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视 > 《王海涛今年41》 > 新闻动态

《王海涛》和《家常菜》:家庭生活片的退步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肖复兴
2011年05月04日10:18

  作为电视剧的类型片,家庭生活剧一直受到大众的欢迎。从《渴望》到《金婚》,基本勾勒出20年来这类电视剧发展的轨迹,不仅可以看出时代变化的影子,也可以看出观众和编导胃口和趣味的演变流程。

  近日来热播的《王海涛今年41》和《家常菜》,让这类生活片达到新一轮的热潮。也许,它们竭力试图改变以往家庭苦情片的煽情和“两个人一辈子”的琐碎的编年体的模式,创造出了王海涛和刘洪昌这样的绝世好男人的新形象,来开创生活片的新天地。不过,却也将王海涛和刘洪昌推向了极致。这种把一切磨难、一切的好事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的创作模式,我们似曾相识。那就是以前曾经出现并风靡一时的“三突出”模式,“高大全”,这一借用浩然小说《金光大道》里的主人公高大泉的名字,是对那个时代这种模式谐谑的概括。

  尽管与以往“三突出”“高大全”式的人物相比,王海涛的前史有所不同,其入狱和赌博的污点,使他的出场后不久鱼跳龙门成为企业家而大翻盘,更是为随后摇身一变成为了绝世好男人的铺垫。其创作的思维模式是一样的。王海涛面对家里几乎一色不懂事的兄弟姐妹,而尽显大哥的风流倜傥之大丈夫气概。刘洪昌把家里一切苦难自己一个人扛,特别是妻子死后义无反顾的照顾妻子家一帮不懂事的的弟弟妹妹,一样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两人几乎是一种模式的双胞胎。如此,好是绝对的好,坏就绝对的坏,不懂事是绝对闹翻天的不懂事,与王海涛和刘洪涛对立的兄弟姐妹,皆极致地拆烂污,最后又被王海涛和刘洪昌的极致之好所感动而转变。烘云托月,百鸟朝凤,走的依然是“三突出”的老路。

  有意思的是,这样明显“三突出”模式,不过以改头换面的方式得以旧梦重温,依然可以得到观众和编导者双方的拍手承欢,是一种非常值得思考的文化现象。在小说和电影的创作中,这样的创作模式早已经为人所不齿,为什么在电视剧中却可以轻而易举的死灰复燃?

  我以为,一方面,在全民教育未能得到充足投入和全民整体文化水准没有得到长足的提高的教育背景下,又在商业大潮裹挟下搞笑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选择的文化背景下,我们的大众的欣赏水平发展不均衡,甚至畸形,如此洒狗血的极致之作才会大行其市。另一方面,在我国每年生产15000部电视剧这样惊人的数字面前,电视剧早已经不仅仅是大众文化的代表,而形成了一种文化工业。在工业和商业模式的运作操控和畸形竞争下,如此数量的电视剧已经成为流水线上的批量生产。美国大众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约翰-费斯克教授,曾经说文化工业可以产生快感,但“此类快感不是大众的快感,而是霸权式的快感。”也就是说是这样电视剧的编导者和生产商,为了收视率的利益而强加于大众的。

  在我看来,虽然《王海涛今年41》和《家常菜》收视率不错,但收视率不是衡量电视剧艺术水准的唯一标准。对比以往的《渴望》和《金婚》,缺失了对沧桑历史的元素,而使得自己单薄得仅仅成为了绝世好男人的展演;对比以往的《过把瘾》和《老马家的幸福往事 》,缺少了以平实的心态对生活的尊重,拥有把儿女情长和现实真正融合一起的烟火气;对比《岁月》,更是没有了面对时代剧烈动荡对人精神和心灵痛彻骨髓的深刻解读与剖析。

  缺少了历史、生活和人性更深处的东西,家庭生活片到了《王海涛今年41》和《家常菜》,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应该反思而另辟蹊径。

  肖复兴(剧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责任编辑:李瑞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