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戏剧专栏 > 剧评人赫佐格林专栏

话剧《爱情的印象》:怀旧爱情文艺腔话剧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赫佐格林
2011年05月27日12:48
话剧《爱情的印象》海报
话剧《爱情的印象》海报

 

《爱情的印象》剧照:祖峰 周韵
《爱情的印象》剧照:祖峰 周韵


  话剧《爱情的印象》改编自史铁生的小说《务虚笔记》。务虚,即思考虚无,关心虚无。周国平评价史铁生“可能是中国当代最具有自发的哲学气质的小说家”,而这部《务虚笔记》也正如它的书名所昭示的那样,通体散发哲思的气质。《务虚笔记》的创作时间是上世纪末的1997年,但文字风格却明显带有八十年代浓重的“文艺腔”,比如书中对宏大题旨的把玩与抒情,对浪漫诗歌的狂热和挚爱,对终极意义不懈的追问以及对自身永恒的反思,甚至连书中人名所用的字母代号(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都依稀可见那个年代“卡夫卡热”的影响。因而由小说节选改编的话剧《爱情的印象》,其整体风格亦脱胎自《务虚笔记》小说原有的风格,是一部带有怀旧气息的爱情文艺腔话剧。

  其实,《务虚笔记》这种情节寡淡、存义高远、通篇感慨的小说并不适宜被改编成戏剧,即使截取了其中爱情故事的部分,它依旧需要小心谨慎地处理。我们这个时代的观众,大多习惯被庸俗的情节剧骗取眼泪和欢笑,所谓“思考性”几乎沦为卖座戏剧的禁忌词汇,而但凡与“说教”沾点边,观众也都会心安理得地在剧场昏睡至剧终。幸而话剧中这些文艺腔十足的爱情警句,没有变成索然无味的说教,编导将原小说片段重新结构并装入一个精巧的戏剧结构中,令两对男女分别在一幢拆除在即的房子里偶遇,是陌生人,又似相熟已久的故人。在这个虚拟的时空中,诉说着彼此生命的微妙交织,关于爱情的印象。史铁生说: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而所谓印象,实则回忆,即是当我们谈论起某些东西时,瞬间跃入思绪的记忆。除却记忆这种虚幻的“真实”,我们对自身所处的世界一无所知,这便是史铁生眼中的“真实”。真实源自印象,而印象终究来路不明,是否虚构也无从得知。戏剧挣脱剧场时空的束缚,随心所欲“跳进跳出”的结构让我们面前开启了一道“自由门”,一旦进入到谈论的逻辑之中,默许了这个前提的存在,眼前这座即将化为废墟的空屋,便成为一所爱情的布道场,所有原本在这所屋子之外的另一个世界里(观众席和剧场外)听起来难免“酸溜溜”的爱情箴言都变得真诚而充满魔力。在一波波如诗般的语言中,我们被击中。

  和原著小说一样,话剧《爱情的印象》所讨论的爱情即使在如此虚化抽象的背景中,依旧是一种带有时代烙印的爱情,它与当下的爱情与爱情观都有着一定的距离。用余华早期的小说书名来形容,那是 “古典爱情”,它将爱情郑重其事地放置到显微镜下细细观察,用满怀虔诚而恭敬的态度将爱情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右派与苏联留学生、诗人与画家、革命与向日葵、背叛与分离,一切都显得文艺而清纯,怀旧而惆怅。

  该剧最大的特色便是有点像托尔斯泰和米兰•昆德拉式的“长篇大论”,连篇累牍的叙述句句掏心掏肺,触及灵魂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谈心得谈体会谈感受的戏份远多过情节发展。遗憾我们所处时代的爱情表述泛滥到令人麻木不仁,于是再精妙的爱情真理,也只能间歇性地击中我们有限的几次,当它密集轰炸之时仍不免分神。当我们经历过种种“后殖民时代的欲望书写”,懂得了“性的表达和描述比性本身更重要”(小白语),在文字与影像中遭遇了源自张爱玲、张小娴甚至是彭浩翔等人的爱情解构,真有点困惑,即使再低到尘埃里,还真能开出朵花来?

  流氓无赖,俗的脏的,拳头、枕头、恶搞无厘头,排得好了,兴许有点看头,也不无价值。阿城在《常识与通识》里写道:文化是积累的,所以是复杂的,爱情被文化异化,也因此是复杂的。不过难得这出《爱情的印象》让爱情回复本来面目的纯粹,也难得在如今乱象充斥的小剧场能看到如此庄严雅致、令人回味的话剧,也算是对史铁生老师最好的祭奠吧。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