剧评论家徐恒进摇摇头说:“‘添加剂’太多,像《马兰花》那样的‘绿色食品太少’。”

  中国儿艺《西游记3》在彩排时,就曾因为剧中猪八戒、铁扇公主的台词暧昧,行为太成人化而遭到质疑。编剧解释说,这是站着和儿童说话,而不是俯下身去迎合。不过,在听到反对的声音后,中国儿艺很快对剧本进行了调整,在正式公演时“猪八戒”的行为大为收敛。

  儿童剧《北京传说》为了增加票房,甚至将表演场地挪到了“水立方”。在体育馆演出,听起来很美,可是偌大的体育馆里观众甚至看不清演员在哪里,声音也听不清,儿童剧想要实现与孩子心灵交流的功能更显得遥不可及。导演邵泽辉说,儿童剧应该是戏在前,景在后,舞台起到的只是辅助功能。可是有些大制作,基本就是景在前,戏在后,让孩子们看戏变成了看景。

  还有的演出说是普及传统文化,但普及的方式却让人啼笑皆非。比如对《孟母三迁》这样的传统故事进行纯搞笑式改编,让孩子们看得的确很新鲜,很兴奋。但专家却感觉啼笑皆非,对这种任意变形的方式来传递严肃传统文化,能否真的达到目的表示怀疑。

  对于没有鉴别力的孩子们而言,艺术家的良心和责任感也许就是唯一的“质监部门”。

  讨巧三 借大编剧造声势

  为了吸引眼球,近几年儿童剧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好“大”喜功的大制作,请来知名大编剧写剧本。大编剧的名头是很响,但对儿童剧的创作却未必是福音。编剧吴玉中说,儿童剧创作其实非常难,大编剧也未必能写好小戏,“玩票”心态就是看轻了儿童剧,绝对写不出好戏来。

  其实,无论大编剧还是小编剧,儿童剧编剧对待孩子的心态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创作。在许多中国儿艺演员的记忆里,《马兰花》的编剧任德耀就是一个慈祥可爱的老人,他非常有童心,总是用他的眼睛去观察孩子,喜欢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平等地交流。“现在热爱儿童剧创作的人很少,没有人会去基层体验生活,还说儿童剧不好做,你的作品不了解孩子当然没人看……”《马兰花》的执行导演刘晓明愤愤地说。

  有人以为儿童剧编剧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随便谁都能干。其实儿童剧编剧是非常难,一般的话剧编剧写影视剧没问题,却写不好儿童剧。吴玉中认为,大编剧写不好儿童剧和能力没有关系,而是和经验有关,“孩子的思维特别自由跳跃,而戏剧要求结构严谨,这种矛盾要没有丰富经验很难把握。”因此儿童剧编剧不仅需要过硬的戏剧基本功,还要有儿童的思维,人物个性、逻辑也得符合孩子的欣赏习惯,“只要你有几分钟不吸引人,他们就会走神。”

  建议:向传统文化借故事

  中国观众习惯消费故事,一个好故事是戏剧的灵魂,对于儿童剧更是如此。《马兰花》的执行导演刘晓明说,时代感特别强的故事往往生命短暂,“有时与其生编硬造漏洞百出的新故事,不如好好开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从中寻找经过时间锤炼,又适合孩子们的题材。”

  已演出55年的《马兰花》改编自中国民间传说,今年“六一”上演的《精卫传奇》、《宝莲灯》也都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经典故事往往有一个经典的主题,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人们的态度都不会改变,更适合长期保留演出。导演邵泽辉想要做一部能够像《马兰花》、《白雪公主》一样可以留下来长期演出的儿童剧,因此他选择了《宝莲灯》,看中了这个故事里渲染的母子亲情。中国木偶剧院今年也推出了取材于《山海经》的神话剧《精卫传奇》。

  吴玉中说:“中国儿童剧要想出经典,传统题材是一个重要方向。因为传统故事特别有想象力,也很符合孩子们的思维方式。”

(责任编辑:崔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