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人物专访

独家策划《双城记》之南腔北调(访谈集锦)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阿尔法粒子
2011年04月21日18:00
 


  杨绍林(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上话是主流+多元的剧院

  上话的前身是上海人艺和上海青话。上海人艺的第一任院长是夏衍,黄佐临是副院长。上海青话的第一任院长是熊佛西,也是上戏的院长。上海人艺始建于1950年,说起来比北京人艺还早两年。从中国话剧的发展史来说,中国最早有话剧演出就是在上海,时间是19世纪末,但当时主要是洋人演剧。还有中国最早的话剧剧场,就是上海的兰心大剧院。直到1907年,中国人开始有了自己的话剧也是在上海。所以说,话剧的传统在上海是非常悠久的。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立于1995年,由上海人艺和上海青话合并而成。当时所有的国有院团面对的问题是一样的,话剧和影视在抢演员,由于剧院的财政投入窘迫拮据,经济状况不佳,我们根本没办法去和影视竞争的,而且当时话剧市场又面临萎缩,都逼着我们去思考改革的问题。所以应该说,上话的改革是我们自觉的改革,是当时那个生死攸关的情形促使我们必须去走出一条道路,找到今天的上话模式。后来我发现,我们实际上是早了十六年。今天这些国有院团所面临的问题和我们当时一样。1997年中国话剧九十年,我来北京开研讨会,在会上我谈“制作人制”、“项目管理”,我觉得我好像是“天外来客”,谈的东西都非常遥远,但是今天在谈这些问题,大家都已经有共识了。回过头来讲,其实还不只十六年。我做过上海人艺的院长,1988年全国搞“定编定岗”,我发现大家是有改革的想法的,但是放到院团上来,这个“药方”没有疗效。93年在上海人艺我就开始摸索改革,直到95年两个团合并,建立上话,正式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

  让媒体觉得我们太“商业化”,这是个问题,其实我们也是一直在坚守自己心中的艺术理想的,我们做了大量的公益活动,像戏剧教育,还有大学生戏剧节等等。商业有好的商业也有不好的商业,好的商业化意味着满足了观众感官上的需求,我们的戏有视听冲击力。另外从思想上来说,我们宣扬的都是社会主流价值观,我们从来不脱离观众的欣赏水平,我们会在在此基础上引导观众。北京有许多剧团,上海只有上话一家国有剧团,上话在上海是太强大了。所以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主流+多元的剧院,具有经典示范功能的剧院,我们不去剑走偏锋。我们也有不少保留剧目,我们一些戏在未来二十年内都能演,比如《秀才与刽子手》、《正红旗下》、《商鞅》、《大哥》、《长恨歌》,外国戏里有《艺术》、《蝴蝶是自由的》。其实一部戏有没有价值,不是看什么评奖,而是要让时间来检验,过二十年再看,那是一目了然的。

   点击回到专题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